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时间:2023-09-03 07:37:25 读后感作文 我要投稿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范例15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的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范例15篇)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1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四大名著之一。它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到三国归晋时期,魏、蜀、吴三个军事集团争夺天下的一系列历史故事。

  书中对历史人物的刻画栩栩如生,仿佛一个个活灵活现地在我面前闪过。其中,有重情重义的关羽,有鞠躬尽瘁的诸葛亮,有气量狭窄的周瑜,等等。

  先说说关羽吧,他给我的.印象尤其深刻,书中写了很多关于他的事迹,水淹七军、过五关斩六将、屯土山约三事等等。读完这本书后,我就确定重情重义的关云长是我的人生偶像。贫贱时与皇叔不离不弃,降曹时不为富贵所打动,败走麦城后慷慨赴死。这样的好男儿,就和建立新中国的革命先烈一样,在当今这个极度追求金钱和地位的社会,依然为人们欣赏和崇敬。拥有这样高尚品质的人都是我努力和进步的标尺。

  俗话说:“君王如果想治理好国家,都要靠忠臣和良将来辅佐。”诸葛亮就是一个杰出的忠臣典范。从三顾茅庐到三分天下,他一生对蜀汉忠心耿耿、呕心沥血、死而后已,一直为后世所景仰。想一想,战争时期出现的那些汉奸和叛徒,他们背叛祖国和人民,只会遗臭万年,永远被后人唾骂;想一想,现在那些对朋友不忠、对亲人不孝的人,到头来只会使自己众叛亲离。所以,忠孝是中华民族长久以来的传统美德,我们应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它们。

  周瑜此人风流倜傥,智谋超群,在赤壁之战中“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然而却又是一个心胸狭窄、嫉贤妒能的人,屡次加害诸葛亮不成,反而因此遭他人讥笑,最后吐血而亡。可叹这么个杰出人物,就因为不能包容他人,而英年早逝。由此,我联想到自己,前些日子,因一点小事和人发生争执而不再与他交往,结果虽然不像周瑜那样严重,但也一直郁闷不乐。所以说宰相能成宰相,是因为他的心胸足够开阔,“宰相肚里能行船哟”我们要以宽宏之心去包容他人,广交朋友,这样才会让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中得到更多的帮助。

  正所谓知易行难,阅读《三国演义》让我明白了,重情义、讲忠孝、懂宽容、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想拥有这些高尚品质就需要从现在开始,不断磨练自己,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2

  暑假的每天中午,我都会打开电视看《三国演义》,越看越有滋味。爷爷见我这么喜欢这部电视剧,便向我推荐了一套书——《三国演义》。

  我捧着《三国演义》如饥似渴地攻读起来,坚持每天看二回,当我看完一百二十回,便读懂了故事的梗概:从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桃园结义开始,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内容。书中的故事是围绕机智和勇气,伴随着战争展开的。

  在老师和家长的鼓励下,我看了第二遍,慢慢琢磨、用心感受,觉得书中的情节越来越引人入胜了。刘关张结义、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三气周瑜、火烧赤壁、空城计……这些好戏让我留连忘返,直呼过瘾!

  再读《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饱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义的鸿篇巨作。对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曹操和刘备,一个是将相之首,一个是汉室之后,但结局却大不相同。曹操心胸狭窄,甚至于说过“宁可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这样的话,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他的自私。而正是他这样心胸狭窄,从而导致一个个名士之死:杨修是他肚里的蛔虫,偶尔跟他开点小玩笑,结果却被他杀死了;华佗好心为他剖颅治病,却被他起疑心杀死了……这一个个充满鲜血的故事让将士们又惊又怕,不能不说是导致魏国衰败的一个原因。刘备,论才智,他没有曹操聪明;论谋略,他没有曹操出色;论武功,他也没有曹操高强。但他心胸宽广,三请诸葛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还有,他在长沙诚恳接收降将黄忠,从刀下救下魏延的命等等,这一个个充满仁义的.故事让将士们又惊又喜,不能不说是蜀国从弱小一步步走向强盛的一个原因。如果,曹操拥有刘备这样的胸怀,那么三国的故事是不是会不一样呢?

  从曹操和刘备的身上,我想到自己。在生活中,不应为了得到一点小便宜而沾沾自喜,目光短浅;在学习中,不应为了取得一点成绩而骄傲自满,裹足不前;在与人相处方面,不应为了一点点小事就斤斤计较,得理不饶人。俗话说得好,“宰相肚里能撑船”。做事一定要为他人着想,不能只想自己,否则你的路会越走越窄的。

  《三国演义》让我明白做人的道理,我特别喜欢,也推荐大家阅读!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4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于是写下这篇三国演义读后感。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的形象。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国中,我最佩服的人是关羽,他不但武功高超,而且人也正直。在跟曹操打仗时,他因带着二嫂,所以才假装投降。其实他还是一心想找到刘备,保护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马”时,便立即骑着这匹“赤兔马”又去找刘备了。在山下遇见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带回去,真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好汉。他降汉不降曹、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刘备,因战败而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去投奔。我认为刘备是一个君子。

  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勇双全的人最多,那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诸葛孔明。他机智过人,对兵阵的`布阵、破阵了如指掌,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都各有所长。吴是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只有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可是最后因心胸狭窄而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要忘记诚信。如果一个人把现实生活中最为宝贵的诚信丢掉了,那这个人还有什么呢?金钱、地位、官职?这些都是次要的。诚信是一个人的永久身份证,如果没有了诚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点点,你不会难过吗?这些又岂是金钱、地位、官职能弥补的?我相信,没有想做一个缺点多的不胜枚举的人吧!所以,让我们打开诚信的大门,用我们永久的身份证去面对人生吧!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5

  在《三国演义》中,蜀国后主刘禅昏庸无能,听信谗言,不重用姜维,才导致了蜀国的灭亡,这似乎已成为现代人对蜀国灭亡的共识了。然而要是拆穿西洋镜,换个角度看,蜀国之所以灭亡,刘禅昏庸固然是原因之一,而蜀国不得民心,诸葛亮的战略方针不符合实际,更是主要原因。

  诸葛亮的战略方针为什么不符合实际呢?这还得从诸葛亮的北伐谈起。诸葛亮虽在北伐中数败魏国,但从总体的'战略上却算是失算的,应该说是聪明人做出的违背客观实际的糊涂事。诸葛亮在“王业不偏安”的思想指导下,担心在当时屯兵相持,曹魏会壮大难除。因而,不度时宜,不自量力,不惜千里运粮,连年劳师远征。曹魏采取战略防御方针,以逸待劳,据险固守。这样,蜀军往往因粮草不足,不能以战养战,屡遭挫败,因而也弄得蜀国疲惫不堪。

  诸葛亮死后,他那不符合实际的战略方针也未曾改变,因为继任者姜维,也是个“心存汉室”,主张“王业不偏安”的将领,更不看客观条件是否成熟,有无可能,也连年出兵北伐,竟有“九伐中原”之说。长期而频繁的战争,动师扰民,严重地损耗了国力,把疲惫的蜀国终于拖到了崩溃的境地。当时,吴国一使臣出使蜀国后回去报告说,所到之处,“士皆饥色,民皆菜色”。蜀国境况如此,怎能安邦定国,统一天下呢?据史书记载,蜀汉灭亡时,有户二十八万,人口九十四万,却养了四万官吏,十万二千士兵。平均七户养一官吏,九人负担一个士兵。这样官满为患,兵多民少,怎能不兵败国亡呢?

  历史证明,要想统一全国,必须有雄厚的社会经济力量做基础。当时,蜀国的经济虽有很大发展,但其实力仍不足以统一全国。曹魏、东吴的经济实力也是这样。在历史条件尚不成熟的时候,曹氏父子未能做到的,孙权君臣不能做到的,诸葛亮也不可能做到。尽管他鞠躬尽瘁,也是劳而无功,谋而不成,得不偿失。

  历史曾经反复证明,任何雄才大略的人物,包括具有诸葛亮一样聪明才智的伟大的人物,如果试图干那种超越客观条件的事情,都只能以失败为其归宿。蜀国的灭亡就是最有力的明证。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6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作为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的序词,无疑是家喻户晓。我也不例外,因为这句诗常使我想起另外一句诗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该诗作者正是被世人称为乱世奸雄的曹操。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人,少放荡不羁,好侠,在任洛阳北部尉期间,以五色棒威震京城。自谯县起兵以来,上兵伐谋,屡战屡胜,平黄巾,讨董卓,站袁绍,一统中原,气势之盛,无人敢撄其兵锋。纵使赤壁一场大败,天下也无人可撼动其天下第一诸侯的地位。

  “名为汉相,实为汉贼,”这是曹操身上的大众标签,而在这标签下的则是一颗孤独的雄心。他深夜杀死吕伯奢全家,留下了“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偏执一面,又有诚待关羽,送赤兔锦袍的慷慨一面。这种种的.表现我称之为“大忠大义”。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何为君?何为臣?各个诸侯雄踞一方,献帝刘协,只能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曹操深知百姓疾苦,天下需要尽快统一,为此他可以抛去一切名声,荣誉,亲人甚至生命。他的忠是忠于百姓,忠于天下。他的义是以不负本心为义,以实现夙愿为义。既然如此就不必在意世俗的目光。

  公元213年,曹操进九锡,封魏王,建立曹魏。在他终于完成了一统天下的第二步时,他已59岁。然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汉中之战,襄樊会战,他仍用一颗跳动的雄心来支撑起疲弱的身躯,向人生的终点慢慢踱去。只可惜,天不待人。公元220年,一代明主陨落。

  说他冷漠,那只是忧民忧天下的伪装;说他多疑,那只是要亲手统一天下的保障。这是一个悲情的人,天下的夙愿在心中燃烧,从而迸发出屹立于那个时代顶端的豪情。想象中,赤壁下,营盘林立,铁甲洪流,魏武挥鞭,大江东去。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三国演义读后感20xx字三国演义读后感初中生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7

  《三国演义》是我百读不厌的一本书,每次读都有着不同的感受。

  《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个个传奇的故事,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我还明白了俗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肚子在唱空城计。”……的含义。

  在2年级,我看《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长篇历史小说,它不仅使我懂得了许多历史知识,更让我记着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鲜活的人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胆狭义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赤膊上阵的许褚、抬棺上战的庞德、阴险狡诈的曹操、软弱无能的刘禅…… 在4年级,再读原着《三国演义》 对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我最崇拜的`诸葛亮,从火烧新野,骂死王朗、空城计、妙锦斩魏延中显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并非神仙,如他让马谡去守街亭,导致丢失了街亭、柳列城两个军事重镇,一出祁山失败,自己也被降职。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况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苛求别人和自己不犯错误,不应该因为别人的一点过失而横加指责,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一次考试的失利而灰心气馁,更不应该为自己取得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人无完人,我们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实改进的地方。

  而我喜爱的三国猛将张飞,长坡桥单骑救主,可谓功不可没,只可惜关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务正业,无故鞭打士兵,导致自己被手下两名小将刺杀,还陪上了黄忠、刘备和蜀国七十五万大军的性命,使蜀国状况一落千丈。相反,魏国名将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辱骂置之不理,态度乐观,使一代奇才诸葛亮无计可使,以病死五丈原为告终。可见当遇见悲伤、痛苦、气愤的事情时,应该理智地控制情绪,用乐观的态度去战胜它,如果意气用事,后果将不堪设想。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8

  书,是人类必不可少的“营养品”,唐代诗人杜浦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但世界上的书像天上的繁星,数不胜数。我就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主要描写了大约长达九十年的乱世—三国,它极力塑造刘备、曹操、诸葛亮、孙权、关羽、张飞等人物的形象。在这群雄四起,天下大乱的时代,一时多少英雄豪杰,文人志士,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自己的足迹。如:“三绝”中的“智绝”诸葛亮尽力辅佐刘备,稳定并发展蜀汉;大义凛然的关羽为了要让腐败的汉王朝走向鼎盛,不惜一切尽力斩叛贼于沙场……。

  一个个精彩的瞬间在现了群雄逐鹿,斗智斗勇的故事。书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像,生动的语言艺术,无不让人怕案叫绝,叹为观止!

  《三国演义》不仅让我们了解了三国这断扑朔迷离的历史,知道了过五关斩六将、空城计、火烧新野、三气周瑜、桃园三结义等故事,还让我们懂得了做人要谦虚、谨慎、诚信、正直的道理。要我们去把握机会才能够成功!大家读读《三国演义》这本好书吧!好书推荐——《三国演义》四年五班林宇豪书,是人类必不可少的“营养品”,唐代诗人杜浦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但世界上的书像天上的繁星,数不胜数。我就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三国演义》。《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主要描写了大约长达九十年的乱世—三国,它极力塑造刘备、曹操、诸葛亮、孙权、关羽、张飞等人物的形象。在这群雄四起,天下大乱的`时代,一时多少英雄豪杰,文人志士,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自己的足迹。如:“三绝”中的“智绝”诸葛亮尽力辅佐刘备,稳定并发展蜀汉;大义凛然的关羽为了要让腐败的汉王朝走向鼎盛,不惜一切尽力斩叛贼于沙场……。

  一个个精彩的瞬间在现了群雄逐鹿,斗智斗勇的故事。书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像,生动的语言艺术,无不让人怕案叫绝,叹为观止!《三国演义》不仅让我们了解了三国这断扑朔迷离的历史,知道了过五关斩六将、空城计、火烧新野、三气周瑜、桃园三结义等故事,还让我们懂得了做人要谦虚、谨慎、诚信、正直的道理。要我们去把握机会才能够成功!大家读读《三国演义》这本好书吧!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10

  大家都说三国演义是一部好书,可我一直不爱看,被逼无奈之下,我读了着本著作,我发现此书使我受益匪浅。《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

  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我最敬佩的要数诸葛亮了,他是一个忠臣,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而且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可为是个奇才!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而他的聪明就是让我学习的最好榜样!

  再说关羽,一个黑脸,大胡,丹凤眼,卧蚕眉的大将军,也是五虎大将之首。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关羽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而且我对他的感觉也不好,虽说是一个人才,非常聪明,且善于打仗,但有谋权篡位之心。不过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而且没有杀刘备,虽当时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并不是很坏,毕竟他还有大度。但周瑜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

  还有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巧用苦肉计黄盖受罚、三江口周瑜纵火等等。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佩服不愧是名著!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12

  《三国演义》中有很多动人的故事,其中最打动我的是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义无反顾,寻找失散兄长刘备的故事。

  关羽和刘备是情谊深厚的结拜弟兄。在一次战斗中,关羽被曹操围困,由于要保护两位嫂嫂,被逼无奈,只得暂时投靠曹操,可是,心在曹营心在汉,即使曹操许以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他也不为所动,心里一直都在挂念着战败失散的“穷”哥哥刘备,当得知兄长的下落后,关羽毅然挂印封金,克服重重艰难险阻,一路披荆斩棘,终于和刘备团聚。

  尽管关羽对兄长刘备的这种“义”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但是,即使在当今社会,这种“义”也是弥足珍贵的。现在是社会的许多人为了一己私利,背信弃义,毫无原则,毫无底线,“义”字扔一边,“利”字放中间。就在昨天晚上,我从电视节目上看到这样的社会新闻:骨肉兄弟因为争老人的房产翻脸,勾心斗角,甚至为此大打出手,并且还都不愿意赡养老人,老人被逼的无家可归,在一旁默默地流泪……与关羽相比,他们的心里哪有半个“义”字!不久前,我们的'淅川县城发生这样一件事情:一个投资公司赔了钱,出资者纷纷前来讨债,这公司却卷铺盖走人,一夜间人去楼空,他们这种不讲诚信的表现让人不寒而栗!淅川县有座驻马山,山上有一座关帝庙,人们像供祭神佛一样供祭关羽。像这样的关帝庙,全国还有很多很多……这是为什么呢?我想,并不仅仅是因为关羽是一代名将,而主要是因为关羽是一个重义守信,言出必行,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可见,现代社会的人们也推崇关羽身上的“义”。

  我会向关羽学习,做一个讲义气,讲诚信的人。我还会尽自己所能,影响到身边更多的人也诚信做人。我相信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不会变成唯利是图,勾心斗角的可怕社会,而是会一天一天变得好起来,变成人人守信的美好社会!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13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名叫《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有一个人物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这个人就是有名的诸葛亮,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这个三国风云人物和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些神奇的事情。

  诸葛亮,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他早年丧父,跟随叔叔诸葛玄定居襄阳,后来诸葛玄去世,他与弟弟诸葛均躬耕于南阳,因为他住的地方有一个小山冈,叫卧龙冈,所以,他自称“卧龙先生”。此人足智多谋,非常的聪明机智,乃旷世奇才。在他身上发生过许多有名的故事:火烧新野、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公瑾、七擒孟获、空城计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主要描述了三国中另一个聪明的人物——周瑜,故意设计陷害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可是,这样的任务在当时的情况下是任何一个普通人都没有办法完成的事情。正当周瑜为自己的奸计暗自得意的时候,诸葛亮用了一些船和稻草人,在一个迷雾重重的.日子里,骗过敌军曹操的耳目,成功“借箭”,数目远远超过了周瑜要求的十万支。鼓舞了我军是士气,同时也给了敌方狠狠地打击,还让周瑜很没面子。

  这个故事,我反反复复看了很多遍,越看越喜欢这个故事的情节,越看越佩服诸葛亮这个人物,我觉得他真是太神奇了,而他的神奇来源于他知识的丰富性,可以说诸葛亮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知,“草船借箭”就是他运用天文的知识算出了大雾的具体日期,让曹军分不清真人还是稻草人,以为诸葛亮真的率兵去攻打他们了,所以疯狂地射箭,箭射到稻草人的身上,一点点都不会损坏,就像是曹军白白送给诸葛亮的一样……我崇拜诸葛亮的才华,我现在每天都在抽空看书,给自己的肚皮里增加“墨水”,长大了,我也要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了不起的人物。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14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听到这首关于三国时期的词,就会让我们想起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

  在这个暑假里,我就去看了一下这本中外闻名的巨著。《三国演义》是由罗贯中所选编的历史小说,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这本名著刻画了近200个人形象,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各极其态。《三国演义》讲述的是东汉末期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这期间,200多个人物上演着群英会,在三组定义的局面下明争暗斗,尔虞我诈,绞尽脑汁想着如何凌驾与他人之上,战火纷飞的年代兵荒马乱,民不聊生。

  书中的一个故事情节,仍在我的脑海中回想,其中最令我记忆深刻的就属“三国茅庐”了。这个故事讲的是三国时期,刘备经过徐州琅邪郡阳都县,就是今天的山东南县,时听说人称“卧龙”的诸葛亮就住在此地当中,当年刘备因没有一个好军师愁困不已,就在这时,他听到一些关于诸葛亮的评论,说他是忠、孝、义集于一身,他的智谋,超群出众,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而且用兵如神,百战百胜,决胜于千里之外。于是刘备便带上张飞、关羽去请诸葛亮出山协助自己。可第一次却因诸葛亮不在家而回。第二次冒着大雪又因意外出而回。第三次去诸葛亮又在睡觉,只得等他睡醒才见到。正因刘备的`真诚三顾茅庐,才请出了这位隐居山林的卧龙先生——诸葛亮。“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就是刘备这真诚的力量让仅是的一般的,诸葛亮先生所被打动,助刘备一臂之力,兴复汉室。

  这则故事使我学会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只要想学做一件事,就不要怕遇到挫折,要三顾茅庐,只要用你的真诚打动对方,就一定能行。故事中的刘备注重以诚相待,以诚待人,我十分钦佩。他为了能够统一国家大业,屈尊求贤,礼遇下士,不怕碰钉子,不怕路途遥远,不顾天气恶劣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懂礼仪之人必定会取得成功,遇到事情要有礼貌,不能莽撞:遇到苦难要有恒心,不能轻易放弃,所以我们对别人要有真诚,做人要做真诚的人。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15

  《三国演义》讲了从天下大乱到诸侯割据,从三国鼎立到重归统一;是一个英雄倍出的时代,也是一段扑忽迷离的历史,《三国演义》-读后感。这是一本我百读不厌的书,读了它,令我明白了什么叫做"义"。

  《三国演义》中讲了一个个可歌可泣、引人入胜的故事。先是桃园三结义;再是三英战卢布;然后是煮酒论英雄;还有官渡、赤壁两大以少胜多的战役…留给我们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物。如:聪明的诸葛亮;侠义肝胆的关羽;器量狭隘的周瑜;庸主刘禅;无能之辈卢布;勇者张飞…无不各极其态。

  在这些人物中我最喜欢关羽。关羽是最讲义的人,他是人与神的'极致,他的忠肝义胆天地可见,冲锋陷阵,他会冲在最前面,撤退回营,他甘愿断后护送,生命在他的战场上只属于国家,属于他效忠的朝廷,无论功劳多大,他都不会居功自傲,独领风骚。从桃园结义,到三国归晋,他在任何时刻都对刘备一心不二。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对事不对人,为了刘备,他宁愿帮曹操扫除前进道路上的阻碍,因心念旧恩,在立下军令状的情况下毅然在华容道调转马头,读后感《《三国演义》-读后感》。这,才是真正的"义"。所以,我最佩服关羽。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要忠义,也应该要有诚信。如果一个人把现实生活中最为宝贵的诚信也丢掉了,那这个人还有什么呢?金钱、地位、官职?这些都是次要的。诚信是一个人的永久身份证,如果没有了诚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点点,你不会难过吗?这些又岂是金钱、地位、官职能弥补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个缺点多的不胜枚举的人吧!所以,让我们打开诚信的大门,用我们永久的身份证去面对人生吧!

  看三国让我了解了过去辉煌的历史,更让我明白做人的原则,我喜欢《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