习俗的作文

时间:2022-01-15 09:43:49 600字作文 我要投稿

习俗的作文600字(精选37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习俗的作文600字(精选3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习俗的作文600字(精选37篇)

  习俗的作文1

  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的不断提高,中国的传统习俗也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中国,是一个古老,伟大而又百经挫折的国家。它曾经是昌盛富强,也有被称为东亚病夫的屈辱。但是,并没有因此而消失在地球上。唯一,只是因为传统习俗。更随着时代的迅速变更潮流的脚步,中国的每一个角落都在变化。变化中获得了宏伟的建设失去了古老的风情。

  中国由56个民族组成,由13亿国民团结一心而组成。可以想象有多少的习俗?但这一切都在笔挺的消逝着。如今!13亿国民中有多少知道这些。

  丰收节,这个节对于大家来说听着有点耳熟吧,它是农村里除春节之外最暖心,最活泼的一个节日。丰收节,一看这名字就知道,它出生在硕果累累,秋高气爽的'秋天。这一天,劳动者们会把他们这一年里所收获的部分农作物都会摆放在平时大家集会的地方。人们都会一起来品尝,这个节日一般要连续三天两夜。白天,大家都会放下手中的农活,一起来出来娱乐娱乐,这三天,也算是给他们的假日吧。不是还会和同村的人一起唠唠嗑,说说心里话,谈谈家常事,聊聊八卦。看着,有没有被这种美好,悠闲的生活所带入其中。这一刻也是最温馨,最和谐的。大家都不会互相斗争,算计着了。丰收节最害怕的是不能苦闷着。这虽然是个情态动作,但会会对下一年的生活起到作用。丰收节也是一个神奇的日子,如果和邻居吵架了,这天和他道歉,都会无条件的原谅。丰收节,这仅仅只有三天的时间,但它却给人们带来了一年里的快乐,欣慰。然而,它也在缓慢的消逝了。

  世界的改变,时代的更换。逼迫着人类要加快社会的步伐,为自己谋取可利的价值。农村的人必须要到城市去奋斗,从而赶上社会队伍。家中只会剩下年迈的父母与不满周岁的孩儿。习俗也随着飘之而去。

  习俗的作文2

  家乡,近在咫尺,淡淡的民俗风,与精彩的生活一起萦绕在身边,永不消失

  对于民俗,我总是怀着敬仰的的情绪在赞扬,在歌颂,我希望:我的家乡,我们的民俗,能永远与大家在一起!

  春节前制作腊货(如:香肠、牛肉干、腊肉、板鸭、腌鸭腿等。在大年初一、初五会制作酒酿蛋同家人、客人们分享。还有江西特色饺子,我们每一次过除夕都要包各色各样的饺子,有绿豆饺子,有韭菜饺子,还有豆腐饺子,甚至还有辣椒饺子等让人目不暇接。让人吃了还想要再吃一口。在除夕的酒席上啊,必须要有鱼,有鱼了还不能吃。有人会问不吃干嘛呢?因为我们江西人把鱼留在桌子上表示年年有余,要是把鱼吃了那不成了年年没余了吗?

  还有抓周,抓周这个词大家可能没有听说过。抓周的意思就是慢一周岁的人都要抓周。先拿一个大一点的盆子,让那个小孩子坐上去,上面放上本子,玩具,计算机,一些东西。我们在门外打爆竹,那个小孩子开始抓,要是抓到本子那他长大以后肯定是一个学习非常好的人;要是抓到的是玩具他长大以后一定是非常贪玩的一个人;要是抓到计算机的话他长大的工作一定是计算机。然后我们趁他在抓的时候扔钱给他们,要是小孩子不拿钱的`话,我们大人都把钱放到他的手上。因为我们都想要他长大以后做个有钱的人。

  你听说过祭拜天地吗?每次在过年的期间我们都要祭拜天地,让他们保佑我们可以全家安全一年里不会出事。我们要把猪头和一些吃的东西放在桌子上,拜天地这样可以全家幸福。

  我爱我的家乡,我爱这淡淡的民俗风!

  习俗的作文3

  精彩的生活,有着精彩的习俗!我不知道我的认知是否正确,但我丝毫不认为我的家乡的习俗比不上别地,我一直相信,家乡的民俗有着我无法形容的精彩!

  在春节,有着很多有趣的事情:在大年初一至初五会制作酒酿蛋同家人、客人们分享。自家酿造的香甜的米酒,加上蒸熟的乌鸡蛋,再添上又甜又大的蜜枣,撒上有着调味作用而又有营养价值的枸杞。一碗香甜的酒酿蛋便成功出场了!相信没有客人能够抵挡那香甜的诱惑而在这时,即使不是客人的我,也忍不住先尝下一口,看着家人与客人那慈爱而又带着哭笑不得的眼神,就感觉这才是春节的最大享受!

  还有就是祭拜天地,每次在过年的期间我们都要祭拜天地,让他们保佑我们可以全家安全一年里不会出事。我们要把猪头和一些吃的东西放在桌子上,拜天地这样可以全家幸福。每次拜佛的时候,我都淘气地对着佛像做鬼脸,虽然总是被家人制止,但我相信,在这一年一次的盛会中,佛主是不会介意我的小小举动的

  在春节之后的元宵节,家家户户都会做汤圆、麻琪(一种油炸汤圆,里面通常会放慢豆沙等香料。)糯米制的汤圆,在晶莹的汤汁中放射出迷人的.华光。轻轻咬一口,酥脆而又可口的香芝麻糊或者豆沙就从汤圆中流出来,令人回味无穷!而在吃完汤圆后,又有绚烂多彩的烟花欣赏,所以元宵节一直是我最喜欢的节日!

  划龙舟也是在赣南地区非常盛行的,龙舟的代表队都以乡、公司集团等划为参赛单位虽然在我的身边无幸见到这种盛景,但我一直很向往这样的比赛,等今年有机会,有一定要见识见识!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精彩的习俗,精彩的文化;这就是精彩的我的家乡精彩的江西赣南!

  我以此为荣!

  习俗的作文4

  春节是我国历史已久的传统节日,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让我们一起遨游在中国文化的世界里,倾听传统的歌声吧!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在春节期间,许多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一般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等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活动这天被人们视为最吉祥的日子。

  除夕是每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那天正是农历腊月三十,正好和正月初一首尾相连,人们都要除旧迎新。这天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迎新,消灾祈福为中心。通常在除夕的前几天里,人们都要贴门神、贴对联、贴福子、贴窗花、贴年画来祈福,装点屋房。当然少不了给压岁钱了,压岁钱通常是长辈发给晚辈,愿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身体健康。

  然而在正月初一那天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说到这儿,我想起一个传说,相传年兽会在过年的那一天来骚扰人们,于是人们在大年初一都要放爆竹,因为年兽怕响声,怕火光。不仅如此,他还怕红色,这就是为什么贴年画的原因了。有时人们也会敲锣打鼓,一是为了欢庆过年,二是为了赶走可怕的年兽。当然,关于年兽这个故事是不现实的,不科学的。也许是大人们为了不让小孩在大年夜里不乱跑,所编造的'故事来吓吓他们吧!拜年是少不了的,放完爆竹,再挨家挨户的去拜年,一进门,看见这家的主人便恭恭敬敬的向他拜个年,然而他们也会恭恭敬敬的回敬你,他们会很客气的叫你坐下来喝口茶、聊聊天。然后接着去下一家。看到这样场景,便会想到很温馨,很和谐吧!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都不同。愿中国传统习俗永传下去;愿一年比一年过得更好;愿世界的恩怨以和平来解脱;愿这世界充满爱的希望!

  习俗的作文5

  过春节有很多习俗,腊月二十三,眼看快到春节了,人们真是忙得不亦乐乎,又要准备好酒好菜,还要贴对联,购置年货。孩子可放松了,因为放寒假了,快过年了。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老家广东揭阳过春节的习俗。

  在我们老家,春节一定是轰轰烈烈、红红火火的。早上,大人们把春联贴在墙上,小孩子们去买鞭炮和烟花,一些老人会包饺子,做糍粑,我们的糍粑会加一些花生和白砂糖,吃起来非常好吃,又香又甜。

  到了下午,人们会去拜访亲朋好友,有的会叫上朋友和亲人一起去看花展、舞狮子和摆猪羊。我们老家的'舞狮子可不是在一个地方演出,而是在整个揭阳的大街小巷里演出,你没听错,是整个揭阳。人们敲锣打鼓地在大街上走着,舞狮的队伍排成一条长龙,可热闹了。在另一边就是摆猪羊的地方了,人们把一些羊和猪杀了,把猪头和羊头的口中放桔子,猪身和羊身上刻上“吉”字,猪的脚和羊的脚上贴上红纸,一起放在木架子上,寓意为大吉大利。

  到了晚上,人们会打起牛肉火锅。这可不是一般的火锅,这可是潮汕最正宗的牛肉火锅,口感好,肉质好,又干净,让人们吃了放心。大家一起跟亲人吃火锅,小孩子们吃完火锅就马不停蹄地去玩鞭炮了。在这一天晚上,人人都要守岁,大人们边吃火锅边看着鞭炮和烟花,快到十二点时,人们就会开始倒数,正好到十二点时就会一起放出最大的烟花,这时的老家犹如举办一个小型烟花展览会,可热闹了。

  转眼间的功夫,春节已经画上了美好的句号,学生们开始上学了,大人们也开始工作了,可大家还沉浸在这热闹的春节气氛之中,久久不能忘怀。怎么样,这就是我们老家的春节习俗,有没有觉得非常有趣呢?

  习俗的作文6

  “过年了,过年了!”我们大喊着,这可是一个最重要,最热闹,最红红火火的节日!我们过除夕总有一些习俗,下面我来说说我们过除夕的习俗。

  首先,过年怎么能少了贴春联。这次,可是我自己亲手写春联。我拿来几张红色底的纸,再拿起毛笔蘸墨,便在这红红火火的纸上挥起毛笔,开始了我的书法作品之旅。因为是第一次,所以未免有些失误。把撇写长了,蚯蚓变成了长蛇,或是手一晃,直直的线条成了上下起伏的波浪……最后写成的作品,简直是“千疮百孔”,“破烂不堪”,所以,只好再写一张。这一张,我下定决心,一定要认认真真,专专注注地写,一定要写好!终于,一副美观的春联展现在大家眼前,妈妈还把它贴在了我家门口,别提有多高兴了!

  下面介绍一下,我们老家东阳的特别习俗——灌糯米肠。顾名思义,就是用糯米灌的肠子。灌糯米肠是个细活,工艺特别讲究,稍一马虎就坏了。如果糯米太多了,就会像炸弹一样,煮的时候会炸掉,但是如果太少了,吃起来就会不香。做好的糯米肠,十分滑,像一条泥鳅一样,仿佛要从我手中逃脱。灌糯米肠给工我们让除夕“年味十足”生活“多姿多彩”。

  最后,就是一个最重大的习俗——吃年夜饭。一碗一碗香喷喷的饭菜从厨房中端了出来,有绿油油的青菜,犹如一块块绿翡翠,还有金亮亮的大黄鱼,在灯光的'照耀下,像一块金子似的,闪闪发光,还有白胖胖的在年糕,它可是寓义着年年“糕”(高)的含义……这顿年夜饭,我们吃的干干净净,心满意足,似乎还想再吃一次,令人难以忘怀。

  习俗的作文7

  农历12月30号,也就是大年三十——陆河人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

  早上一早起来,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景象,每家每户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中午饭我们一般吃的是刀切粄,因为下午我们要准备祭祀的东西,怕到时候间不够。

  到了下午我们要把甜粄、茶、米酒、咸鱼,鸡等一系列东西准备好,之后我们就要开始祭拜祖先了,用客家话来说就是拜公太,过程就是:上香,请神,念文(让公太保佑我们之类的.文办),烧纸钱,送神。我最喜欢的就是上香这一步,每每上香时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门外的对联和灯笼都被大人们前一天换成新的了。

  拜完公太以后,我们就要洗澡,穿上我们买的新衣服。趁我们洗澡的时候大人们就会把年夜饭准备好,年夜饭是有诸多讲究的,比如:一定要较早的时候吃饭,吃饭的时候不能说一些不吉利的话等。

  年夜饭吃完后,等大人忙活好一切后,我们就要准备开始走亲戚了。也就所谓的拜年。

  我们这边有一个不成文的习俗,就是在年三十晚上最接近十二点的时候再拜一次公太。为什么呢?因为十二点意味着第二天的早晨,也就是年初一的早晨,这个时候拜了公太,也就意味着明天不用早起,还有拜完公太后要吃素,也就是一些豆腐,饭甜枣木耳汤,酱油花生。我小时候问过爷爷问什么要这样,爷爷说这是祖先传下来的规矩,要遵守。拜完公太后,父母要回老家和店里打开门炮,预示着新的一年开始。

  奶奶从一早就开始嘱咐我们睡觉时不能关灯,而且要一直维持到年初二,整个房子的灯也不许关,要开着,表示着新的一年里顺顺利。年初三不能通宵开灯,年初三开灯意味着老鼠多。

  习俗的作文8

  过年了,街上到处挂着红灯笼,喜气洋洋。说到过年,可有很多的风俗礼仪。快随我看看吧!

  大年三十,我回到了老家铜川市耀州区。刚走进家门就看到爷爷奶奶忙忙碌碌地在打扫卫生,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打扫庭院,掸浮沉扫蜘蛛网。我非常不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原来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还有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用意。

  打扫完卫生,爷爷开始贴春联了。春联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家家户户把春联贴于门上。我帮着爷爷贴春联,看到贴好的`红红火火的春联,感到非常开心。

  贴完春联后,爷爷在门上贴了个倒着的“福”字。我不明白了,为什么“福”字要倒着贴?原来“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美好未来的愿望。“福”倒着贴,就意味着“幸福已经到来”或“福气已经到来”。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真渊博啊!

  晚上吃团圆饭时,全家人坐在一起包饺子。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圆合欢。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吃饺子,有“招财进宝”之意。所以大家在过年时要一起吃饺子。过年的时候还有守岁、燃放爆竹、拜年、给压岁钱等各种习俗。

  中国年是红红火火的,既有文化礼仪活动,也有各种各样的美食。在这里祝大家鼠年吉祥、万事如意、心想事成、身体健康!

  习俗的作文9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春节,家家户户都会团聚在一起,一起过这个节日。在中国,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习俗。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最具代表性的说法是春节有虞舜时期兴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既天子之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在我的家乡,有一个这样的传说。传说在远古时期,有一种野兽叫“年”,它长得十分狰狞,生性凶残,每到过年的这一天晚上,它都会下山祸害百姓,于是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会躲到山上去。一年上山途中遇到一个老人,这个老人是神仙变的,老人问他们原因,人们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老人,老人说年它怕红色和巨大的响声。于是人们就在门口贴红色的纸,然后敲锣打鼓,放炮竹,年兽看到了这场景就逃回山上了。虽然年兽从此不再下山祸害百姓了,但人们还是把这一习俗留了下来。在年二十四的那一天,人们就贴对联。

  在小年过后人们就开始了过年的准备,大扫除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买年货。

  最热闹的`还属过年的除夕了,吃完年夜饭以后,大人们就围在火炉边聊天,小孩们则在门外开心地放着烟花。人们熬夜守岁,十二点整还要放炮竹。

  初一之后,龙灯花鼓就敲了起来了,耍龙的那是家家蹿啊!耍龙的在每一家门前都会耍出不一样的花样,收红包时,有的主家把红包挂在高高的屋梁上,那耍龙的人叠罗汉一样,叠得十分高,最上面那一个人顺手一拿就到手了。到了元宵节,春节就慢慢地结束了,耍龙的也是飞快地从每一家飞奔而过。

  我喜欢春节,这个热闹又愉快的日子。

  习俗的作文10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此诗就是描写春节的,春节是我国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诗的第一句讲的就是“爆竹”,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在新年的大年初一,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啦,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来辞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的特产,其起源很早,至今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放爆竹可以制造出喜庆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乐。但现在因为环境问题有很多地区都是限制放爆竹的,我们在娱乐的同时还是要遵守政府的规定哦。

  爆竹声一停,家家户户就开始拜年了。人们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互相拜年。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几个人邀请到一起去给别家拜年、也有的是聚在一起互相祝拜,这种拜年的方式称之为“团拜”。当然,我相信在看春节联欢晚会之前,你们最期待的肯定就是收压岁钱啦。“恭喜发财、红包拿来”舅舅一个,外公一个、外婆一个。你们一个个肯定都满载而归,手中拿着好几个大红包。春节拜年时,晚辈必须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们。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在古代有两种,第一是常见的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另一种以彩绳穿线编织为龙形,致于床脚。我们现在最常见的就是用红包直接装的,简单方便美观。

  我的春节每年放假后都要回老家山东,与爷爷奶奶一起共享团圆,这是我一年中最放松开心的日子,也是全家难得团圆的时刻。

  习俗的作文11

  春节,福州的习俗称为“做年”。闽俗诸年最重做年,节庆时间从正月初一开始,到初三止,有的`延续到初九玉皇诞,甚至会延续到元宵节,一般是自从初四起,就开始复工了。

  春节的前一天夜为“除夕”。福州有透夜点灯(称长明灯)的习俗,意思是“长生”、“吉祥”。家家在天未明前点烛鸣炮,以迎新岁。厅堂中陈列酒果和贵(桧)花饭甑,焚楮帛,拜天地,谓之“供岁饭”这天早餐不煮新饭,而吃除夕的“余饭”,取来年"有余"之意。先吃年糕汤,“年年高升”再吃太平面,象征一年太平。之后重振衣冠,首拜祖先与家中长辈,然后出门往亲友家中庆贺,互相来往,谓之“拜年”至初四为止,小孩向长者祝福,长者则分糖、饼桔子或“压岁钱”给小孩。王式念《梦竹斋诗草》云:“儿童连日拜新年,红线穿来压岁钱,最妙袖中怀桔满,垒垒堕落画堂前。”路遇熟人时互道庆贺,台江的群众多叫“发财”城内的人则云“恭喜”与“拜年”。清人吴继钱《半野轩诗存》云:簇新衣服耀眼前,礼数依然未变迁,路上相逢共长揖,发财恭喜贺新年!”

  但在水上居住的船民则有所不同,他们年正月初二至初四,三五结伴手携篮子,登岸沿街挨家“贺年”,口唱“十二月花”等民间小调,受贺人家则以年糕等相送,俗称“讨(米齐)”。取一年吉祥之兆。这个贺年之举,盛行于清末民国初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船民渐渐上岸定居而消失。

  福州民间初一晚上天未黑就要赶着睡觉,谓之“斗夜灯”,也称“斗早登”。据民国蔡人奇《藤山志》释:“除夕人家守岁,商家结账彻夜不眠,因而元旦之夜,宜斗(比)早登床也。”

  习俗的作文12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你一定读过这首诗吧,当然,这是王安石的《元日》,描写了春节欢快活跃、万象更新的景象。

  春节,是国人最重要的节日。马上就要迎来新的一年,可春节究竟有什么习俗呢?或许我们都多少知道一点,那么我来给你系统地讲述一下吧。

  谈到习俗,还需先讲一下由来。这是一个传说,具体是这样的: 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为了纪念这次胜利,在每年的这一天大家都会张灯结彩,互相拜“年”。

  说到这儿,你应该知道了春节的其中几个习俗“贴对联”“燃放爆竹”。相对来讲,我更喜欢放爆竹;更极端来讲,我还是喜欢守岁。守岁嘛,在我看来就是通宵,毕竟在黑漆漆的夜晚,是做不了重要的事情的,这样我就能做我喜欢的事啦!和家人一起看看春晚,吃个宵夜,应该没有比这更幸福的'事了吧。

  希望在即将到来的新的一年里,长大一岁,也成长一岁,开启崭新的一页,做更好的自己!

  习俗的作文13

  春节又到了,在孩子们的欢呼声中,在响亮的炮竹声中,它再一次悄然而至。

  每年春节是我最开心的日子,家家户户挂上红红的灯笼,贴上对联,小孩子穿上新衣服,大家坐在一起吃团圆饭,最开心的事就是放烟花。

  吃过团年饭,我和弟弟便搬出许多宝贝烟花,出门找乐子。我拿出一支礼花,小心翼翼地点燃了,礼花“扑哧、扑哧”地响,我们伸头缩颈地望着。忽然,这枚大大的礼花冲上了天空,如晶亮的清泉,洒向人间,如彩色的珍珠贯穿天地,如盛开的秋菊缀满夜空。

  这时,弟弟拿出一个小灯塔放了起来,片刻,小灯塔放射出五颜六色的火花,红的、黄的、绿的……—圈—圈,接连不断地往外冒。临完了,小灯塔里又滚出好几种颜色的烟火,把小灯塔打扮得更漂亮。弟弟拍着小手,高兴地叫着笑着……

  我的.胆子渐渐大了起来。我点燃了一个“二踢脚”,跟着便跑出五六米外观看。只听“咚”的一声,“二踢脚”便升上了天,又是“咚”的一声巨响,一片耀眼的火花在空中绽放,绚烂至极。弟弟可没闲着,他又点燃了一支“钻天猴”,“钻天猴”拖着长长的尾巴,呼啸着窜入夜空。我也不甘落后,点燃了“闪光雷”随之响起,“噼里啪啦”了好一阵子,这才落到地上。

  再瞧左邻右舍的伙伴们,也赶到各自的场院里放起了烟花,响亮的、清脆的声音,接二连三地响起。夜空中闪闪的火花,惹来一阵阵尖叫和一阵阵欢笑,我和弟弟连手心都拍疼了。

  还没到午夜,鞭炮声便赶来凑热闹。所有的声音搅和在一起,汇成了一支支欢快的迎春交响曲,回荡在夜空中……

  习俗的作文14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又把新桃换旧符”。 又到一年一度的春节。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它代表着团圆、幸福、平安。人们在春节这一天会有很多讲究,也形成了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我家乡的春节习俗。

  春节是指正月初一立春日这一天,可春节庆祝准备活动从腊月初八就开始了。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腊八粥,是在腊八节那天用各种豆子和米熬制的粥,软软的甜甜的,很好喝,现在想起还回味悠长!腊月廿三,俗称农历小年,传说这天是“灶王爷”上天之日,要吃烧饼喝豆腐汤。腊月廿四,扫房子,打扫房屋,既有驱除病魔祈求新年安康的`意思,也有除旧迎新的愿望。腊月廿五,磨豆腐,古时候人们以为灶王爷上天后,玉帝要下界查看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人们要吃豆腐渣表示日子清苦。腊月廿六,炖年肉,人们会上街置办年货,杀猪割肉。腊月廿七,宰鸡杀羊,赶大集。腊月廿八,贴画画,这天人们要把准备好的年画贴上,树上车上都要贴,表示来年红红火火。腊月廿九,蒸馒头,表示来年日子过得蒸蒸日上,有个好彩头。年三十,捏鼻,这天家家户户要包饺子,吃丰盛的晚餐,俗话叫做“年夜饭”。这一天是全年的最后一个晚上,要守岁熬除夕,还要放鞭炮镇邪,现在我们为了空气清新,不再放鞭炮,好怀念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啊!不过,从今天开始就可以挣压岁钱喽!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一个充满欢乐、充满希望的春节。它总是那么令我陶醉、令我激动。我爱我家乡的传统节日。

  习俗的作文15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而春节的习俗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现在许多国家也有过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中国历史最悠久、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如贴对联、福字、吃饺子等比较广泛。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并沿用至今,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还在屋门上、墙壁上、窗户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到了”。“福”字还有各种图案的,有寿星、寿桃、金童玉女、财神等。

  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总之,春节的习俗有很多,随着时代的变化,有了新的形式,但是更主要的是春节期间一家人能够其乐融融的聚在一起享受生活的美好。春节的魅力是中国的魅力、东方的魅力,也是世界文明的魅力。中国的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需要我们秉承并发扬。

  习俗的作文16

  我母亲是个客家人,回老家过年,总会感受到浓浓的客家味。家家户户都对春节很重视:一来是亲人们的团聚,二来是对辛勤劳作的奖赏。

  进入腊月,集市上已经热热闹闹、人山人海,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有卖春联的、卖鞭炮的、卖中国结的、卖灯笼的、卖花的、卖食品的等。卖的人很开心,趁着过年多赚些钱;买的人也很开心,平时舍不得买的,过年都必须买了,过个丰年。真是多多益善。

  年三十的早晨,我跟舅舅早早地起了床,我和舅舅从一堆鸡里精心挑选了五六只又肥又壮,羽毛光泽漂亮,神气威猛的大公鸡。杀鸡先祭祖,希望下一年风调雨顺,家族兴旺。我们把上好的茶、酒、食品奉上祭祖台。我们一群小孩跟着大人们虔诚的跪拜,这仪式完了之后,就把杀好的鸡交给了外婆,都说“无鸡不成宴”。只见外婆开始展示她的十八般武艺。她拿着锋利的菜刀快速的上下切动,只见刀光剑影,一整只鸡被切成整齐的一块一块的鸡肉了。外婆接着添油加醋地烹炒一番鸡就被端上了餐桌。做好鸡也成了一门祖上传下来的一门手艺。过年的鸡必须是家养的,只喂谷米虫子,饲料也不能喂。做的.时候火候要恰到好处,多一分不行,少一分也不行。

  大年三十晚上,也就是除夕夜,人们都会做很多五花八门的美味佳肴,从而犒劳自己。餐桌上大家其乐融融、和睦相处、讨论着目标与奖励。杀鸡吃还被当成富裕的象征,餐桌上的鸡越多,表示这家人那一年劳动的就越多。

  第二天,我穿着新衣服去长辈家里拜年,我对他们说了一些吉祥的话语,他们给我了红包还说祝我学习快乐。我非常开心,说了声谢谢爷爷。

  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的短暂,过完春节我又要好好学习,为明年过个好年而继续努力。

  习俗的作文17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一阵阵清脆的鞭炮声中,一年一度的春节又来到了,在春节这一天会有很多的讲究,也形成了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下面就由我来向大家介绍我国的春节传统习俗。

  说起饺子,我们一下子就想到的一定是那种在锅里、碗里翻腾着热气的白面儿水饺。在我国的北方有一种习俗,就是吃饺子,饺子的谐音即“交子”,表达了人们对更岁交子和新的一年吉祥富裕的一种渴望。而南方人则喜欢在大年的.早晨吃汤圆,意味着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圆圆满满,团团圆圆。人们还喜欢把一种叫“荠菜”的蔬菜和汤圆一块吃,“荠菜”有被称作“聚财”意喻在新的一年招财进宝,心想事成。

  为了讨个好兆头,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吃上年糕。年糕有“年高”的意思,代表着人们盼望生活一年比一年好的意愿。“糕”与“高”同音,小孩吃了年糕,预示着新年中个子长得高,成绩节节高;大人们吃了,在新年中一定“福运高、财运高”;老人们吃了就是希望来年“福寿高升”。

  关于春节,还有一个小故事呢!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每到春节的时候就出来吓唬人,于是人们就想了个办法,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年"怕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这就是我国春节的传统习,俗它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拉近了人们的距离。你们说,这样的风俗是不是很有趣?

  习俗的作文18

  在我的老家仙游,有一个特有的习俗——做寿。

  无论男女,只要是年龄过了五十,每逢整十岁就要做寿。在正月初三到正月初六,要办酒席,请左邻右舍亲朋好友过来,为的是为寿星送上祝福。

  人到齐后,随着一声开席的鞭炮声,做寿也就开始了。寿星家里围着一桌桌的人,大家都欢声笑语。

  主人家开始上菜,大家就边吃边聊。

  大概上了三四盘菜后,寿星就过来和每一桌的人干杯。有酒的喝酒,没酒的用果汁代替。反正无论男女老少,都要干杯,再给寿星说上几句祝福的话。寿星听了当然开心,连忙叫我们多吃点,然后又匆匆地到下一桌去和客人干杯了。

  做寿时,主人家必须上两道菜:莆田卤面和海蛎汤。莆田卤面其实就是普通的面,但配上一些配料:蘑菇、肉、白菜等,就变得极其的美味。海蛎汤也非常不错,没有放什么味精却也能让人一碗接一碗的喝。这两道菜就好像酒席的象征一样。但其实每道菜都是家常菜,主人把我们当作家人,而并非简单的

  客人。所以是再简单的菜肴,也能吃出浓浓的乡情、乡味。

  做寿结束时,又是一阵散席的炮竹声。客人要和寿星说声“祝您老人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啊……”然后感谢款待,寒暄几句也就走了。于是那几天鞭炮声此起彼伏,家家都在吃酒席,家家都在放鞭炮,好热闹!

  客人不是为了蹭吃而来的。其实整个村子都像是一家人,做寿就像是为家人过生日一样。主人也是不收钱的.。就是这样一个短暂而美好的仪式,有时办的比婚礼还盛大。

  这就是我家乡的习俗——做寿。其实和过年也有点像——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开始,转眼又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消逝了……

  习俗的作文19

  温暖的屋内,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着象征着团团圆圆的年夜饭;一家人在门口前贴着春联、贴福字、贴年画;屋外,噼噼啪啪的炮竹声、烟花在天空中绽放的声音、小孩玩闹的欢言笑语声……哪里不充斥着过年的'热闹气氛?

  我的家乡泉州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都称“过年”,等过了正月十五这年就算过去了。你可别小瞧这十六天,“过年”的习俗细的吃什么、干什么都要遵守习俗做。这习俗虽多,可热闹也从未间断。

  家乡在过除夕夜到正月初一凌晨是最为热闹的。在除夕夜晚要敬天公,零点一到,四处烟花炮竹响成一片,我们既要在家中万堂中设堂,摆上三牲(鸡、鱼、猪)、果子、清茶等贡品,并且燃上三柱清香、点烛拜天公。除夕这天晚上,不仅要守岁还要开正,开正就是除夕之夜守岁到十二点迎新年,祭拜天公的同时,放烟花炮竹,以表庆贺,开门迎春纳祥,俗称“开正”。

  正月初一清晨,无论男女老少,纷纷起床盥洗,穿上早已准备好了的新衣服,开始了新一年的第一天。新年的第一天早上忌吃粥,否则传说,第一天出远门都会天降大雨,被雨淋湿。早餐后,人人四处走访朋友亲戚,见面都要互道“恭喜、恭喜”。

  正月初九,又是一个热闹的日子!这一天是天诞日,也就是天公(玉皇大帝)的诞辰生日。这一天人们要放爆竹、点上一对红烛灯,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这一天的清晨前必须准备好许许多多的贡品,一家老小都要跪拜天公。一来感谢天公对全家这一年来的庇佑,二来祈福新一年的平安如意。年,就在这忙碌中过去,在这欢乐中过去,在这热闹非凡的习俗中过去了……

  习俗的作文20

  伴随着五彩缤纷的烟花、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新年到了!只见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家人们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到处洋溢着一派喜庆的气氛。

  我的家乡在温州仙岩,要说起过年,我可知道有很多的习俗呢!

  在年三十的晚上,家里在关门时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在门外放炮仗,温州这边叫“关门炮”,寓意着旧岁平安;年初一的凌晨,天还蒙蒙亮,人们就起床了,家家户户开门后第一件事就是放“百子炮”,在爆竹中,新的一年、新的一天开始了,这是“开门炮”,寓意着开门大吉。

  掸尘,就是春节前的大扫除。这项习俗,我也非常喜欢。在阳光明媚的'天气,就把平时许多不知道收在哪里的东西,都搬出来摆在门口,彻底的清洗。我就在当中跨过来跨过去,摸摸这个,碰碰那个,好奇迹了,妈妈把过年前的年货都搬出来放在走廊里。我连忙把开心果、瓜子、芝麻糖、花生糖都摸一把放进口袋里。吃够了就帮妈妈递递拖把,洗洗抹布。在我们一家人的劳动下,家具、墙壁、地板都是干干净净的,然后贴上对联和倒着的“福”字,意味着福到。到处都是干干净净的,被灯光照的亮堂堂,一个热闹的新年就要到了!

  我最喜欢的一项习俗就是捣年糕了。把做年糕的米磨成粉,然后把米粉放进蒸笼里蒸熟,变成了糕花,再放进石臼中用木槌捣均匀,并有了弹性,然后用长方形雕花模具印出一条条长方形带花纹的年糕,刷上一层油,一排排叠得高高的,年糕就做好了。温州方言成为“捣糖糕”。我特别喜欢去看别人捣年糕,大人刚做出来的年糕,冒着腾腾热气,白花花的,咬上一口,好香!久而久之,做年糕也就成了“年糕年糕年年高”的象征。

  这些就是我家乡的一些重要习俗,请你有时间也来我的家乡做客,可我们一起分享家乡的辛福快乐吧!

  习俗的作文21

  产后一个月是“满月”。“满月”是新生儿可以和外界接触的第一天,也是产妇完成“坐月子”过程的第一天。所以在过去人们很重视这一天。是日,亲朋好友前来贺喜,多送些宝宝服、长命锁等物;也有随钱者,以红纸包装,上写“长命百岁”等吉祥语。主家则在这一天摆宴招待客人。满月这天,对产妇而言,济南地区叫“挪臊窝”。

  产妇在这天抱着婴儿回娘家小住几日,以使孩子呼吸到新鲜空气,有利于母子身心健康。丈夫一家则借着大好晴天,将媳妇“坐月子”捂了一个月的.房屋收拾干净,凉晒被褥衣物。产妇回娘家后,姥爷姥娘要给孩子送钱,将钱以红纸包好用红线系挂于婴儿胸前。待到回到婆家时,由小孩的奶奶或其他女长辈取下红包,便取边唱道:“走得好,来得好,小子(或小妮儿)白头活到老。”

  为祈愿孩子健康成长,老济南还曾流行“穿百家衣”的习俗。孩子未满月,亲眷们便开始向众邻家乞取零散布头儿,拼接成花衣服给婴孩穿。衣服样式多为大偏襟、和尚领,衣服上必有一紫色布块,寓意孩子将来多子多福。另外,过去济南还有“吃百家饭”的习俗。小孩会走路后,便让他拿着小饭碗到四邻六舍去吃“百家饭”,认为这样小孩长大后能有饭吃而且能吃遍四方。

  抓周,也称“试儿”、“楂生日”,是婴儿满周岁时卜测他将来性情、志趣、前途和职业的一种礼俗。孩子过周岁生日那天,父母亲友将各式文具、玩具、生活用具陈列于桌,任由孩子随意抓取。俗信认为,孩子抓取之物和他的品性、前途有关。

  譬如,抓取笔墨者,将来是读书人;抓取钱币者,主富裕;抓棍者,主长大后无饭吃等等。抓周习俗,起源于北齐时代。此俗现仍有见者,不过年轻父母已无笃信者,仅作为一种娱乐游戏形式而存。

  习俗的作文22

  中元节是鬼门关大开放假,先亡的亲人回到阳间完成自己生前没能完成的愿望的日子,故而多点荷灯,或者在自家祭祖告诉祖先一切安好。

  明代开始焚烧祭品以示给先亡的亲人捎过去东西。明代在坟旁焚烧纸锭,并在坟头压一叠纸钱。明代年间,福建地区的中元节祭祀依然非常隆重,家家户户都要备好冥衣纸钱,写上先人名号,然后焚烧祭拜。若是出嫁的女子祭祀过世的.父母,还要在纸衣、纸钱上面笼上薄纱焚烧,以示区别,谓之“纱箱”。在莆田一带,人们于七月十五这天清晨将供品准备周全,然后全家打扮齐整,出门往空中作揖礼让,意为将祖先的亡灵请入家中。

  祭祀完毕,又毕恭毕敬地将亡灵送出家门。到了晚上,大家又准备好斋饭、馄饨、纸钱,请巫师在市集上放焰口,施食给无人祭祀的野鬼。由于所费颇高,一些青黄不接的穷人家,为了这个一年一度的祭祀仪式,有时要延期至八九月份才能完成。

  与之相比,同一时期的北京地区,中元节祭祀就简单得多。明代沈榜的《宛署杂记》载,北京近郊的宛平县城,乡民在七月十五这天取葛黍苗、麻苗、粟苗,连根带土地竖着缚于大门的两边,另外再缚三丛立于门外,供奉以面果,称为“祭麻谷”。

  而杭州等地的人家,中元节要请僧尼诵经,追荐亡灵。晚上则沿着河流,随水置放用篾条和纸糊成、安置在荷叶或木板上的灯,里面点上蜡烛和香,藉以引导溺水的鬼魂,称之为“放河灯”。这些习俗,在明代小说《初刻拍案惊奇》中都有所体现:“又值七月半盂兰会大斋时节。杭州年例,人家做功果,点放河灯。”

  习俗的作文23

  一年一度的春节又来了,我兴奋地期待着。要知道春节可是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的节日,在这一天,我们可以放烟花,吃饺子,贴春联,还可以拿到压岁钱。春节真是太棒了。

  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但是最重大的节日非春节莫属,今天就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春节的习俗吧。

  春节习俗一:放烟花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凶猛的怪兽,名叫“年”,每年的大年三十夜里,它都会从山里跑了崃,残害生灵,还喜欢吃人。但是,年有三个弱点,一是怕光,二是怕红色,三是怕“啪”的响声。于是,每年到年三十的时候,人们就贴上春联,点上明亮的蜡烛,燃放鞭炮,把“年”兽赶跑。后来,这成了中华民族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春节习俗二:吃饺子

  饺子作为中国的传统美食,深受大家的喜爱,也是过春节必不可少的'食物。你知道吗?关于饺子还有一个传说哩。

  传说,一年的大年三十,天气十分寒冷,许多穷人冻掉了耳朵。名医张仲景见此十分心痛。于是,他就让妻子把羊肉、辣椒用包在一起,做得象耳朵的开关,然后放到锅里煮,煮熟了就分送到穷人家中,人们吃了身上发热,就不怕寒冷了,也不会冻掉耳朵了。这就是“饺子”的原型了。不过,那时候可不叫饺子,因为它像一个个耳朵,所以叫“银耳”。

  春节习俗三:压岁钱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也有的人家是父母在晚上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的枕头下。你知道吗?关于压岁钱还有一个传说呢: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岁”的妖怪,来吃小孩,人们发钱来压“岁”,保孩子平安,这就是压岁钱的由来。

  习俗的作文24

  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地域、每一个民族、甚至每一个家庭都有着不同于他人的风俗。在我家,有一个不成文的风俗。

  大年初二,我们本应该去外婆家拜年。可是这一天,姑姑们会带着表哥表姐们来我家做客。这让我很纠结:去外婆家能和舅舅家的两个表姐聊东聊西,而在家里姑姑家的表哥表姐能带我玩。以往总是初二一大早就去外婆家,陪老人聊天、吃饭。下午两点多便急匆匆地赶回家陪姑姑,就剩下外婆一人独自在家。

  可近些年变了,在大年三十,大舅,二舅和我们一家人都齐聚在大舅家里欢聚一堂。那天早上我和姐姐们一同跟随大舅去给已经“住”在山上的外公上坟。

  让我最记忆犹新的是两年前的一件事。那时弟弟才三岁多,还是一个可爱的'小不点儿。正准备出门上坟前,弟弟却拉住我的手可怜巴巴地说:“姐姐你带上我吧!好不好?”当时我心里咯噔一下,心想你那么难缠,又是个爱哭“鬼”我才不带你呢!于是就对他说:“你在家多好啊!我又不和你抢电视啦!你还不赶紧去看,还想去那荒草丛生的地方?就凭你这身高,你这小短腿还沒那荊棘高呢!”小弟一听到不带他,就急了,又是哭又是跺脚,拉着我的那只小手越拽越紧,就是不松开这时,两个姐姐出来了,看到他闹腾的样子,就说:“没事儿,带上他吧!”顿时我的脸上写了一百个不愿意。

  到了山上,还真被我说中了,那杂草长得比人都高。大舅在前方“披荆斩棘”,我们四个紧随其后。由于弟弟较矮,他那胖胖的小手总能和荆棘来个亲密的接触,划出了不少的道道。

  一到家,便向妈妈诉苦,大家都不禁笑弟弟是自讨苦吃。

  特殊的一天,不一样的习俗,形成了我家一道不一样的风景。

  习俗的作文25

  原来,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朝和清朝时已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大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而子时是农历正月初一的开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春节吃饺子有很多神奇的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沌状态。二说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三说与女娲造人有关。女娲捏土造人时,由于天寒地冻,人的`耳朵很容易被冻掉。为了使人的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便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儿,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把耳朵做好。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馅(线),用嘴咬着吃。

  其实,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美食,深受老百姓喜爱,民间就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春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美食。究其原因:一方面,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另一方面,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的新年祈望。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有些地方春节吃饺子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吃鱼团、肉丸和发菜,象征团圆发财。还有些地方吃法很独特。如:在我国河南的一些地区,将面条与饺子一起煮着吃,取名“金钱穿元宝”。你说有趣不有趣?

  看来,爱吃饺子真不错!查着查着,我又想吃饺子啦。

  习俗的作文26

  舞狮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起源于南北朝时代。

  据传,宋文帝元嘉二十三年(公元466年)五月,宋朝交州刺史擅和之奉命伐林邑,林邑王范阳还使用了象军参战。这支象军由于士兵持着长矛骑在又高又大的象背上,所以使仅仅拥有短兵器的敌方,连接近它都很困难,宋军的士兵开始吃了大亏。后来,先锋官振武将军宗悫想了个办法。他说,百兽都害怕狮子,大象大概也不会例外。于是,连夜用面、麻等做成了许多假狮子,涂上五颜六色,又特别张大了嘴巴。每一个“狮子”由两个战士披架着,隐伏草丛中。他还在预定的`战场周围,挖了不少又深又大的陷井。敌方驱象军来攻,宗悫用弓放出了假狮子,这种“雄狮”一个个翻动着斗大的血口,张牙舞爪直奔大象。

  大象吓得掉头乱窜,宗悫又乘机指挥士兵万弩齐放,受惊的大象顿时没命地向四处奔跑,不少跌到陷井里,人和象俱被活捉。……从此,舞狮首先在军队中流行,然后传到民间。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西凉使》中就有“假面胡人假面狮,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起毛衣摆双耳……”。可见,在唐代已有类似现代的狮子舞了。

  为什么在春节期间人们喜欢舞狮子呢?据说,明朝初年,广东佛山地区出现了一头怪兽,每逢年岁将尽,则在佛山郊区出现,到处糟踏庄稼,残害人畜,乡农不胜其苦人们就把竹篦扎成若干头狮子模型,并涂上各种斑驳的颜色,事前布置好,当怪兽出现时,锣鼓齐鸣,群狮奋舞,一齐朝着那头怪兽进发,那怪兽惊恐万状,掉头就跑,尔后,当地乡民认为狮子有驱邪镇妖之功,有吉祥之兆。于是,每年春节打锣鼓,挨家挨户,舞狮拜年,以示消穴除害,预报吉祥之意。

  习俗的作文27

  去年的春节我是在奶奶家度过的。奶奶的家在荆门的一个小乡村里,过年还保留着一些特有的传统习俗,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我是腊月二十七到达奶奶家的,这一天正在做“鱼糕”。“鱼糕”配料很精细,主要是鱼肉和蛋清,营养价值很高。在此之前已经磨了豆腐、做了“风干鸡”。随后的二十八、二十九都在忙着准备年货。

  大年三十这天终于到了!奶奶很早就起床忙了,将家里所有的桌椅擦得干干净净,餐具也是一尘不染。

  吃过早饭后我帮爷爷贴春联,奶奶则开始忙中午的团年饭了。收拾整齐后也就到了十一点,奶奶说团年饭越早,说明这家人越勤快,让我将太太、太爷一起叫来吃团年饭。

  大圆桌放好了,十六个菜摆了上来。浓浓的香味真是让人垂涎欲滴啊!我忍不住想要先尝为快,却被太爷制止了,说先得要祖宗喝酒吃饭以后我们才能吃。

  太爷绕着圆桌按尊卑位置倒了几杯酒,口中念念有词,然后将杯中的酒轻轻洒在地上,说是敬祖先的。接着在大门口将一捆草纸烧燃,还一边念叨着,希望祖先保佑一家大小健康平安。这一系列祭祖活动结束后,爷爷放了一挂好长好长的鞭炮,这才招呼大家入座吃饭。

  在饭桌上大家有说有笑,其乐融融。太爷让我们大家都来吃“赚头”,我夹起一块,瞅了又瞅,说:“这不就是猪舌头吗?”大家都笑了起来,奶奶告诉我舌头谐音“折头”,不好听,于是先前的人就把猪舌头叫“赚头”了,后来就一直叫到了现在。我恍然大悟,说:“那我得多吃几块,来年在试卷上多赚几分!”又惹家人一阵大笑。

  吃完饭,洗澡穿新衣,晚上守 夜 放鞭炮,初一相互去拜年,初二走亲戚......

  就这样,在轻松快乐中,我过完了年,眨眼也就该回宜昌了,心中真是不舍,真想天天都过年啊!

  习俗的作文28

  清明节就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它主要的传统文化活动有:上坟、踏青、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其中上坟(即扫墓)之俗,就是很古老的。清明节,它作为传统文化,就是个布满神秘色彩的节日,在这个日子里,路上的行人都在思念去世的人们,表达对他们的尊重与哀思!

  过清明节,在海南的许多本地人中称其为做清明。中年人对清明节十分看重,即使不就是作为法定假日,他们也会抽空回老家做清明。这说明清明节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成为了一种后人对已故之亲人表达思念的一种方式。

  清明,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认可及尊重。清明就是古人传统习俗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节日,也就是最重要的祭奠节日,就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奠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就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非凡气氛。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而且越加受到人们的重视。

  中国人受自身文化的影响,使清明成为了国人追思先祖的节日。在清明人们纷纷回乡祭拜祖先,这已就是一种文化,一种习惯。

  踏青去,踏青去。

  这就就是中国悠久的清明传统文化。

  习俗的作文29

  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宋代《东京梦华录》卷八:“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者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金龄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如隋时孙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归。”记隋代风俗,已与后世近似。在南宋的《梦粱录》卷五载:“日月梭飞,转盼重阳。……是日‘孟嘉登龙山落帽,渊明向东篱赏菊’,正是故事。”南宋韩元吉《水调歌头·九日》上片:“今日我重九,莫负菊花开。试寻高处,携手摄展上崔嵬。放目苍崖万仞,云护晓霜成阵,知我与君来。古寺倚修竹,飞槛绝尖埃。”描写了重阳赏菊及登高观景的韵致。

  由于重阳为秋节,节后草木开始凋零,所以有称重阳节野游活动为“辞青”,与三月春游“踏青”之说法相对应。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记:“(重阳)有治看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这也是一个颇有诗意的名称。

  习俗的作文30

  “哦!过年喽!”你猜我为什么这么高兴,因为今天是除夕啊!

  我高兴地拿出“火箭炮”,迫不及待地点燃,只听见“砰”的一声,炮立刻消失的无影无踪,正当我疑惑不解时,突然头顶上“噼噼啪啪”的吓我一大跳。啊!原来是鞭炮啊!虚惊一场!终于到激动人心的时刻了,只见哥哥拿出一个“大三角”,用打火机一点,那“大三角”喷出了五颜六色的火星,正当我们以为它快熄灭时,突然,天空又出现了五彩斑斓的烟花。“哇!好美啊!”姐姐不禁叫了起来。

  你们知道这天为什么叫除夕吗?而且还要放炮吗?让我来告诉你们吧!从前,山上有个怪物,叫做“夕”,“夕”无恶不作,每到新年的前夕,就下山吃动物吃人,谁见了它都吓的魂飞魄散,人们恨之入骨,却又无能为力。后来,有个神仙告诉人们吓跑“夕”的方法。第二年,当“夕”再下山时,突然发现大量的火光,“夕”惊慌失措,这时,到处都响起了爆竹声,“夕”更是惊恐万状,立刻拔腿逃跑,从此,“夕”再也没有来害人了。

  当然,我的家乡过年还有很多习俗,比如吃饺子,饺子里包硬币,吃到的就代表新的一年里幸运;还拜年,每拜一次年,我立刻就变成了“大富翁”;还有吃团圆饭......

  春节,代表着新的一年的到来,也包含着炎黄子孙浓浓的.情感。

  教师评语:文中作者介绍了家乡的春节习俗,着重对除夕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内容充实,表达了作者对春节的之情。文章结构完整,层次清晰;不足之处在于语言过于口语化,表达不准确。如:“夕无恶不作,每到新年的前夕,就下山吃动物吃人,谁见了它都吓的魂飞魄散,人们恨之入骨,却又无能为力。”

  习俗的作文31

  在我的家乡,进入腊月,就等于来到了春节,腊月初八,要喝用糯米、五谷、蜜枣等,熬成的黏糊糊的八宝粥,预示着一年的好收成。

  腊月的二十三,是传统的祭灶,据说那一天,是灶王爷和灶王奶奶,上天拜玉帝的日子,上天向玉帝汇报的日子,去报告人间人民的生活,所以要拜祭灶王爷,还要吃灶糖,灶糖香脆可口,眼预示着全家人粘合到一起,甜甜蜜蜜,之后,就陆陆续须的备年货了。

  腊月二十四,是全面打扫的.日子,全家人出动,把家里一年来堆积的灰尘清理得干干净净,迎接新春的到来。

  腊月二十五,我们要磨一块大大的豆腐。

  腊月二十六,家乡人都会杀一头肥嘟嘟的胖猪猪。

  腊月二十七,我们会杀几只香香的柴鸡。

  腊月二十八日,我们会把新桃换旧符。贴上喜庆的新春对联。

  腊月二十九日,我、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会中各式各样的花馒头,还会炸好多好多好多的鱼、丸子、虾。

  腊月三十日,是一年的最后一天,被记作除夕,今天我们洗菜、剁馅、包饺子 ,到了晚上,会祭祖、吃饺子、放鞭炮,我还会收到很多很多的压岁钱。

  正月初一,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我们会穿上漂亮的新衣服,拿着各式各样的糖果,零食到亲戚朋友家拜年,这些天家乡的鞭炮声连续不断,晚上会点很多很多的烟花。

  正月十五,是小朋友最喜欢的日子,除了吃饺子和元宵外,老爷会扎很多很多的花灯笼,村里到处也都是挂满搭满了灯笼,从初一到十五间,每天晚上都会舞龙舞狮,锣鼓声振天,热闹异常,小朋友笑着、闹着、喊着,挑着灯笼,追逐着……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习俗了!

  习俗的作文32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过年时,农村里俨然一副欢天喜地的景象。家家户户热热闹闹的,门口都贴上了福字和对联,唯独缺少了有着深厚民族文化的年画。

  年画,最早起源于秦汉时期,又称“门神画”,直到北宋时期才流传下来,清朝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写道: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年画由此得名。

  年画不但历史悠久,且种类繁多,大到分为四种:神仙与吉祥物、世俗生活、娃娃美人、故事传说。其中我最喜爱的,就是《娃娃抱鲤鱼》。自打我记事起,家里从没贴过一幅年画,而这幅《娃娃抱鲤鱼》是贴在奶奶家的,从来没摘下来,自然会印象深刻了。

  年画一映入眼帘便是那个黑头红身的大鲤鱼,如果你不仔细看,还会以为是一条金鱼呢,因为那一对大大的'眼睛,和百合花朵有的一比的大尾巴,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金鱼。而抱着鲤鱼的娃娃则身穿白衣粉裤,脚蹬一双红绿相间的花布鞋,头上扎着小辫儿,一侧的发髻上插着一朵红莲花。娃娃脸上笑容可掬,略带些憨厚,全身白白胖胖的,脸颊通红,耳垂较长,头发乌黑。单膝跪地,一手托着鱼头,一手抱着鱼尾,还拿着一朵盛开的莲花。画中的鲤鱼之所以是鲶鱼头,是因为寓意年年有余,而娃娃则寓意膝下多子,也有说法是孩子和鲤鱼一样鱼跃龙门。年画中的娃娃像是为了抱住鲤鱼而单膝跪地,鲤鱼瞪大眼睛也仿佛准备寻找机会逃脱。真是太有趣了!

  精美的年画可不是简单的画几笔就完成了,它的制作工序也十分复杂,主要有画稿、构线、木刻、制版、印刷、人工绘彩、装裱等。年画是我们“年文化”中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凝聚了人们对和谐生活的希望,我们应当传承、发扬它!

  习俗的作文33

  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我国分布最广的一个民族,约占人口的91%,同时,它也有着众多的习俗。

  汉族是一个勤劳、能歌善舞的民族。北方闹秧歌,南方赛龙舟,北方吹唢呐,南方包粽子……

  过年的时候,汉族人民就会放鞭炮、看春晚,无论你在遥远的`国外还是在加班,都要回家和家人团聚,一起吃团圆饭。在除夕时,不能出门,非要出门,那就上山,下山时再拾两根柴下来,为什么呢?因为陕北方言“柴”不读“chai”而读“cai”与“财”同音,意思是希望在今年发大财。还有就是在大年初一的时候,放完鞭炮也不能扫地,就连家里也不能扫。是因为如果扫了地,就相当于把财运给扫没了,再说外面红色的鞭炮纸遍地都是,就像一张红地毯,红红火火的,有一种喜庆感。

  过端午时,家家户户都会包好吃的粽子,有包圆筒形,三角形等形状,在北方主要是以小米、红枣、大米等。先是把包好的粽子放在一个盛三分之一的水的容器里,一直装不下为止,再拿几块石头(不要太重)压上,用锅盖压好,先用大火煮1小时,剩下的用小火煮一个晚上,到了早上,再一个个晾好,咬一口,不硬不软,Q弹Q弹。当然,南方的汉族人民也包粽子,有肉粽子、大豆粽子、豆沙粽子,还有已经把炒熟的米饭和肉丁、蔬菜配在一起放进粽子的粽子。还有由于南方水多,还会举行盛大的赛龙舟。

  汉族还有许许多多的习俗,在宗教、艺术、服饰、饮食、婚丧都有独特的习俗,真可以说是一个才艺多多、能个善舞的民族。

  我骄傲,我是汉族的一员!

  习俗的作文34

  过年吃饺子,虽然是北方人的习俗,但是今年我们家过年也吃饺子。饺子的形状和元宝一样,所以在春节的时候吃饺子有“招财进宝”的意思。

  我们不仅要吃饺子,还要自己包饺子。奶奶把揉好的面团掰成一个个小的'面团,在一个个搓圆,搓成圆后,妈妈开始擀皮,先把圆的面团擀成饼状,再调整方向继续擀,擀到又薄又圆为止。兜兜拿过擀好的一张皮,放上馅料,再蘸上水,然后对折,一个饺子就包好,大家都夸兜兜厉害。看我来了,他就去吃饺子了。我拿过妈妈擀好的皮,放上芹菜加肉的馅料,还听着奶奶说:“本来她已经把皮擀好了,想像他们卖的那样叠起来,结果叠好之后想拿下来却黏住了。”奶奶只好把它又揉成一个团,重新开始,哎,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啊!我包了几个包不下去了,因为剩下的都是歪歪扭扭的,像被狗啃过似的。我想自己擀皮,前面我自己擀了几张还算不错,后来擀的和妈妈擀的一样歪歪扭扭的。我在思考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一看原来是垫在底下的保鲜膜已经破掉了,俗话说的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换了一张保鲜膜在擀,发现顺手多了,擀的皮也很好。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饺子包完了。

  饺子下锅了,在锅中的饺子非常调皮,有的在转圈圈,有的一个后空翻,还有的和伙伴在玩碰碰车,看到一个就撞过去,我看着它们玩感觉很有趣就拿来一个汤匙,在水里搅拌起来,它们撞的幅度更大了。

  等饺子熟了,奶奶就把饺子盛了起来,一大碗饺子出锅了!过年吃着自己包的饺子,两口一个,十分满足。

  习俗的作文35

  千里不一样风,万里不一样俗。在新春里,美丽的家乡一陆丰,也是有不一样的风俗习惯。

  在美丽的家乡提前准备过年时,家家到几十里置办年货,要提前准备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号在新春凸显春回大地的气候。

  腊月二十八就刚开始清扫了,家家都忙得乐不可支。将废弃物、尘土扫掉后,就把买的吃的摆上菜,让客人和亲人吃。在这一天,早已逐渐会出现客人来做客了,不论是隔一面墙的邻居亲朋好友,不论是千里间隔的盆友,都是会赶到做客。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四处是海产品与酒食的香气。老老少少都穿上衣裳,门口贴上红彤彤春联。正月夜家里灯火通宵,爆竹声日夜不断。这一夜,在城市广场上汇演潮剧,会出现很多人前去收看。值得一提的'是,在城市广场上还会有些人在赌鱼虾蟹,隔三差五连小朋友也会拿着十块、五块前去去赌一赌,由于新年高兴。此刻,绝大多数店面早已闭店,由于都去听戏了。

  正月初一与除夕夜迥然不同。这一天,大大家都会家里看看视频哪些的,仅有小孩子有时候去找个朋友一起玩。

  到了元宵节,有个高潮迭起,许多人纷纷涌向自己的朋友家,三五成群的来到自己的朋友家拜年,小朋友们都目不暇接,口中不断地说着春节喜事等吉言,接着又不断地收大红包,到中午时就会有舞狮表演继续进户,舞狮表演象征吉祥如意,寓意好运来临,大家都非常愿意自己进入自己的家中。

  一眨眼,新春就需要过去了。在正月十七以往,故乡的新春也即使过去了。学员们该去上学,大大家又去仍旧工作中了。新春过去了,孩子放鞭炮,散散的客人来客人,大家都舍不得新春过去。

  习俗的作文36

  春节就是农历新年,是华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降临,万象更新,象征着一年的开始;标志着人生的另一个起点。

  春节之所以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节日,是因为通过这个节日的庆祝仪式,能加强家庭联系与亲情。诸如吃团圆饭、向亲友拜年送礼等等,这些习俗都在提醒人们家庭在社会中的中心地位。世界各地凡有华人聚居的地方,无不隆重而热烈的庆祝这个节日。

  在古代,帝王继位,是为了显示“天子”的权威,往往自立历法,因此历代元旦月日都不一致。汉武帝继位,决定重修历法,使之统一。今日我们所采用的历法是汉武帝以后,经过多个朝代修定的。

  春节一共是十五天,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正月十五也就是元宵节。春节的习俗也有很多,比如像吃年夜饭、守岁、贴春联、放烟火等等。

  吃年夜饭——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

  守岁——除夕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贴春联——腊月二十三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

  春节的习俗就是那么有趣,就是那么有意义。

  习俗的作文37

  新年作为中国最盛大的节日,当然是少不了许多活动和事务的。备年货,贴春联,拜访亲戚,吃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别忘了还有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的:收红包。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家家户户都要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

  在贴春联的同时,人们还会把“福”倒过来贴,之所以把“福”倒过来贴,是因为这样能表达福到的意思,十分吉祥。

  新年初一,人们都要早早的起床,穿上新衣服出门走访亲戚朋友。拜年的方式有很多种: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长寿平安,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放置床边。另一种就是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包包裹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也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枕头底下。现在长辈给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依然盛行。

  过年还不能缺少一样东西,就是爆竹。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哗哗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燃放是爆竹是中国新年的.传统习俗。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节日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品种的花色也日见繁多。

【习俗的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的习俗小学作文04-06

小学端午的习俗作文01-11

关于春节习俗的高中春节习俗作文600字精选04-02

习俗的作文400字4篇05-01

家乡的习俗小学作文8篇12-10

习俗的作文300字三篇12-28

习俗的作文300字四篇07-22

【精选】习俗的作文300字四篇07-27

【精选】习俗的作文300字3篇08-10

习俗的作文300字4篇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