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作文通用

时间:2022-06-06 14:24:34 350字作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民间故事作文(通用10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民间故事作文(通用10篇),欢迎大家分享。

  民间故事作文1

  寒假里,我读了《中国民间故事100篇》这本故事书,书中故事富有神奇色彩,历来是人们所喜欢的,可谓家喻户晓,耳熟能详,这此民间传统故事,让我感受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王小二卧冰求鲤》讲在很久以前,有一户姓王的'人家很穷,母亲靠帮人缝补衣服,儿子王二小帮人放牛、打鱼、捉虾为生。有一年冬天,一连下了十多天的雪,王小二的母亲生病了,郎中面带难色说:“一定要用一斤重的鲜活鲤鱼做药引才能治好病。”于是,王小二在冰封雪地里,不能凿掉冰块,怕把鱼吓跑,只有脱掉衣服躺在冰面上要用体温把冰焐化,寒冰刺骨,王小二冻得不一会儿就失去了知觉,他的行为感动了上天,感动了神仙,神仙帮他捉到了一条鲤鱼,王小儿感过神仙后,马上回家治好了母亲的病。

  王小二的爱母亲,为母亲所做的事深深地打动了我,我要像王小二一样,做一个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的好孩子,好好学习,勤奋努力,要以优异成绩报答父母和老师。

  民间故事作文2

  董秀起是灵寿县南文城人,体态魁伟,力大无穷。他可以双手各托一个碌碡,就象小孩玩球一样,滚动翻舞,丝毫不费力气,只是每顿饭能吃斗米斗面,家里实在供养不起,因此,一年到头很少吃过一顿饱饭。他自小喜欢结交朋友,在朋友的往来上就是花费多少,也不可惜,不小的一点家业被他踢腾得几乎一无所有。父母去世后,只剩下了他一个人,整天东游西荡,无人管束,和一些“英雄好汉”结交在一起,常常招惹是非。

  有一年春天,平山县大吾庙会,他要和乡亲们一块去赶庙会。人们都怕跟着他找麻烦,不愿意和他结伴同去,他只好一个人向庙会走去。

  当他走到林山寺的时候,看见一块地里有两个人耕地。拉犁的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小和尚,扶犁的是一个五十多岁老和尚。这两个和尚步子轻快,行走如飞,不一会儿,就耕了两三遭。他俩在地头上稍微歇了一下,就又耕起来。董秀起看了看地头儿足有半里长,心想:这两个人拉着这么沉重的木犁,走得这么快,一定是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他正想着的工夫,俩人又耕过了两三遭,刚在地头上一站,董秀起对老和尚说:“师父,我给你们拉两遭吧。”说着就接过小和尚的拉绳,套在自己的肩膀上,拉上犁杖就走,比小和尚走得还快。但是,他只拉了一遭,就气喘吁吁,汗水直淌,第二遭就步履艰难,满头大汗了,刚一到地头上便把拉绳一扔,喘着粗气说:“我有急事儿,还要赶路哩,不和你们耕了。”说完拔腿就走。

  董秀起到大吾一看,赶庙的人已经很多了,红男绿女,摩肩接踵,他也只好随着人流往前走。

  走了一阵子,看见临街不远的地方,有一座三间敞着的饭铺,灶台上支着鏊子,正在烙饼。一个四十多岁的健壮汉子,身穿蓝布长衫,坐在靠近中间厅柱的凳子上,随手拿起一个拳头大的荆榾柮,两个指头轻轻一捏,就听得喀喀一声,榾柮碎成数块儿,扔进灶膛内,呼呼的火苗儿冒上来。一会儿,又捏碎一块儿,续进火里。

  董秀起看了好大一会儿,觉得挺稀罕。他要看个究竟,于是,便满满装了一锅烟,装着过去对火的样子,顺手拿起一个荆榾柮,用力一捏,把手指头顶疼了,也捏不碎这荆榾柮,心里很是惭愧。他用眼角一斜,见那人根本没理他,正在眯缝着眼,仰着颏养神哩。

  董秀起为了显示自己,趁那人不注意,一转身,轻轻地用一只胳膊夹住厅柱往上一提,下边用脚尖一踢,把那个人的大衫角踢进厅柱底下。他放下厅柱,压住衣角,到不远的墙根里蹲下,一边抽烟一边看着。一袋烟还没有吸完,那个人要站起来走动,一迈步身子往后一伸,再一迈步身子又被拽回来,低头一看,衣角被压在厅柱底下,怎么拽也拽不出来,他觉得很奇怪。这时,旁边一个卖瓜子的老头,用手一指董秀起对他说:“还是请墙根底下蹲着抽烟的那位老乡帮你的忙吧。”那个人没办法,只好远远地向董秀起抱拳招请。董秀起走过来说:“我见你手指头上的劲头儿很大,我还想看一看你身子上的功夫哩。”那个人赶紧陪笑说:“不敢!不敢!我贾天乐什么功夫也没有,只是自幼烧火,练出来指头上的这点劲儿。请快帮个忙吧!”说着还伸出那两个指头让董秀起看。只见他的指头肚儿又粗又大,还有厚厚的一层老茧。董秀起走过来,只用左胳膊夹住厅柱轻轻一提,柱子离柱脚石就有好几寸,那个人连忙拽出了衣角,并向董秀起道了谢。

  董秀起提厅柱这一下不要紧,引来了一大群赶庙的人看热闹。有的感到惊奇,有的齐声叫好,有的心中嫉妒,有的表示不忿。卖饼的伙计们看见董秀起提厅柱弄得房架子咯吱吱地响,哗哗地落了一屋子灰尘,人身上、炊具上、食物上都是灰尘。伙计们嘟嘟囔囔地嚷骂起来。围观的人们也七嘴八舌地帮着腔,甚至有的破口大骂。董秀起那能受得下这份儿气!他眼睛一瞪,大喝一声,吓得众人向后退。他的双手一摩挲,就把身旁的好几个人拨拉倒了。众人一看董秀起动了手,一声呐喊,就一窝蜂似的拥上来打他。虽说是众人要打他,但他还是想着不动手。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手头重,稍不注意,就会弄出人命来,因此,他只是轻轻地拨拉着人们,自己慢慢地往后退,想躲出圈子乘机走开就算了事。谁知庙会的人太多,怎么挤也挤不出去。为了自己往后撤,手头再轻也能把人拨拉倒,手到之处,人群全倒,人碰人,人压人,人砸人,人踩人,摔倒了好多人。人群乱了,呼唤声,呐喊声,惨叫声,怒骂声,混乱一片。甚至有人拿了扁担、棍棒、木杈、铁锨都来助威呐喊。董秀起单独一人,且战且退,退着退着,忽然后脚一空,跌进了一个打坯坑里,摔了个坐蹲。这一下,大伙可得手了,有的扬沙土,有的抛砖石,有的扔土块,有的泼水浆,蒙头盖脑地乱扔一起,弄得董秀起抬不起头来,眼睛睁不开,耳朵听不清,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

  忽然圈外一阵糟乱,有两个人从卖饭者的灶膛子里抽出一根冒着火的木柴棒,一面往里闯,一面吆喝着:“闪开!闪开!这么多的人打不住他一个,真丢人!看我们俩收拾他。”闯进圈子后,前头的那个人大喊一声:“董秀起,你招家伙!”董秀起听到有人喊他的名字,抬头一看,一根冒烟带火的劈柴棒朝他飞来,他用手一接,正好接住。那个人一抬手说:“快跟我来,不要伤人。”董秀起明白了,一蹦跳出了打坯坑,用劈柴的火头拨开人群,紧随二人扬长而去。这两个人就是在路上见到的那两个耕地的和尚。

  第二年春天,董秀起又去大吾赶庙。他想起头一年的事儿来,总觉得有点晦气,心想:要是再碰到那几个人,一定要好好地教训他们一番。他在庙上转了一趟找不着,便到戏台底下去看戏。

  戏早已开了,现在正唱的是他最爱看的武戏,于是他挤进前台去看。在紧锣密鼓中走出了一个花头鬼脸、红胡须、手持两柄大捶的家伙,一进场就和八名手持长枪的英俊少年对打起来,非常热闹。不一会儿,花脸丑汉被打得落花流水,狼狈不堪,观众连声叫好。董秀起越看越迷惑,自己平时看的戏也不少,这出戏却从来没有看过,顺口向身旁的一位观众问道:“这是一出什么戏?”那人告诉他说:“这就是《董秀起打大吾》。”

  董秀起正为这事揣着一肚子火,一听这话,立刻火冒三丈,一个箭步蹿上戏台,大声嚷道:“看你董爷爷是这个样吗?”顺手抓起一个英俊少年扔到台下两三丈远,接着两个、三个……嗖、嗖、嗖的全部扔到了台下,一个个被摔得鼻青脸肿,叫爹喊娘。台上的前后台人员,连滚带爬,逃窜一空。台下的观众一片混乱,四处奔逃。董秀起火性大发,把台上的桌子、凳子、大鼓、小鼓、演唱道具都给砸了个稀烂。

  正在这时,忽听背后有一个熟悉的声音:“兄弟息怒,手下留情。”董秀起回头一看,又是那两个和尚站在眼前,随即向他俩陪了个笑脸。三个人一块离开了大吾。

  后来,经林山寺里的和尚劝解,才消除了双方的仇恨。双方约定好在每年大吾的庙会上,留出一片地方,让灵寿人在那里摆摊做买卖,称为灵寿的“飞地”。

  这耕地的两个和尚,和卖饼的贾天乐,都是二十八宿的主要人物。

  民间故事作文3

  传说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又到了一年的.除夕,乡亲们象往年都忙着收拾东西准备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赶走。众人不信,

  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的好,但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 当“年”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 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回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就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现在,春节是我国人民的佳节,它象征着团结、兴旺,人们对新的一年寄托着希望。

  民间故事作文4

  今天,我们小组的几个同学来到指导老师的办公室。我们已经进入了实施阶段,开展第二步的活动——上网查询有关舟山民间故事的资料。

  我们兴冲冲地打开电脑,迫不及待地想要去了解舟山的民间故事。我们在舟山神秘、幻彩的民间故事的海洋里遨游,觉得好精彩啊!

  我们舟山最多的就是鱼了,当然有关鱼的民间故事也就最多了。那些童话般的鱼类故事:“癞头黄鱼”、“梅子游大海”、“带鱼舞师””等等。都含有丰富的知识和情趣,每个故事把每种鱼的特征、性格都形象化地告诉了我们,又生动又有趣。

  有鱼就肯定有渔民了,舟山民间故事中,有许多反映渔民生活情趣的故事,如:“鱼哪里最好吃”“状元老爷与抲鱼阿毛”“二浆囝打赌招亲”等,都是赞美渔民聪明才智的故事。渔民故事中,还有一类专讲渔民风格、精神的,如“青浜庙子湖”、“菩萨穿笼裤”的'故事,讲述老渔民才伯公为渔民点火引航的故事。

  我们还看了许多许多……在其中,我们也解开了我们最初的疑问:“船眼睛的来历”是讲渔民期望自己有一双能看穿海底的眼睛,以求多捕鱼、免灾难的心愿。

  舟山的民间故事可真多,真有趣啊!我们只是看了冰山一角,还有更精彩的故事等着我们呢!今天我们真是大开眼界啊!

  民间故事作文5

  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夫妻俩不敢合眼。

  半夜里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迸发道道闪光,吓得“祟”逃跑了。

  原来,这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八仙看到祟残害儿童,就暗中来帮忙,这些钱又叫八仙钱。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以后大家学着做,孩子就太平无事了。

  因为“祟”与“岁”谐音,之后逐渐演变为“压岁钱”。到了明清,“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所以一些地方把给孩子压岁钱叫“串钱”。到了近代则演变为红纸包一百文铜钱赐给晚辈,寓意“长命百岁”。

  而现在长辈们喜欢到银行兑换票面号码相连的新钞票给孩子,祝愿孩子“连连高升”。当然更有顺应时代潮流的手机红包。但不管时代如何变,压岁钱的形式如何变,但长辈对晚辈的祝愿与祝福却一直未变。

  民间故事作文6

  一百多年前,河南省西峡县军马河镇军马河村老街,有一户姓曹的人家。

  当初他们从山西逃荒要饭跑过来,借住在人家的一间烂草棚里,靠给人种地,纺棉为生。那年代,人们还是用纺花车纺棉线织布做衣服。曹奶奶纺线,每天要纺到深更半夜,每当夜深人静之时,总有一个穿白衣服的人,悄悄地从曹奶奶身边走过来,猛地用手指头把曹奶奶纺出的棉线勾断一截。还没有等曹奶奶转过身来,那人就迅速跑出门外,总也看不清楚到底是谁。时间长了,曹爷爷就帮助曹奶奶想出一个办法:她让曹奶奶趁勾线的人转身要走,还没有走开的时候,抢先用带着线的缝衣针插在勾线人的衣后,看他究竟跑到哪里去了?那天,夜深人静,勾线的那个人照例又来了。曹奶奶早有准备,他照着曹爷爷想的办法去做,趁勾线的人不注意,把带线的针别在勾线人的衣后,那人就带着长线跑开了。结果长线球末端刚好落在曹爷爷的小屋。第二天,天刚亮,曹爷爷就顺着白线往外找。走着走着,他看见了一个大石垅,发现那跟白线前端钻进石垅不见了。他俯下身子,慢慢地掀开石块,顺着白线往下扒。扒着扒着发现下面有一个棕色的小圆盖。他小心翼翼地打开盖子一看,里面是一罐白花花的银子。一块一块的,每块上面都写着曹士举的名字——清清楚楚的三个字。

  曹爷爷喜出望外的跑回家,告诉曹奶奶,曹奶奶平静地说:“那银子是曹士举的,咱可不能拿。”听了曹奶奶的.话,那罐银子还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有个贪财的人听说后,就抢着去扒,他迫不及待掀开盖,手被狠狠地蜇了一下。回过神来仔细一看,里面全是蝎子。从此就再也没有人去扒那银子了。一晃几年过去了,曹奶奶有了孙子,又过几年,孙子开始上学,距离几十里的独阜岭沟小学,刚从千里之外的湖南请来一位教书先生。放学回家后,奶奶问孙子:“今天老师给你起个啥名字?”“曹士举。”孙子十分认真地回答说:“奶奶拿过书本,递给爷爷,爷爷十分惊奇,睁大眼睛一看,上面果真写着曹士举三个字。字的笔画原来给银子上面写的一模一样,就像出自同一人之手,一点也没有区别。

  奶奶说:“搞了这么多年,这一灌银子原来是咱自己家的!”于是曹爷爷就把银子背回了家。

  其实,我的家乡军马河还流传着许多民间故事,我喜欢家乡的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作文7

  盘古开天辟地,造出许多大山。他实在太累了,就躺在桐柏山歇息。当他一觉醒来的时候,碰上了玉帝的三女儿,对他说:“我父皇见你开天辟地太孤单,叫我来认你做哥哥。”盘古高兴地答应了,愿和她以兄妹相称。这时,苍天刮了一阵大风。大风过后,兄妹俩忘掉了天上的一切,,开始了人间生活。

  盘古兄妹二人,住在自己用树枝和野草搭的茅庵里,经常有妖怪、野兽来侵扰。他们就费了七七四十九天的工夫,做了一个又大又威风的石狮子。放在桐柏山顶上,还 把这座山叫作石狮子山。从此,这一带有石狮子镇守,妖怪野兽不敢来侵扰了,兄妹二人的日子好过多了。

  盘古每天在石狮子山上摘野果,捋草籽,总要围着石狮子玩一会儿,摸摸狮子的身子,亲亲狮子的脸。有一天,石狮子忽然对盘古说:“盘古啊!从今天起,你每天给我嘴里放一个馍,可不能忘了啊!”盘古答应了。

  妹妹每天烙馍,盘古每天送馍。过了七七四十九天,盘古往石狮子嘴里放了四十九个馍。

  这天,石狮子又说话了:“盘古,别再放馍了,等我的眼一红,你就赶快喊上你妹妹,一块往我肚子里钻。”

  不久,盘古果然见石狮子的两眼发红,便立即跑回去喊妹妹。这时候,天昏地暗,乌云翻滚。石狮子的两眼发光,像闪电一样照着盘古兄妹。他俩紧跑慢跑,刚跑到石狮子跟前,天空就下起雨点了。石狮子大嘴一张,就把他俩吞到肚子里。刹时间,天空火闪雷霹,猛雨跟着狂风像瓢泼一样倒下来。雨越下越大,天就下破了一道好长的口子,大雨一直突突往下流。树也淹住了,山也泡塌了,只有石狮子山随着暴水涨,越长越高,高得就快挨着天了。

  大雨下够七七四十九天,兄妹俩在石狮子肚里吃完了四十九个馍。石狮子张开嘴,把他俩吐了出来。

  盘古见大水漫地,就问:“石狮子呀石狮子,是不是我们兄妹遭罪了,玉帝降祸惩罚我们?”

  石狮子回答说:“你妹妹是玉帝的三女儿,她来到地上以后,天上有个面善心恶的天将,也要跟随下来。玉帝没答应,他就私自串通雷公,雨公和风婆,一齐作恶,他们趁玉帝不在家时,撕破天幕,降下滔天洪水,想把你兄妹淹死!”

  盘古兄妹齐说:“多亏你的搭救,要不然哪有俺的活命呀!”

  石狮子说:“要想永远活下去,还 得把天补好!”

  兄妹俩问:“用啥补呢?”

  石狮子答道:“盘古开天辟地用的斧子把儿,就能当补天的金针,这山顶上的葛藤,就是补天的金线。快补吧!再停停水就淹住山尖了。”

  盘古和妹妹听了,马上往石狮子背上一站,顶住狂风,一人拿针,一个扯线补了起来。补啊!补啊!从这边补到那边。尽管天破得窟窿巴叉的,最后总算补好了。凡是补过的地方,一个针眼儿,就是个星点儿,天河上密密麻麻的星点儿,就是盘古兄妹补天的痕迹。

  天补好了,雨不下了,大水还 是遍地翻滚。细心一看,地下有九条恶龙在作怪,水咋会退呢?盘古手持神斧,妹妹拉了些葛条扭成粗绳,和这九条龙搏斗起来。盘古力大无穷,将九条龙捆在一起,坐在了屁股底下,水终于消退了。

  盘古兄妹见大水消退以后,又高兴地会聚在石狮子跟前。石狮子望了望他兄妹的笑脸,说:“我能说话,是玉帝的旨意。他给我灵魂,让我替你兄妹办事。临回天上之前,我要管一次闲事儿?”

  兄妹齐说:“什么事儿?只管说吧!”

  石狮子说:“如今,天下只有你们二人。你们二人也许能活几百岁,上千岁,可到你们身后,人间烟火岂不断绝?所以我劝你俩结为夫妻,延续后代。”

  兄妹俩把头一扭,说:“不中,不中!”

  “咋不中啊?”

  “我们是兄妹,咋能成夫妻?”

  石狮子说:“天下这么好,你们不让自己的后代子孙掌管,能让妖魔、怪兽横行吗?”

  妹妹听着笑了笑,盘古说:“妹妹,千万莫答应啊!”他有点生气,猛一转身,被一只刚从水里爬上岸的乌龟绊了一跤。盘古一怒,拿起一块石头,把乌龟的壳砸碎了。

  妹妹心疼地蹲在乌龟那里哭起来了。盘古想了想说:“这样吧,如果乌龟能复活,兄妹就可成亲。”妹妹哭得更伤心了。

  石狮子说:“别哭了!你就把乌龟对拢起来吧!”妹妹听罢,便把大小四十五块龟壳对在一起。接着,石狮子一跳,土溅在龟壳上,龟壳立刻结合起来。从此,乌龟壳上便留下了一块一块的花纹。

  按理说,乌龟能复活,兄妹就该成亲了,可是。盘古又说:“不行!还 让我们滚滚石磨吧!俺二人在东西山上放石磨,石磨若滚在一起,合拢起来,俺兄妹就成亲!”

  石狮子说:“天上裂缝就能补,滚磨成亲也能行,开始滚吧!”

  盘古兄妹各掂一扇儿石磨,分别站到东西山上,石狮子一点头,两个人就把石磨放下山了。石磨轱辘轱辘地滚动着,天空也出现了一道鲜艳的彩虹。彩虹升起以后,二人的石磨一齐滚到石狮子面前,倒下来。只听“咔登”一声,两扇石磨合到一起。随着磨盘的合拢声,彩虹散了,百花也开遍大地。

  盘古兄妹高兴极了,一齐跑到山下的百花丛中,跪到石狮子面前,磕了头,便结为夫妻。

  盘古兄妹结为夫妻以后,生了八个孩子。取名;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

  这八个儿子长大以后,被盘古分配到八个方向去生活。八个儿子去八方,盘古在中央,以后这八方加中央,就称为九州。

  盘古的八个儿子出生不到一百年就相继死去。(比起盘古夫妇的寿命,一百年也是短命)盘古很伤心,就到处奔走。寻找八方儿子的灵魂。不知走了多少年,盘古走遍了天南地北,把八个儿子的灵魂都找到了,收到了石狮子山下埋了。现在,盘古山以南约三十里的“八子山”还 非常壮观。还 能分清哪是盘古的大儿、二儿、三儿……

  盘古夫妻失去了八个儿子以后,就捏泥做人。今儿捏,明儿捏,捏了成千上万,晒了满场满院。

  盘古把泥人一摆弄,泥人就能走会跑了,妹妹朝泥人一吹气,泥人就会说话了,又喊爹,又喊娘,盘古夫妻心里乐开了花。

  这一天,盘古夫妻商量,打算给每个泥巴人起个名字。泥巴人根据盘古夫妻的吩咐,一个一个的从场院里跳出去,有的爬到桃树上,有的爬到李树上,有的`坐到石头上,还 有的站到河边上……盘古说声好!大家都有名了。爬到桃树上的叫桃,爬到李树上的叫李,坐到石头上的叫石,站在河边上的叫河……

  这些泥人学会了好多的本领,盘古夫妻就把泥人的名当姓,分别又派向四面八方生活去了。他们有的去种田,有的去打猎,有的丧捕鱼……

  以后年长日久了,盘古山上又修了盘古庙,盘古爷和盘古奶的神话故事也在各地流传开了。

  民间故事作文8

  盘古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他开天辟地以后,叫他的大儿子管天上事,人称玉帝;叫他的二儿子管地上事,人称黄帝;叫他的女儿管百花,人称花神。

  盘古开天辟地用力过猛,伤了五脏六腑,他快死时,把女儿叫到跟前,拿出一包百花种子说:“这是一包百花种子,交给你了。你要往西走二万二千二百二十二里,那里有净土山一座,你可取净土一担,摊在天石上,把这百花种子种在净土里。你再往东走四万四千四百四十四里,日头洗澡的地方,那里有一潭真水,不蒸不发,你可取真水一担,灌浇百花种子,百花种子就会生芽出土。你再往南走六万六千六百六十六里,那里有善水一潭。你可取善水一担,对花苗喷洒,花苗结出骨朵。然后,你再往北走八万八千八百八十八里,那里有美水一潭,你可取美水一担,用美水滋润花骨朵,会开出百样的花朵。你用这些花给你大哥点缀天庭,给你二哥江山增色。”盘古说完,两眼一闭就死了,尸体即化做一座盘古山。

  花神按父亲的嘱托往西走了二万二千二百二十二里取了净土一担,,摊在天石上,播上了百花种子。向东向南向北取来真善美三潭里的水,精心育花。果然,这天百花怒放,好看极了。她喜气洋洋地报给玉帝。玉帝便随着妹妹来看花,大喜,说道:“妹妹不辞劳苦,在天上育出百花,用百花美化天庭,天庭不就成我的御花园了吗?”

  花神说:“当初父王开天辟地,让你管九霄,让我二哥管九州,让我育出百花给你点缀天庭,给二哥江山添秀。如今,我已把百花育出,哥哥可助我一臂之力,把这些百花撒向人间。”

  玉帝答应,立即送出一百名仙女,说:“我封你们为百花仙子,受花神管。你们可随意采花,采牡丹的是牡丹仙子。采荷花的'是荷花仙子。把你们采来的花洒向人间。”

  百花仙子听罢,手托花篮,在御花园中穿梭往来,采各自喜爱的鲜花,片刻工夫,花篮就取满了,然后一手托花篮,一手抓花,飘飘撒向人间。

  天女散花,飘落九州,落地生根。从此,人们有了百花。

  民间故事作文9

  张飞开了一个猪肉铺,把肉系在门口一眼井里,用千斤石板盖上,石盖上写着:“能举此石,割肉白吃。”

  关公贩粜红粱绿豆,赶着两匹小驴儿,走到张飞的肉铺门口儿,见了那石盖上写的字,走向前去,一手掀起千斤石,一手提出肉来,一声没言语就赶着驴到集上去了。可巧这时张飞没在家,张飞的太太看见关公伸手取肉,知道他的力气不小,并没有敢言语。等张飞回来了,她就一五一十的.把这件事儿一一告诉。张飞一听,气得跳起来,立刻追到集上去。

  张飞是一个粗中有细的人,他想自己明明写着“能举此石,割肉白吃”,要向人家理论,自己先占不住理;但是要不给他个厉害,以后他要老是白吃肉,那也不像样儿。他于是想定了这么个主意:他走到关公的粮食摊子上,用两个指头去碾他的粮食粒儿,碾了一个又一个,不大的功夫,把关公的一簸箩绿豆都碾成豆面儿了。关公一看,认得他是张飞,知道他是不服气自己白吃了他的肉,故意的来找碴儿,就说:“朋友,你要买多少绿豆,买回去再碾成面儿好不好?”不想张飞正在气头儿上,听了关公的话,,举起拳头就给了他一下子。关公一见张飞动手,气得胡子都抖起来了,把外衣一脱,就去迎敌。这两人拳打脚踢,由东街打到西街,由西街又打到东街,把劝架的踩也不知道踩死了多少。直打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这时刘备也来赶集卖草鞋。他见这两条大汉大打特打,却没有一个人去拉架,他就想去解劝。别人说:“瞧你这瘦巴郎,你活腻烦了吧?你上前去,还 不是一样被他们俩给踩死?”刘备不听那一套,上去就把他们俩给拉开了。一手支住一个,关羽和张飞急得干跺脚,谁也捞摸不着谁。

  关羽和张飞虽然打了一顿架,可是彼此都佩服对方的力气好,经刘备一调停,两人便成了好朋友,在桃园结成三义。

  民间故事作文10

  天津“狗不理”包子,大小整齐,色白面柔,底帮厚薄相同,吃起来一咬流油,但又肥而不腻,味道十分鲜美。

  这种包子为什么叫这么一个怪名字呢?

  据说在清朝的时候,武清县杨村有一位少年,名叫高贵有。他性格倔强,有一股牛脾气,逆了他的性子,天王老子也不认,任何人也不理。有一次,高贵有的牛脾气又发了,父亲吓他,母亲劝他,他硬是拧着脖子一声不哼,强着性子不理不睬。母亲叹了口气,说:“你呀,真是个‘狗不理’啊!”“狗不理”的绰号,就这样叫出来了。

  高贵有到了十四岁的时候,父亲见他脾气暴躁,怕他在村里惹是生非,思谋着要让他学些手艺。碰巧有位邻居的亲戚在天津做事,便拜托他把高贵有带出去,找点事干。

  到了天津,高贵有被介绍到一家“刘家蒸吃铺”里当小伙计。刘家蒸吃铺座落在天津旧城北边,与南运河紧紧相邻,来往的都是些船工、纤夫和小商小贩。刘家蒸吃铺便专做他们欢迎的蒸食和肉包。

  高贵有从小吃惯了苦,所以干活很勤快,加上人又聪明,什么东西一学就会,后来铺子里就让他专门做包子。两位老师傅看他聪明好学,便处处指点他,所以他做包子的`手艺提高很快。

  三年满师,高贵有已经精通技艺,于是便请人帮忙,在附近找了一间小屋,扯旗开张搞了一家专门经营包子的小铺。高贵有拿出了全副本事,做出来的包子特别好吃。名声一传开,真个门庭若市,应接不暇。因为人们喊惯了他的小名“狗不理”,就把他经营的包子也叫作“狗不理”了。

  俗话说:树怕剥皮,人怕揭短。“狗不理”毕竟是自己的小名儿呀,怪难听的!高贵有就给自己的包子铺起了个牌号,叫“德聚号”。

  有一次,几位外埠客商慕名而来,进门就问:“老板,这儿是‘狗不理’吗?”高贵有此时已经二十多岁了,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一听连外埠人都叫自己“狗不理”,犟脾气又来了,,粗声粗气地说:“咱这儿有招牌,你们长眼不长眼?‘狗不理’在那儿,要去趁早!”这几位客人是专门来吃“狗不理”包子的,一听找错了门儿,返身就走。可是过了半晌,又找回来了,对高贵有说:“你就是‘狗不理’呀!嗨!开这样的玩笑。”高贵有见“狗不理”的名字甩也甩不掉,只得让人家去叫了。

  “狗不理”的名字就这样叫来叫去的,一直叫到现在。

【民间故事作文通用】相关文章:

民间故事小学作文4篇07-03

民间故事小学作文三篇02-26

有关民间故事小学作文三篇03-04

有关民间故事小学作文4篇03-07

中国民间故事读后感(通用21篇)06-06

中国民间故事读后感(通用3篇)07-02

西湖民间故事读后感作文素材07-02

关于中国民间故事读后感(通用21篇)08-15

中国民间故事读后感600字(通用4篇)07-02

中国民间故事读后感500字(通用12篇)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