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活的作文

时间:2023-12-24 08:20:35 初中作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生活的作文[常用3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生活的作文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生活的作文[常用3篇]

初中生活的作文 篇1

  A

  我们的班主任姓“熊”,他在介绍自己的时候说:“我和国宝姓氏一样,好记吧?”熊老师上课用方言,说的十分搞笑。“注意”老师把它说成了“聚义”,把“数学”说成了“嗖学”。而且老师说话的时候阴阳顿挫太夸张了,说一句话,要扬起来好几声。弄的我们想笑又不敢笑,只得抿着嘴偷笑。

  B

  我们的副班主任是新来的,姓“张”,他只负责管理班级的一切杂务,不上课。这个老师高高瘦瘦的,看起来弱不禁风,但是,他管的可严啦。老师每天早上站在门口,最后一个到班的就要受老师的一番严厉“轰炸”。因为他在门口,所以我们一到班上就必须读书,没有出去的机会了。因此,我们叫他“张管”。

  C

  我们的语文老师姓“彭”。记得第一节课,老师说:“生活中到处都是语文。”然后举了“酷”、“偶像”(呕吐的对象)、“蛋白质”(笨蛋白痴加弱智)等例子。我还记得老师问我们:“语文是什么。”有一位同学说:“语文就是做不完的作业,写不完的作文,学不完的知识。”从老师用食指和中指夹着粉笔的动作中,我断定,老师平时肯定吸烟,唉,又是一个“烟虫”。

  D

  我们的英语老师姓“桑”名“茂春”,好友吕悦在听到这个名字时说:“什么?偶巴丧?”我故做休克状,幸好吕悦不和我在一个班,要不,她这么说,肯定会被“张管”整的'很惨。桑老师说英语的时候洋腔怪调的,还要我们也这样,算了,我可不想这么读。老师说:“我们学的是洋文,就得洋腔怪调的。”想来也有道理。

  ABCD四位老师,天天布置许多作业,再加上父母布置的作业,英语班的作业,我觉得眼前一黑——晕了。

初中生活的作文 篇2

  时光荏苒,回首间小学生活如流水般逝去,我不再是那个懵懵懂懂的小女孩,而是朝气蓬勃的初中生。童年时光已成过去时,迎面而来的是初中生活。

  在我们这个花季年龄,有无限的青春年华,有热血,有激情,有理想,有抱负。但我们该如何做呢?才能使我的初中生活充实而有趣,青春无悔呢?

  梦想是初中生活的主旋律,朝着梦想出发,朝着梦想拼搏,为梦想付出汗水和心血,尽管梦想并不一定能够实现,但我也会努力去做。我的梦想是做一名作家兼画家,成天舞文弄墨写下不朽诗文,唯美的画卷在我的妙手下飞舞,多好啊!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紧张忙碌的初中生活,我依然像从前那样好读书,挤时间读书,多读名著,将好诗佳句抄录在活页本上,烂熟于心,在写文章时信手拈来,如虎添翼。

  艺术,需要灵感,而灵感从哪里来呢?需要日积月累的潜心专研和刻苦训练,从名人的画中寻找灵感,多积累,善琢磨。

  梦想中的初中生活又会认识好多新同学,同学们个个朝气蓬勃,热情洋溢,互助互爱。又会遇到知识渊博的`老师,感觉一切都是那么激动和向往。尽管初中生活可能很枯燥,但还是非常向往,争取过得多姿多彩,苦中带乐。

  进入初中后,我要改掉原来的坏习惯。比如动作慢,不主动为班集体做事,注意力不集中。每天都要认真完成老师作业,预习第二天新课。不过慢慢来,“欲速则不达”,天天坚持学习,不要一曝十寒,要劳逸结合。最后还需要一颗阳光积极向上的心,相信我的初中生活一定很完美。

  初中生活,我来了。

初中生活的作文 篇3

  告别了朝夕相处的朋友和老师,迈进了市七中的大门,在那里我感觉一切都变了。

  以前我在我们学校也是属于那种学霸型的吧,在班上同学们都很听从我——班长的安排,老师平时也很关注我,每次考试几乎都名列前茅,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班干”,还有“|六一”活动获得的文艺奖项等,可以说是拿奖拿到手软吧!

  但上了市七中感觉这一切的光环都消退了,到了那里我才发现我是多么的技不如人,因为我们小学是不上英语课的,每次上英语课的时候我总是不知道老师在说什么,叫我起来回答问题,我就呆在座位上,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还伴随着一阵阵的讥笑,我想逃避,想离开这个城市,离开这个学校,回到我们乡下的中学去,至少到了那里我们的起跑线是一样的,在那里没有讥笑,没有贫穷和富贵,不存在谁看不起谁,就算你回答问题回答错了老师都会向你投来一种赞赏的目光,而不是不屑的看一眼,冷冷的`叫一声坐下。

  但是我知道我不能逃避,我只有选择面对才能对得起我的父母,对得起我母校的老师,对得起相信我在那里依然是学霸的同学们,还要让他们看看,我行,即使起跑晚了,但是我会笨鸟先飞,让那些曾就讥笑过我的同学看看,我是来自农村的,但是我不输于城市里的每一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