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作文1000字

时间:2020-11-23 08:21:40 1000字作文 我要投稿

有关清明节的作文1000字集合七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清明节的作文1000字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关清明节的作文1000字集合七篇

清明节的作文1000字 篇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快要到了,我又想起了我的奶奶。八年前的清明节,最疼爱我的奶奶永远离我而去。

  我有两个奶奶。

  第一个奶奶黄氏,住在我们邻村。黄氏长得很好看,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美人。在各路军阀混战动荡的年代,家人都想把自己的闺女早点嫁出去,省得总是提心吊胆。奶奶出嫁时才16岁,与爷爷结婚不到一个月就死了。听说是奶奶想多编些草帽贴补家用,夜晚坐在大门外趁着明月编织草帽。爷爷看到后,因误会打了她一巴掌。谁曾想,第二天,奶奶竟想不开,上吊自杀了。

  一连几天,爷爷都茶不思、饭不想的,对自己犯下的错误痛悔不已。奶奶的娘家人知道后不依不饶,非要爷爷一块陪葬。后来在族人的劝说下才平息了事端,条件是如果爷爷再娶,只能算二房,大奶奶家的亲戚还得认,过年过节还要去看望大奶奶的父母。

  过了两年,爷爷娶了我的奶奶杨氏,她当时才17岁,也是我们邻村的。二奶奶跟着我爷爷没少吃苦。在我父亲刚满5岁、二叔还不到两岁时,爷爷就被抓了壮丁,一去几年,杳无音讯。为此奶奶不知流了多少眼泪。她一个人既要拉扯孩子,又要给地主打短工,还得躲避战乱,操持着一家老小的吃喝拉撒,非常不容易。

  过了几年,她终于盼回了爷爷,可爷爷却成了左眼失明的残疾人,有人说爷爷在部队患了严重的眼疾,也有人说爷爷的眼睛是哭瞎的。爷爷在部队到底怎么失明的,其中原因不得而知。

  听老一辈人讲,二奶奶很正直,谁家要是有了难处,二奶奶总是想方设法帮助。她常说:“农村人力气不值钱,能帮点就帮点。”邻居田二愣的小儿子一出生就没有奶吃,饿得哇哇叫,二奶奶不由分说当起了奶娘。当时我三叔还不到一岁,那年代正常人还吃不饱,别说还要喂养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了。就这样,善良的二奶奶硬是把孩子喂到一岁多会吃饭。

  二奶奶在家是最勤劳能干的一个。过去的媳妇在家里没有地位,天不明就要起床干活,然后做饭,第一碗饭要先端给公婆,之后是孩子、丈夫,轮到自己,锅里就剩下点稀汤。饥荒年代,有时什么粮食也没有,只得饿肚子。白天干活,晚上纺线织布,第二天天不亮就起床。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二奶奶跟着爷爷熬过了大半辈子苦日子,可二奶奶没有一句怨言,依然默默地支撑着这个风雨飘摇的家。

  爷爷在1985年走完了他76年的人生,之后的二十多年都是二奶奶独自生活。她乐观向上、身板硬朗,一辈子很少打针吃药,身体健健康康的,而且还帮助子女照看孩子。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叔叔们也时常接二奶奶去城里小住几日,二奶奶也算享了十几年清福。在她96岁的那年清明节,二奶奶静静离去了,走得安详、平静,如睡着了一样。

  现在想想,慈祥的二奶奶虽然已离我们而去,可二奶奶的音容笑貌犹存。她身上体现出的勤劳朴实、正直善良和善解人意的优秀品质,成了我们子孙后代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终身受益。

清明节的作文1000字 篇2

  由于种种原因,我的曾外祖父和曾外祖母的坟不在同一座山上,曾外祖父的坟在一座低矮而又苍翠的小山上,从山顶到脚是一片竹林,踩着有些残破的青石台阶步步而上,非常快就到了墓旁,墓的两旁是青草野藤,坟头上有几棵竹笋在成长,我们为坟锄了草,清理了坟上的枯木,又祭奠了先人,便下了山,到曾外祖母的坟地去了。曾外祖母的坟在一座较高的山上,路非常窄,杂草丛生,妈妈告诉我她的奶奶是一个非常慈祥非常和蔼可亲的老人,妈妈兄妹三人都是她拉扯大的,在二十年前去世……祭奠完先人后,我们便下山了。

  下山时,我们边走边拔艾草,妈妈说要给我们做清明饺吃。等我们走到停车的地方时,我们已摘了非常多艾草了,只是我的手已伤痕累累,都是在摘艾草时被野草割破的。到了家,我们先把艾用水煮一下,再用冷水洗干净,切碎,再煮糊,然后把它拿来和粉,弄好后,我也学着爸妈的样子一起做艾饺,先是做了一头活灵活现,大耳朵呼扇的小猪,可爱极了。不出一分钟,我又做了一只肚里甜蜜蜜的糖馅小猪。接着我又做了一只大公鸡,因为皮薄馅多,所以被“撑”破了。

  这是快乐的一天,是有意义的一天。清明节到了,我们学校放假三天。中午吃过饭,我问奶奶:“奶奶,我们扫墓了没有呀?”“没呢!”奶奶应声道。“我们准备下就去。”准备齐祭祀物品,我迫不及待随着家人去扫墓了。走到半路,我突然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清明要扫墓呢?”于是我询问起爸爸来,爸爸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清明是农历三月的第一个节气,正是大地回春,一片天清气明的时候。”爸爸顿了顿接着讲道“清明节扫墓的习俗是从秦汉以后才开始的。一方面怀念亡故的亲人,另一方面祭祀先祖,期望祖先保佑家族后人幸福健康。”

  我看到人来人往前往扫墓,扶老携幼的情形,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宋朝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真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今天,我和妈妈去姑婆家吃饭,回来的路上,看到有非常多的人在学校后面那条巷子里烧纸,我过去问那位老爷爷为什么烧纸?老爷爷说:“七月十四,俗称鬼节,传说会有非常多鬼出没,今天烧纸是为了祭奠死去的亲人。”我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经过上网查询,我知道了中国有四大鬼节,分别是三月三、清明节、七月十五、十月初一。传说,每年从七月一日起阎王就下令大开地狱之门,让那些冤魂厉鬼走出地狱,在人间游荡。每到这几个节日,人们都会在一些较偏僻的地方烧纸,祭奠死去的亲人,送去对先人的祝愿,让先人保佑自己和家人一辈子平平安安没有灾难。

  鬼节还有非常多习俗。比如,大家都知道的烧纸、焚香、施食,还有大家不知道的施歌儿、水旱灯,等等。这些习俗都是为了祭奠或保佑。这里面都包含着人们的美好生活的祝愿和对死去亲人的无限思念。祝愿来年能健健康康,思念死去的亲人朋友。

  所以鬼节并不可怕,那些传说都是不真实的。其实这个节日是个非常美好而又悲伤的节日。美好在人们许的那些愿望,而悲伤在那些死去亲人的生命无法挽回。鬼节,名字虽然可怕,但是它也蕴藏着许多传说故事。同时也提醒大家要珍视生命,爱护生命。

清明节的作文1000字 篇3

  清明,给人的印象总是一片湿雨。仿佛有了这雨,清明才更能显得出它淡淡悲凉和丝丝忆念的味道来。是清明成全了这场雨,更是这雨衬托了清明。望着飘洒的细雨,才更能引得人们心中那种淡淡的哀愁和思。这雨或是风狂雨恣,或是和风细雨,从清晨开始,至黄昏之际,在烟雨弥漫的山野中,在泥泞难行的小路上,总有顶风冒雨,点缀寂寥,行行重行行的扫墓人;或三五成群,扶老携幼,或一二个孤影,跚跚独行。远山隐在云雾里,近树笼在孤烟前,小桥流水,愁鸦悲啼,雨洗清秋,风吹哀愁,唯见烟雨一片苍茫,不见人家与炊烟。好一个伤感寂寥的行旅,好一个凄迷彷徨的画面。抬头偶望,墓地黯然见:百坟拱起,千碑林立;烟雨朦朦,青草何离离。一片荒凉,一片凄迷,一片死寂!山孤烟雾薄,树小雨声稀!风飘飘,雨潇潇,哀思悠悠,悲情渺渺,莫道不销魂,何处暗香盈袖?拔净一片乱草,摆下几杯冷酒,烧上一把纸钱,风雨愁煞人,杯土带愁,杂草含烟,竟无言以对,唯有心底弥满幽幽的愁绪和淡淡的哀愁!死者长已矣,存者永怀悲!音容笑貌,历历在目,昔日种种,犹言在耳,但客心逐流水,随缘到天涯,念千里孤坟何处话凄凉?

  回味少年时,清明节和雨,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一幅优美的画卷。随风飘洒的细雨中,一位骑着马赶路的清贫诗人,俯身向着一个小牧童,牧童站在道旁,一手握着鞭子,一手遥遥指着间草房。草房上空,一面红色的酒幡在薄薄的细雨中时隐时现。这大概是源于《清明》这首诗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为什么"断魂"?因为"古墓花影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我无忧的岁月里,这首诗所给予我的就是这样一种恬美的意境.少年无忧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就像童年放起的一只风筝,挣断了线,便消失的无影无踪,到处也寻觅不到了。这首诗,今天读来仍然那么哀怨,那么亲切。古往今来,人性中某些共同的、美好的感情,四海相通,古今相通。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生者总是会不断地成为逝者。有人说,对别人的思念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淡。

  我想,或许对于至爱亲人的思念恰恰与之相反吧。即使过了再长的时间,在每次忆起他们音容笑貌时,我们的心中总会有些酸酸凉凉的感觉吧。哪怕是十年、几十年,这种感觉也不会减弱、消失,反而会变的更加强烈。正因如此,清明节才会成为一个流传千年的日子;清明时节的细雨,才会绵绵不绝地纷纷而至,这大概是对于人们心中哀愁的感应吧。又是清明了。"男儿有泪不轻弹",我不能流泪。但对亲人绻绻的思念,洒下所有的泪,回忆就不仅仅再是生活的负担。我们再次体会人世间的爱心与温暖,拼合破碎的心,微笑着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我们感慨世事无常人生苦短,曾经真正爱过,生命便不存在遗憾。援手于他人危难,自己在挫折中保持乐观,只要心中有爱,爱就会没有遗憾,人生永远是美丽的春天。有拜托清明的细雨了,希望她如期而至,就算是世人欲流而难流的泪吧!

清明节的作文1000字 篇4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按长期形成的风俗习惯,旧时,北京人多在清明扫墓,但祭扫仪式并不在清明的当天,而是在临近清明的“单”日举行。据说,只有僧人才在清明当天祭扫坟茔。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

  “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收钱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即可。亦做主牌用。

  关于包袱里的冥钱,种类很多。一、大烧纸,九K白纸,砸上四行圆钱,每行五枚;二、冥钞,这是人间有了洋钱票之后仿制的,上书“天堂银行”、“冥国银行”、“地府阴曹银行”等字样,并有□都城的图案,多系巨额票面,背后印有佛教《往生咒》;三、假洋钱,用硬纸作心,外包银箔,压上与当时通行的银元一样的图案;四、用红色印在黄表纸上的《往生咒》,成一圆钱状,故又叫“往生钱”;五、用金银箔叠成的元宝、锞子,有的还要用线穿成串,下边缀一彩纸穗。

  旧时,不拘贫富均有烧包袱的举动。是日,在祠堂或家宅正屋设供案,将包袱放于正中,前设水饺、糕点、水果等供品,烧香秉烛。全家依尊卑长幼行礼后,即可于门外焚化。焚化时,划一大圈,按坟地方向留一缺口。在圈外烧三五张纸,谓之“打发外祟”。

  有的富户要携家带眷乘车坐轿,亲到坟茔去祭扫。届时要修整坟墓,或象征性地给坟头上添添土,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他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祭罢,有的围坐聚餐饮酒;有的则放起风筝,甚至互相比赛,进行娱乐活动。妇女和小孩们还要就近折些杨柳枝,将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条穿起来。有的则把柳条编成箩圈状,戴在头上,谓“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此即是扫墓又是郊游,兴尽方归。

  [插柳]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清明节的作文1000字 篇5

  由于种种原因,我的曾外祖父和曾外祖母的坟不在同一座山上,曾外祖父的坟在一座低矮而又苍翠的小山上,从山顶到脚是一片竹林,踩着有些残破的青石台阶步步而上,非常快就到了墓旁,墓的两旁是青草野藤,坟头上有几棵竹笋在成长,我们为坟锄了草,清理了坟上的枯木,又祭奠了先人,便下了山,到曾外祖母的坟地去了。曾外祖母的坟在一座较高的山上,路非常窄,杂草丛生,母亲告诉我她的`奶奶是一个非常慈祥非常和蔼可亲的老人,母亲兄妹三人都是她拉扯大的,在二十年前去世……祭奠完先人后,我们便下山了。

  下山时,我们边走边拔艾草,母亲说要给我们做清明饺吃。等我们走到停车的地方时,我们已摘了非常多艾草了,只是我的手已伤痕累累,都是在摘艾草时被野草割破的。到了家,我们先把艾用水煮一下,再用冷水洗干净,切碎,再煮糊,然后把它拿来和粉,弄好后,我也学着爸妈的样子一起做艾饺,先是做了一头活灵活现,大耳朵呼扇的小猪,可爱极了。不出一分钟,我又做了一只肚里甜蜜蜜的糖馅小猪。接着我又做了一只大公鸡,因为皮薄馅多,所以被“撑”破了。

  这是快乐的一天,是有意义的一天。清明节到了,我们学校放假三天。中午吃过饭,我问奶奶:“奶奶,我们扫墓了没有呀?”“没呢!”奶奶应声道。“我们准备下就去。”准备齐祭祀物品,我迫不及待随着家人去扫墓了。走到半路,我突然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清明要扫墓呢?”于是我询问起爸爸来,爸爸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清明是农历三月的第一个节气,正是大地回春,一片天清气明的时候。”爸爸顿了顿接着讲道“清明节扫墓的习俗是从秦汉以后才开始的。一方面怀念亡故的亲人,另一方面祭祀先祖,期望祖先保佑家族后人幸福健康。”

  我看到人来人往前往扫墓,扶老携幼的情形,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宋朝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真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今天,我和母亲去姑婆家吃饭,回来的路上,看到有非常多的人在学校后面那条巷子里烧纸,我过去问那位老爷爷为什么烧纸?老爷爷说:“七月十四,俗称鬼节,传说会有非常多鬼出没,今天烧纸是为了祭奠死去的亲人。”我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经过上网查询,我知道了中国有四大鬼节,分别是三月三、清明节、七月十五、十月初一。传说,每年从七月一日起阎王就下令大开地狱之门,让那些冤魂厉鬼走出地狱,在人间游荡。每到这几个节日,人们都会在一些较偏僻的地方烧纸,祭奠死去的亲人,送去对先人的祝愿,让先人保佑自己和家人一辈子平平安安没有灾难。

  鬼节还有非常多习俗。比如,大家都知道的烧纸、焚香、施食,还有大家不知道的施歌儿、水旱灯,等等。这些习俗都是为了祭奠或保佑。这里面都包含着人们的美好生活的祝愿和对死去亲人的无限思念。祝愿来年能健健康康,思念死去的亲人朋友。

  所以鬼节并不可怕,那些传说都是不真实的。其实这个节日是个非常美好而又悲伤的节日。美好在人们许的那些愿望,而悲伤在那些死去亲人的生命无法挽回。鬼节,名字虽然可怕,但是它也蕴藏着许多传说故事。同时也提醒大家要珍视生命,爱护生命。

清明节的作文1000字 篇6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大家都知道这是一首杜牧写的清明古诗。

  今天是星期六,我爸爸一大早说:“清明节到了,祭祖坟了,这是我们中华的风俗。”我得意地说:“谁不知道啊!好像就你知道一样。”妈妈和我一唱一合害得爸爸一个字都不敢说了。

  我们一家三口人来到祖坟前面,我们先拿出打火机,然后拿了几串小鞭炮放放,刚开始放,我就躲到了爸爸妈妈的怀里,连头都不敢升到外面看一下,爸爸说:“孩子别怕,放鞭炮没什么好怕的。”妈妈说:“是啊,放鞭炮不要怕。”我说:“我就怕,我害怕得很啊!”我原本是个喜欢放鞭炮的人,可现在为什么这么怕了呢?这都怪一个小鞭炮若的祸,那是我六岁的时候,我再玩的时候检到一个小鞭炮,我把它给放了,可是它爆炸的速度太快了,只听啪的一声,我的手被炸出了血,当时我痛的哇哇大哭,我家的邻居看见了我这副得性,马上告诉了我爸爸妈妈,我爸爸妈妈听了害怕极了,连忙把我送到医院里包扎伤口,从那时我就不敢玩鞭炮了,而且有时候听到鞭炮声就怕了。我们放完鞭炮点了几根香,我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先鞠躬,再说些什么话,我的爸爸妈妈在说什么我听不到,但我口中在说:“我要好好学习,以后考上大学,这样才对的起父母“我知道我这样只说说不做是没有用的,而是要实际行动起来。最后,我爸爸拿出一些吃的东西和酒,他把酒倒到小茶杯里,然后倒倒墓碑前面的土地上。在回家的路上,我说:“你们这样祭祖坟不怕旁边那些野草着火吗?”他们说:“当然怕啊!但只要小心点就行了。”

  回到家中,爸爸拿出几个他第一次做的“清明果”,他说:“我从来没做过“清明果”,所以,这次“清明果”可能比以前奶奶做的难吃很多。”我尝了一口,我觉得不好吃,可是我还是吃了下去,因为我相信爸爸下次一定做得更好吃!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让人缅怀先辈,令人留恋,令人悲叹,令人振奋,这里面蕴含了许多的先辈们的事迹,当他们入土为安之时,自己的故事就告终了,剩下的,就只有让人怀念了!

  据我所知,4月5日是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清明节还有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清明节,又被称为扫坟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

  如果按照旧的清明习俗,在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坟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的新枝插在枝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听风听雨”当然是指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这首诗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又一年清明节,你在缅怀着谁?

清明节的作文1000字 篇7

  清明节是中国三大鬼节之一(另外两个鬼节是七月十五、十月一)。“鬼节”即是悼念亡人之节,是和祭祀天神、地神的节日相对而言的。

  清明祭祀的参与者是全体国民,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头百姓,都要在这一节日祭拜先人亡魂。从唐朝开始,朝廷就给官员放假以便于归乡扫墓。据宋《梦粱录》记载:每到清明节,“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墓,以尽思时之敬。”参加扫墓者也不限男女和人数,往往倾家出动。这样清明前后的扫墓活动常成为社会全体亲身参与的事,数日内郊野间人群往来不绝,规模极盛。

  祭祀的对象。作为鬼节,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和去世的亲人,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死者的思念之情。清明节属于鬼节而通常不被冠以鬼节之名,就在于它所祭祀的主要是善鬼、家鬼,或亲近者的亡魂,重在表达孝思亲情。另外两个鬼节则连恶鬼、野鬼也一并祭祀,重在安抚鬼魂,不让它们作祟。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地方也有清明节祭祀其他鬼神的做法。上海旧俗就有在清明节举行的专祭厉鬼的祭台会仪式,祭祀那些饿鬼、幽鬼孤魂,防止它们成为恶鬼作乱。这种祭台叫祭厉台。旧上海还有清明节的前一天迎请城隍神的做法。在清明节这天,城隍神要坐大轿出巡祭厉台,以赈济安抚孤魂野鬼,其场面十分盛大热闹。

  祭祀的时间。清明祭祀在清明前后,各地有所差异。旧时,北京人祭扫坟墓不在清明当天,而在临近清明的“单日”进行。只有僧人才在清明当天祭扫坟墓。浙江丽水一带则在清明节的前三天和后四天的范围内扫墓,称为“前三后四”。在山东,旧时,多数地区在清明当天扫墓,少数地区如诸城,在寒食这天扫墓,有些地方在清明前四天内扫墓;现在,一般都在清明这天去扫墓。晋南人则将扫墓的时间分为两次。一次在清明前几天,是各家分头去扫墓。第二次是在清明当天,一个村里同姓的各家派出代表,同去墓地祭祀共同的祖先。上海人扫墓时间,新坟旧坟有别。凡是新近过世的,过了七七四十九天而没做过超度法事的,要在清明节这天请僧道诵经做法事或道场。如果是老坟并已做过法事或道场,扫墓不一定在清明当天,可以前后放宽些,但不能超出前七天后八天的范围,俗谓:“前七后八,阴司放假。”意思是过早或过迟都会失灵。

  祭祀的场所。清明祭祀按祭祀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墓祭、祠堂祭。以墓祭最为普遍。清明祭祀的特色就是墓祭。在墓地祭祀,祭祀者离祭祀对象最近,容易引起亲近的感觉,使生者对死者的孝思亲情得到更好的表达和寄托。清明祭祀被称为扫墓,主要是由于采取墓祭方式。另一种形式是祠堂祭,又称庙祭,是一个宗族的人聚集在祠堂共祭祖先,祭完后要开会聚餐等,这种祭祀是团聚族人的一种方式。还有一种情况是家在外地工作的人不能赶回家乡扫墓,就在山上或高处面对家乡的方向遥祭。

  祭祀的方式或项目。清明祭祀的方式或项目各地有所不同,常见的做法有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整修坟墓,二是挂烧纸钱、供奉祭品。

【有关清明节的作文1000字集合七篇】相关文章:

有关清明节的作文200字集合七篇01-13

有关清明节的作文700字集合七篇01-07

清明节的作文1000字集合七篇11-26

有关清明节的作文700字汇编七篇01-15

有关清明节的作文800字集锦七篇12-23

【热门】清明节的作文700字集合七篇01-12

【必备】清明节的作文100字集合七篇01-02

【实用】清明节的作文200字集合七篇01-16

【必备】清明节的作文800字集合七篇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