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的高中作文

时间:2022-07-03 21:52:50 高中作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仪式的高中作文(通用10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仪式的高中作文(通用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仪式的高中作文(通用10篇)

  仪式的高中作文1

  成人礼,自古便是有的,十六岁束发加冕,自此就是个大人了。故我认为,当今的十八岁成年礼仪式,自是合乎情理,必有的。

  家中十八载,父母何其辛苦,堂中十一年又可谓是自身见识的脱胎换骨。倘若连见证此数年的仪式都略之省之,那便真真是负了这许多年。

  成人礼不仅是宣布自己的初长成,更是为日夜记挂儿女的父母们办了一场盛大的谢恩礼。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人的生老病死,迎亲嫁娶,都有不同的仪式,倘若缺少了这许多的仪式,便真是《红楼梦》中的那句戏文:“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敢问这样的`人生,何其乏味。

  以例叙之。家中有八十余岁的太君一位,数年前临近生辰,子孙三代合议为太君备上多席好菜,邀亲友前来一叙。当日小雨微润,太君纵是早料到了也未可知,赶早忙起身梳洗打扮,待她预备妥帖,果是如了她的想法,便十分得意的乘车前去。当日现场热闹非常,贺寿人络绎不绝,太君自是欢喜不已。称道:“京城喧闹,喧闹不过我这一屋儿孙;泰山极高,却高不过我这满心激荡;洛阳纸贵,却比不得我这孝顺后辈的半点心意。”太君兴致极高,竟不像是个八十岁的老人,倒像是那正值豆蔻年华的少女,明艳而活泼。

  由此见得,仪式的意义并不局限仅像一个框子,不论是悼悲敬送亦或是生嫁庆丰,包含在其中的都总的寄着人与人的那一份情,总而言之是有个中味道的。

  人生来走这一遭,悲欢离合五味杂陈。来,自是欢喜;去,倒也是另一番快活。世间这几十载年岁,若有着大大小小仪式的盛大场面,倒也是造化了,开了这眼界,也不白负了这七情六欲的羁绊。

  仪式是记录人一生的别样方式,亦可说是飘散在生命中的颜色光华,何其灿烂?

  仪式的高中作文2

  中国自古以来讲究“礼”的重要,可见古人对于仪式的重视。我想,这是由于从仪式中能传达出来一种无形的力量。

  古代历代君王在登基后都要去泰山封禅,以表达对上天的感恩与祈求来年国泰民安。这样盛大的仪式,会不自觉得让人心中产生仪式感,也会让君王自内心产生责任感,产生动力去建设国家,使百姓富足。这就体现出仪式能激发出仪式感,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下,能让人受到感染,从中获得力量。

  但若是仪式只具有机械、公式化的流程,参加仪式的人心中毫无波澜、对仪式背后的意义毫不了解,这样的仪式也不会有任何力量。仪式因有仪式感而变得内涵丰富,才具有现实意义。在懵懂无知的小学生时代,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仅仅是“按照学校要求完成任务”,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历史的兴趣与国家民族情怀的培养,在不知不觉中,每周同样的升旗仪式,不只是简单的注目礼,心中自有自豪与担当,而这份自豪与担当的仪式感,让仪式变得有了崇高的`意义。国旗飘扬于风中,心中便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仪式感让仪式变得真实,变得亲切,让仪式传达出力量。

  从中不难看出,心中首先需有一份仪式感,那是人们从生活中油然而生的情感,而不是被逼迫的、被强制的,而仪式是这一份特有的仪式感的载体。人们常说“时间能抚平一切事物,若人们只怀有一份仪式感,却无从表达,就好比怀有一腔杀敌热血的将领不能带兵打仗。在仪式中,我们回忆、感恩,并将这份仪式感在心中再次坚定,从而自内心中激发力量,而不是让仪式感”一去东流水”。

  仪式与仪式感相辅相成,两者皆因对方而有意义,从而迸发出无尽的力量。

  仪式的高中作文3

  奥运会上,颁发金牌、播放国歌与升国旗的仪式,都令运动员心潮澎湃,骄傲与爱国情怀油然而生。在情感匮乏的快节奏生活的今天,这种情感尤为珍贵。

  正因生活节奏的加快,我们才更需要仪式。在飞速流过的时光和情感的洪流中,仪式便成了建构和稳固情感的媒介,并非一个可有可无的形式。激发在快节奏习惯中遗忘的`情感,这才是仪式确切想要达到的目的。

  仪式作为一个标志,不在于他人,而对想在快节奏生活中寻得一席栖身之地的自己,每个人的生活都那么匆忙,细小的美好转瞬即逝。下雪了,拍照发朋友圈的仪式也体现出人们在忙碌之中对生活细微之处的观察,让人更清晰地了解自己身边的幸福,而不是在快节奏中忙晕了头脑,整体自怨自艾。这时,仪式就不单作为形式,它贯穿在人们生活中,让孤独的个体连接整体,使人们免除被麻木蒙蔽双眼的痛苦,从快节奏中找到温度。

  快节奏的驱使下,人们纷纷加快了各自的脚步。认识、了解一个人往往只需要几小时,通常交往了几个月就能变成无话不说的真心朋友。人们不禁怀疑:这些情感是真的吗?这种疑问,是节奏变快的反射,也是人心脆弱的无奈。这时,与朋友一起吃饭,拍照,请至家中做客,都将确认友谊。有时,不是因人与人之间如何亲密才执行这些仪式,而在于执行仪式的过程本身会使感情升级。在过程中消耗的时间,是快节奏生活中最珍贵的情谊。由此,仪式的必要性可见一斑。

  在快节奏的当下,追求仪式的背后其实是给飞速变化的生活增添一抹永不褪色的亮色;是给白驹过隙的岁月附上生命的鲜活;是在无声的城市中人之间拉近的距离与情感的暖意。

  仪式的高中作文4

  仪式是死的,感情却是活的。——题记

  打开记忆的盒子,开封便成了死的仪式,动作还是一贯的做法,但盒子里的东西却是有情有义的。看着这活生生的照片,仿佛那是不可删除的仪式,而这仪式就像在昨天发生的。

  两年前的那天,煦日温和,随着在初中最后一次考试结束铃声的响起,我们轻松地缷下战斗武器。我们正准备着下一个有意义的节目离别前的聚会。

  聚会的仪式,每个班都开始上演着,而我却迟迟也不敢踏进那依旧开着的门的西阶梯室。

  “班长呢?”熟悉的喊声把我的魂唤了回来。只见前方有一个高高瘦瘦的“四眼旺仔”跳了出来。我下意识地回答着:“班主任,我在这儿,他们都到齐了?”他一边点头,一边推着我进去了。

  透过玻璃窗,一张张熟悉的脸孔都挂着微笑,他们都张大着嘴巴。我看着满脸灿烂笑容的同学们,心情激动;他们与我一同走过初三拼博的'时光,多少次考试失败的泪水,他们与我相互擦拭;多少次复习拼搏的汗水,他们与我一起流淌着,是的,就是他们,我亲爱的“战友”。我应该同他们一起欢呼雀跃!

  毕业聚会上的仪式中最重要的是师生同台唱歌了。

  “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音律响起,我们便忍不住流下了眼泪。我们抱起班主任,一起大声地唱着,把每一个字都贯注了我们回报老师对我们的那一种爱。

  我拿起了话筒,拉着班主任走上台,看着台下拭泪低泣的同学们,我含着泪说:“今天是最后一次在初中举行属于我们的聚会了,在这里,我要感谢所有陪我们走过来的老师,特别是我们的数学爸爸和语文妈妈”此刻,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同学们有序地走过去与既是班主任又是语文老师握手,再次对他表示衷心的感谢!我想,这应该也是一种仪式吧!这仪式,多么让人回味!

  我静静地走到后面,一个人看着他们。我以为,这毕业聚会必将是我们人生中不可删除的仪式!我们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似火,永不熄灭!摸着一张张旧照片,我明白,仪式是死的,但感情却是活的,它将时时在我的心里荡漾!

  我感谢那不可删去的聚会仪式!因为当中蕴含着一份真挚的感情!

  仪式的高中作文5

  仪式有着基本固定的流程,确定的意义,是不容易改变的。因为有了它,生活才变得更充实和更有韵味。

  记得很清楚,那是姐姐出嫁的大好日子,家里正在为姐姐出嫁做准备,人人都忙碌着。我请假回了家,做姐姐的伴娘。那天,姐姐像一个美丽的公主坐在床上,正等着我的未来姐夫来迎娶她。姐夫和一大群人来了,首先,我们七个姐妹把姐关在房里。他们来了,姐妹们要一个一个向未来姐夫索取红包,然后才让他们进去抱新娘,进到房里还要把预先藏好的鞋子找出来,然后才可以把新娘迎出房门。

  正因为有了这种仪式,才把姐姐结婚那天的气氛搞得如此的热闹。但这还不是高潮。你们看,大人们正准备席子,新娘准备出大门口的时候,先要向祖先敬酒,然后烧香磕头,然后未来姐夫向爸妈敬茶,新娘准备出门口时要穿过那个火盆。这是暗示一定的意义的,至于什么意义,我也忘记了。姐姐向门口车子进去的时候,我这个伴娘可是要为她撑着一把红色的雨伞。

  那时候的场景可热闹了。爸妈看着自己的女儿出嫁也感动得流眼泪了。

  姐姐出嫁那天的仪式可多了,那是一种很传统的仪式,很有意义。流程也很明了,由此我也上了一堂很重要的传统习俗课程,我的`生活也多了一些韵味,从而变得充实而又精彩。

  过年的时候,年三十晚,一家人团团圆圆的。桌子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菜,甚为丰盛。鸡,是必不可少的,不要问我为什么,因为那是“无鸡不成宴”的传统;鱼,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预示着年年有余;生菜,也是一种有韵味的菜,它与“生财”谐音,因而更受人们喜欢。除夕之夜的团年饭实在太丰盛了,可是,大年初一,我家的桌子上就只有素菜了。我当时很不明白,妈妈说,这是祖先定下来的规矩,而且还不能洗头,不能扫地呢。每年过年都必须做的这些仪式,让我了解了传统文化与风俗,也丰富了我的见识与生活。

  清明节要拜祭祖先;中秋节要吃月饼;端午节要包粽子;年轻夫妇生育了小孩,孩子满月时还要摆满月酒;家里盖了新房子,要入住了,也要在家里摆上好几桌酒席这些都是包含着传统文化在内的仪式,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我看来,它并不麻烦,反而我还觉得它为生活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氛围和乐趣,使生活显得更精彩!

  仪式的高中作文6

  当今社会上,“仪式”一词渐渐和“形式”划上了等号,以至于不少人听了之后都蹙眉,以为不必。可“仪式”难道就是“形式”吗?我认为不是,区别的关键就在于“仪式感”上。

  “仪式感”顾名思义,就是指仪式带给人的感觉,或郑重或严肃,甚至故弄玄虚,内容少于形式。古代帝王新年伊始的祭天活动中,有一项是在地坛旁的“一亩三分地上”躬耕。可帝王自己往往不去,让大臣代为,反正只要在仪式的流程上打个勾就足矣。这项仪式感十足的活动,真正意义上有什么实在价值吗?没有,可其中的仪式感告诉全国的老百姓农耕的重要性。在我看来,仪式带给人最重要的启示就是仪式感。而仪式感值得推崇之处就是它能够告诉人们眼前事情的重要性。

  我们为什么需要仪式感?首先,我认为仪式感能让一个人以郑重的态度做事。古龙先生笔下的.西门吹雪,每次动手之前,必先斋戒,沐浴更衣。武功在他心中已不是一件人人皆可习、人人皆可切磋的事物,而是一种精神和灵魂层次上的追求。他把武功看得那么崇高,以至于他需要仪式感去维持这种精神上的崇高感。仪式的目的不过在于强调重要性罢了,而这种“重要性”往往能促使一个人以郑重的态度做事。我想,在当今浮躁的社会风气下,“郑重”一词便愈发显出它的魅力来。

  其次,仪式感能让人以责任为纲面对人生。刚刚过去的成人礼上,有一项传统——“拍肩礼”。校长对每个学子由轻及重的三次拍肩中,不仅寄托了祝贺希望之意,更让每个人感受到肩上沉重的责任。成人的一面是自由,另一面是责任。我想,责任这个极有重要的词唯有在仪式感中才能真正驻进每个人的心中吧。

  很多习俗、活动有自己的仪式,但仪式从来都不应该是为了仪式而去仪式,而应该是告诉人们一些事情的重量。不一定每个仪式都有仪式感,也不一定每种仪式感都要有仪式,从仪式中剥离仪式感方才是保住了真正内涵。

  仪式的高中作文7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人更愿避繁就简,只愿“改变”或“去除”仪式,以期有更多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我不知那“避繁就简”之“简”究竟多出几分意义,只觉实在有避重就轻之嫌。轻多了,则为生命中不能承受,然而因为仪式,我们得以庄重地生活。

  杜牧笔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每让人欲泫然泪下,又如金子美玲描绘孟兰祭拜之时溪头田边盛开的妖冶的曼珠沙华,清冷孤寂,于人感怀追忆先人。曾几何时,却道“坟前假哭欲断魂”,令人咋舌。近几年陆陆续续的播报,披露“代人上坟”更多细则,有人数、祭品更甚哭声大小、悲情形状的明码标价,许多愿意选择“代人上坟”服务的人更是有理有据,振振有词,令人哭笑不得。而这轻贱仪式的“恶搞”,终究为祖先送去了几分尊重?几分戏谑?如若不注重从仪式中的.庄重中尊重先人,又何来敬畏斯人所长眠的那片土地!

  《美国国家公园纪实》中有这样一句解说词:你们乱砍乱伐,希望给后代创造一个黄金时代,多年后你们的子孙却会悲叹,你们所处的时代才是真正的黄金时代。这句话给了我很大震动,尤在看日本电影《那啊那啊神去村》后。神去村的村民们以种树为生计,他们每入山林,每砍树木时都满怀虔诚地进行就地仪式。山林哺育他们,他们也在仪式中表达了感恩与崇敬,同自然友好相处着。

  仪式并不意味着古板、守旧,保守,相反,我们更能与其正式庄严之中传承一份传统的或悠然恣意或崇敬虔诚,从其最朴质之中感受到那最真挚持久的美好。亦如《萤火之森》中萤同男孩在妖怪祭典后终于凄美相拥,在《少年派》中派与心动的姑娘正是在练习仪式舞蹈时相遇相知,于仪式见证下,有了萤的凄美爱情,也有了派与姑娘终成眷属。

  珍重仪式,因此我们得以庄重地生活。任时代发展变迁如洪水猛兽般袭来,也能于意思中追感先人教诲,保有初心,从容不迫,气淡神闲地走上前去。

  仪式的高中作文8

  仪式,是人类产生以来长期存在的一项活动。早在文字尚未诞生的上古时代,人类就有以奴隶或牲畜的血祭祀自然神的祭典。随着历史的演进,各式各样文明而又充满规矩的仪式取代了血淋淋的记忆。存在即合理,仪式是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

  仪式,是象征着开始和结束的神圣活动。战争前饮酒破杯的万丈豪气,神父和亲友见证下交换对戒的款款深情,都是仪式为新的开始而吹响的号角。母校大门前学士帽的自由抛掷,墓碑前亲朋垂首的沉痛哀悼,都是仪式为结束谱写的或喜或悲的乐章。结束实则是另一个开始,因而仪式则是我们人生不同阶段界线上树立的丰碑。它让生活充满期待,同时也警醒着每一个人在适当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没有仪式,我们会失去人生的指路牌。 仪式,是人心灵境界的跨越。是的,各种各样的仪式伴随人的一生。古往今来,仪式的内涵和形式也产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仪式的核心始终没变——人心。现代仪式的实质是以人生的庄严宣告来提升人的心灵境界。

  毕业典礼,在指示毕业生们做好面对残酷社会的准备;结婚典礼,在告知夫妻双方准备承担家庭责任的勇气;葬礼,在劝慰活着的人斯人已去、要更珍惜身边人的真理一切仪式服务于人,也终归于人。如果人不能在仪式的庄严中领悟,那么仪式便是徒劳的。 仪式,连接过去与未来,连接生与死,喜与悲。仪式的本质不是物质的,而是精神上的。欧洲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名叫“朝圣者”。大多数以徒步横穿大半个国家到达“圣城”为形式来“朝圣”。但其实他们中大部分人并不是纯正的信宗教者,他们朝拜的并非神,他们寻找的是他们自己,是人活着的初心。西方的朝圣没有烟雾缭绕的灯烛,没有麻木不仁的跪拜,只有一步一个脚印的虔诚行走。陈坤的“行走的力量”也是如此。这何尝不是一场仪式,一场无声而又震撼心灵的'仪式。那些叫嚣着仪式劳民伤财、费时落后而理应废除的人是无知且肤浅的。有形或无形的仪式连接着人的一生,是不可能被消除的。

  生命是一场修行,在仪式中新生,在仪式中成长,在仪式中长眠。你可以拒绝三叩九拜的祭奠,但却不能缺乏对宗长的敬重与怀缅;你可以拒绝铺张浪费而浮夸的孔子诞辰贺典,但却不能缺少对儒学的融会贯通。我们可以拒绝物质的仪式,却不能拒绝心灵的仪式。

  仪式是铭记,是展望,是心灵的羽化成仙。完成心灵的仪式,完成生命的修行。

  仪式的高中作文9

  日常生活中,仪式可谓无处不在,大到婚丧诞辰,小如每日祷告。我们的情感因为仪式显得郑重和井然有序。而我认为,仪式固然重要,却不妨合时而为之。合时而为,即在适时的场合、适当的背景下完成你对一件事的庄严宣告,可同时,它又应顺应时代潮流,不应“逆流而上”。在提倡保护文物的今日,在文物上写字完成宣告“到此一游”仪式的卢思浩是要受到社会谴责的;让学生全体跪在操场上叩拜孔子的仪式也多少会被世人诟病。仪式并不是不能为,但是这样不符合时代要求的“仪式”,多少也会被不齿和耻笑。这些“仪式”,终会淡出人们的视线,为世人所抛弃。

  逆时而为的仪式不能被时代所容,而合时而为的仪式才能顺应时代,且行且传承。

  可是有人不解:“传统仪式已经流传了上千年,有些仍然完整地保存至今,难道遵守传统也有错吗?”我认为,固守传统有时反而会阻碍新生事物的更好发展,容易落下保守封闭之嫌。虽然,很多因为时代所改变的“新型仪式”并没有得到绝大多数人的首肯,但仪式顺时而为的好处不言而喻:从前的香火祭祀已经发展为用电子LED灯来模拟寺庙灯火不息的效果,在节省了信徒香油钱的同时更取得了环境效益;从前的`大摆筵席追求热闹喜庆的婚宴,受西式婚礼影响后向追求实用、温馨、浪漫转变,仪式既富有情趣又提倡节俭。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已经自觉地顺应时代去完成自身向往的仪式了,时代浪潮更推动着人们合时而为,择时而为。

  诚然,我们不能否认有些传统仪式的现实价值。有些国家、民族、宗教有它们固守的一些传统仪式,但这些能流传至今的“老物件”当然也是符合时代步伐的。日本人的茶道仪式时时提醒他们要顺应自然、感恩自然。这些日常传统仪式微小却常驻人心,使人反省内心,从而更加敬畏自然,珍惜来之不易的一切。可见,传统仪式只要合时而为,一样可以获得人们的青睐与坚守。

  文学家白居易认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而我认为,仪式也应合时而为。在时代浪潮中仍能得以保存的才值得坚守。郑重的仪式固然要认真对待,但我们不妨合时而为。

  仪式的高中作文10

  诚然,仪式因生活而产生,但同时,仪式也是文明的表现之一,对于那些蕴含深厚文化的仪式,不应将其视为一种负担;相反,我们理应感受到的是一种传承之美。

  仪式对于现代人的生活意义在于当我们进行一些仪式时,它能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悠然的古意,知道自己是一个有根之人。柳永的《抛球乐》言道“乍疏雨,洗清明。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竟奏新声。盈盈,斗草踏青。”清明的祭拜祖先的仪式一直传承到了今天。不少人即便在春节由于繁忙难以与家人团聚,但在清明节不管怎样都有以祭扫的名义回到故乡,回到亲人的身旁,团聚于先辈的墓前。正是这古老而悠远的仪式,揭示出“人之为人”的一个重要特质:反哺与感恩。倘若没有或除去这些庄严的感恩之行的仪式,民族精神,宗族观念也无法得到延续。所有的家规、家训、家风通过祭奠的仪式被重新传承,仪式承载的不仅是简单的几个动作,而是历经数千年厚重的人文情怀,是一种在快速运转利益优先的社会中对生命本源和自然状态的回溯的难能可贵的传承之美。

  仪式像一条没有尽头的轨道,若以时代步伐的加快,生活节奏时间紧张为理由而舍去,那我们也将“脱轨车翻人亡”。《乱世佳人》里有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一个文明是随风而飘的,最终是要飘散的;一个人的命运是随风飘散的,最终也会飘散的。其实又岂止是一个文明的飘散,随着文明飘散的,是无数个生命个体,一代人,一代人的梦想,一代人的生活方式。”仪式也在历史长河中随风飘散,倘若我们仍要人为地将其除去,那终有一天,所有的.仪式都会被我们以这样或那样的理由而自私、功利地除去,最终,我们也将成为无根之人。

  《乱世佳人》里,不同于所谓“独立勇敢”地抛弃母亲的教导和宗教信仰的斯嘉丽,梅兰妮在文明仪式消逝面前,包容着开始新生活的人给予他们的理解与支持,却又深深地把过去的仪式的精华烙在心里。毕竟,我们仍不算处于乱世,我们更无理由白白地除去珍贵的仪式,只关注眼前的表象,这无疑是愚昧的选择。仪式当中自然有束缚思想,蒙蔽理性的糟粕,理应除去。但即使如此,它们也都是真实而鲜活地存在过我们的文明之中,反思其不足之余,我们更应该珍惜对美的仪式的心怀感恩地传承。

  托尔维克曾言;“当过去不再照耀未来,人得心灵就会荡然地游荡。”一个人对于仪式地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一生是否能够拥有一种丰厚的蕴味,而非急匆匆地一味向前,徒留飘零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