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读后感

时间:2023-07-26 12:15:07 读后感作文 我要投稿

全球通史读后感范文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全球通史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全球通史读后感范文

全球通史读后感范文1

  由于人类懒惰的本性,这本书放在床头整整5个月才断断续续读完,惭愧且受启发,所以觉得还是有必要总结成一篇主要是个人感想的读后感。如下:

  首先,历史真的很重要。所谓“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其实历史不仅是宏观的政权更替,也是微观的个人命运,每个人都生活在历史当中,并被历史的进程所影响,以史为镜,也可以明得失、正衣冠。

  而且,读历史真的很有意思。了解历史,和看小说看电影有一点相通——让你不只活一次。站在更高的角度,体会更多人的生活,能让人多一点成熟,少一点幼稚,多一点生活智慧,少一点纠结和情绪化。当视角升到一定的高度的时候,很多看起来应该是血泪史的、或者是让人很愤怒的事情,突然就没有对与错,也没有了喜与怒。事情只是这样发生了,完全不受普通的人——甚至大人物们的'控制。既然如此,作为沧海里一粟,我们有啥好发脾气的呢?

  同理,很多当下非常尖锐的社会现象,在历史的长河里其实只是一个强弩之末的惯性。打个比方,在一定时期,其国家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的人群,总是会有对其他民族的优越感。从古代中国人的优越感,到18世界前欧洲人的优越感,到现在美国人的优越感,今年白人摆弄的眯缝眼,很可能在500年前我们的某位同胞也做过“汉化版”。

  从地球历史看,动物的进化史很长,相对而言人类就是个小姆手指甲→小姆手指甲的时间,却改变了地貌、统治了生物,人确实厉害到孤独。

  同时,人类发展的历史很长,真正能被用图像或文字记载下来的这段“文明”历史,其实才短短几千年→虽是短短几千年,地球上也已经出现了1000亿人,读后感.多少牛逼到100年里没有对手的人,才只能在这本书里出现寥寥半句话,像我这样“虫豸”一样的人,活着到底有啥意义?一颗奋力生长想要传递DNA却终将被收割的韭菜吗?

  再同时,我理解的文明人类发展历程,无论是人口的数量、经济发展的程度还是文化信息的传播,都是呈指数函数的样子→所以,“拥抱变化”是正常的,是历史大潮——起码这个1000年的主旋律。当然下一个千年是怎么样,就算像咱罗素爷爷说的飞速毁灭,我们也管不了了。

  上面的感想好像都有些“避世”有些“虚无”,下面再说一点“积极入世”的。

  中华民族或者说华夏民族的历史,从史前时代到今天,在绝大多数都是处于领先的。只有在1914年之前的这几个世纪里面,着实是到了低谷,变成了“半殖民半封建”的落后文明。所以,我们的政权正在宣传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概念,我觉得是真实存在的。世界民族之林,在过去这两千年,基本还是谁强谁过得舒服,所以让我们这个民族、这个国家能踩到别人头上享福,确实是我们这一代人,包括我们前一代或者是后几代人的历史使命。

  所以,做人呐,还是要加油。

全球通史读后感范文2

  一直都知道读史可修身知史可养德。由《全球通史》想到的史家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尽管《史记》具有不可替代的史学价值文学价值但是它也只记载了一国之史。纵观我国的史学著作超出一国范围面向世界的无不受西方思维的影响这不但体现在思想上而且体现在著作的布局上。在我国史学界急功近利者居大半正如钱茂伟所批评的‘在《传统史学史研究的若干反思》一文中我对以前人结论代替自己研究的恶劣学风进行了批评明确指出“前人所得出的每一个结论都是特定时代、阶级、知识的产物。在引用前人结论时一定要先作具体分析切忌断章取义地搬用前人现成的结论来代替自己的具体研究”。他们丢弃了史家珍贵的'灵魂这灵魂是史家之所以成为史家最重要的东西丢失了它也就丢失了成为史家的理由。一位史家所写的并不只是一本介绍过去的书而是一个高尚的灵魂。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对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作了高度的概括,它不同与一般卷帙浩繁的史书,让史料、历史事件占多数,而是用一种定论性的话语将人类历史几千年来的有关文明、朝代的更替、社会制度的变迁等等问题做了一个总结性的阐释。

  二十世纪是一个发展的世纪人们在短短的一百年中的发展超过了以前的总和。但这也是一个让人类悲痛的世纪在短短的一百年中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文明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人类在发展中也被一些问题所困扰如:环境问题生态问题水资源短缺资源枯竭恐怖主义宗教矛盾……这些让在发展中的人类陷入了迷茫正如在一战结束后为指引人们走出迷茫韦尔斯写成《世界史纲》一样斯塔夫里阿诺斯为在迷茫中的人们写成了《全球通史》。正如斯塔夫里阿诺斯教授在《致读者》中写道“这种多样性显示出21世纪在拥有巨大潜力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危险。虽然历史学家没有魔法师的水晶球不能够准确的预知将来但是他们能够基本确定地预测到21世纪既不是乌托邦也不是地狱而是一个拥有各种可能性的世纪。至于这些可能性中的那些能够实现则取决于这本书的读者你们在未来几十年中的所作所为将是有决定意义的。考虑到这些因素我们现在既不能做自我欺骗式的乌托邦幻想也不能做杞人忧天式的悲观预言现在到了对现存的实践和机制做一个冷静的再评价的时候了我们应当保留那些性质有效的抛弃那些不合适宜的——这正是当前全世界正在努力做的。也是本着这样一种精神本书才有了这个新版本希望它能有助于这一在评价的过程从而实现培根所提倡的“改善生活”抛弃他所反对的“卑微目的”。

  记得马克思主义说,事物总是有着“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的,那么人类呢?我们在不断创造历史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挖掘自己的坟墓吗?我们会最终殊途同归地走向末日吗?对于我们每一个个体的人来说,生命的过程远远比结果来得重要,所以即使我们走向毁灭的必由之路也用不着惊恐。我们对于历史的研究和认识,更重要的是能更好地帮助我们认清现在,以及美好地憧憬未来,而最重要的就是珍惜现在的一切。

【全球通史读后感】相关文章:

《全球通史》读后感02-25

全球通史读书心得02-18

全球通史读书心得6篇03-08

全球通史读书心得10篇02-18

中国通史读后感04-29

《中国通史》读后感02-23

关于全球变暖的英语作文11-20

中国通史故事读后感02-24

《中国通史》读后感5篇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