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写景作文

时间:2022-05-05 19:24:21 写景作文 我要投稿

关于中学写景作文锦集5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学写景作文5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中学写景作文锦集5篇

中学写景作文 篇1

  暑假就快要结束了,爸爸妈妈决定带我去国际大都市—上海游玩。

  我们下午6:30分从滁州高铁站出发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路程终于来到了美丽而繁华的上海。我们首先来到外滩,映入眼帘的是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三高楼—东方明珠塔。它全长约467米,鹤立鸡群般矗立广泛摩天大楼之中,傲视众生,直指苍穹。东方明珠塔被灯火辉煌的光纤灯环绕着,更让人觉得它是浦东近20年来发展的标志,是人们心血换来的辉煌。远远望去,黄浦江江面上波光粼粼,好似一条金龙闪烁着身上的`粼片,又好像江底的宝藏闪烁着亮光。第二天早晨醒来,江面更静了,像一个没睡醒的娃娃还在甜美的梦乡,是那么的恬静,那么的可爱。毗邻上海明珠塔有一座高492米的高楼——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遥看宛如一把挺拔锋利的剑劲插于浦东大地,站在100层的高楼上,整个上海都一览无遗。东方明珠塔只有手指那么长,汽车就像是蚂蚁一样在我的眼皮子底下爬来爬去。让我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接着我们又参观了上海科技馆、博物馆及野生动物园,在这些地方我接收到了各种先进的科技信息学到了很多的科普知识。

  快乐的旅程很快就结束了,我恋恋不舍的跟随着爸爸妈妈回家了。再见了,上海!我爱你,上海!

中学写景作文 篇2

  微风拂过。行人走过。鸟儿飞过。云朵飘过。我在朱熹公园的正门前,站着。缓过神,迈开步子,我向前走去,走进了公园。“真美!”我惊叹道。古代风格的房屋整齐地排成一列纵队,一旁的树木微笑着,与可爱的鸟儿嬉戏。天上的大雁飞过,地上的蚂蚁爬过……我愣住了,这就是我的家乡,朱熹的诞生地——尤溪朱熹公园!向右走,“南溪书院”四个镀金大字立在眼前。跨入门槛,映入眼帘的是半亩方塘。我抚摸着方塘的栏杆,发现它是用大理石做的。往塘里一瞧,鱼正在快乐地嬉戏打闹,有黑的,红的,金的,红白相间的,五颜六色,好像挂在天边的彩虹一不小心掉入方塘似的。有些懒洋洋地躺在水底;有些和朋友,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在互相追逐、嬉戏;还有些在悠闲地晒着太阳,散着步……我看得入迷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渐渐站累了,抬起头一看:半亩方塘的中间搭了一座桥,桥上的亭子非常适合乘凉、休息。我小跑了过去,坐在椅子上,想:白天,许多游客走累了,都在这歇歇脚,喂喂鱼吧?而鱼都来抢食:大鱼霸道的把小鱼挤开,张开大嘴大口大口地吃着鱼食;而小鱼呢,只能在旁边眼巴巴的看着大鱼吃食……那真是太有趣啦!我想象着,陶醉其中。

  我往方塘的右手边望去,那儿有两颗翠绿的'大樟树。听说,这两棵大樟树是朱熹爷爷小时候亲手栽种的,有800多年历史了。虽然有800多岁了,可樟树还是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大樟树的树干很粗,要几个人手拉手才围得住。一阵风吹过,大樟树的叶子随风摇曳,沙沙的响,好像在向我们述说朱熹小时候的故事呢。我出了书院,继续像向前走去。到了闽中尼山、开山书院的门前。我进去观光了一番,原来它们都记载了朱熹的历史,珍藏着众多百年古物。直走,就到了广场。宽阔的广场中央,矗立着高大雄伟的朱熹雕像。朱熹昂首挺胸,目光远眺,似乎在思考着什么。在雕像的脚四周,围绕着一丛丛的花、草,点缀着广场。在朱熹雕像的后面,有几十阶阶梯,是通往公山公园的。在广场两旁,有两个大水池。我走到水池旁,发现水池里的水是由几十个龙头喷出来的,喷水的景象特别壮观。望着宽阔的广场,我又想像着:白天,人们在广场上搭建舞台、举行大型联欢会,游人如织;夜晚,老人们在广场上跳着广场舞,大人们在乘凉、散步、聊天,孩子们在互相嬉戏、奔跑、运动。广场上,总能传来阵阵笑声……猛地,我回过神来,再往前走,看到了尤溪博物馆和朱子文化苑。观光了一圈,我在尤溪博物馆里看到了千年古县、展览厅、民俗厅、苏区厅……而朱子文化苑里珍藏着大量百年古物,大理牌匾,每一个都是精雕细琢,栩栩如生,着实让我大开眼界。我不禁啧啧赞叹。走出朱熹公园,抬头望天,发现太阳已经落山了。微风吹拂着我的头发,我只是呆呆地望着天空。行人又走过。鸟儿又飞过。云朵又飘过。而古香在我身旁萦绕。我嗅闻着那份古香,低下头,走回了家。

中学写景作文 篇3

  儿时关于冬的记忆甚为有趣,小小的人儿,脸蛋冻得通红,还流着鼻涕。身穿及膝雪白的毛绒外套,脚踩大厚棉靴,走在有雪的路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好听极了……

  冬,它千姿百态,我只赴了盛宴。冬天是北方的代名词,人们总是早早的准备过冬的粮食,以萝卜白菜和葱居多。天一冷下,街上的人们突然都像消失了一样,连大街小巷无处不见的小汽车也都回家“冬眠”了,更没有了男男女女间家长里短的喧闹,汽车发动的喧嚣。天空在隔夜的皑皑白雪的映衬下,蓝的耀眼。我仍怀念儿时,冬天在外面吃冰棍,舌头黏在上面那一幕。时光虽然淘气带着我们肆意狂奔,但也会使我们更加珍惜这路边的小花和所有的'遇见。南方的冬天,温柔善良,天生丽质。门前的老人四季不变的望着天空。远处的山连着天,云雾缭绕。南方是很少有大雪纷飞的场景的,南方的冬,如水般细腻柔软。

  它厚积薄发,从容而慷慨。冬,即为蕴藏,四季的精灵赋予它使命,它沉稳有力,蓄势待发。它从不张扬起舞,只修为内在。被如此厚重的棉絮包裹着,似乎我们对它早已无从了解了。其实,若你真的愿意以它的方式去欣赏,必然收获欣喜。我们吸着鼻子嗅着冷风的味道,紧缩双手在口袋或是衣袖里,跺着双脚,空气生硬的吹着眼球,不知不觉把眼睛也眯起来了。这是初冬给大家带来的礼物,真是个羞答答姑娘啊,让我们不禁爱上。冬,意味孕育。它拥抱起大自然的生命,用洁白抚摸,用凛冽磨炼。它尽心滋养,只待来年,春风吹又生。

  它玉洁冰贞,古朴而沧桑。清澈透明的冰,如翡翠一般让人疼爱怜惜。当然它也足够珍贵,在生活和岁月的摩擦与洗礼中秉持自己的天性,淡泊明志。 严冬、寒冬、暖冬这些名词都给了冬季无尽的赞美,它在给我们视觉听觉上感动的同时,也指引我们朝一个更好的自己前进。它有千百容颜,我独爱它真诚的一面;它海纳百川,教会我坦荡襟怀;它纯粹无暇,鼓励我不忘初心。

中学写景作文 篇4

  来到三亚的第二天,我和爸爸妈妈坐上16路公交车,去了南山寺,准备一览南海观音的菩提园。

  南山寺可谓举世闻名,它是世界上唯一靠着海边的寺庙,特别是海上观音,更是让人为之震撼。南山寺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相传观音来到海南,觉得这个地方风水很好,便请求我佛如来赐她这片宝地,我佛如来答应了,观音便在此授经传文,并建立了菩提园,南山寺便闻名于世了……

  一路上有数不尽的高大挺拔的椰子树,这里的椰子树十分常见,就像杭州两旁的梧桐、香樟似的,而且这些椰子树上的椰子,成熟了,也没人采,任他滚落路旁烂掉。还有一种芭蕉,也十分常见,这里芭蕉的叶子,十分宽大,简直可以给一个胖子做帽子。

  车到了正大门,走进去便是观音的菩提园,对于菩提园,我是久闻了,今天真到了这宝地,更是要细细观摩了。走进菩提园的石板路上,享受夏日难得的阴凉,在石板路的'两旁,青草在地下懒洋洋地躺着,挺拔的菩提树相拥在路旁,只是这一段风景实在太短了,一会儿就到了海上观音。海上观音建在海上,有三面,远处看十分庞大,只不过这个太没意思,我们看一会儿便走了。下一站是大雄宝殿,这里的大雄宝殿十分壮观,有许多殿,每个殿都有几塑大的雕像,还有许多小神的雕像,我们在右处请了三注香,在店堂正前方,深情地拜了三拜,便告辞了……

  很快,我们就逛完了南山寺,出了南山寺,我却还在回想菩提园。

中学写景作文 篇5

  冬此刻的月光和阳光差不多冷暖,墨黑的天空中飘着一层浓厚的纱衣,在纱衣里有一个时隐时现的东西在闪动,这就是冬,。

  好久都没有用笔来言状过冬了,今天,我倒想借此机会感受一下它。冬日的晨曦,如裙带飘舞的小雨点,时时在大地和天空之间徘徊。偶时,它很飞飑,飘到了人们的脸上,人们的脸变得红扑扑的;落到大树上,大树便尴尬的藏起了脸,有些不见人意。后来,小雨点又牵来了风姐姐,她倒是特别温柔,有时她腼腆的浮过我脸;有时,她和小草们玩游戏。她却很洒脱,当马路旁的树在喘息的时候,她悄然无声的走到树背后,为树祈祷来年的星辰;当天边的`冬爷爷蹒跚的走到这儿时,她坦然、豁达的来到冬爷爷身旁,她用那双真情似水的手扶着冬爷爷一步一步走来。

  冬天的夜,来得格外急切,它就像琴上的键,调子越来越高。夜古朴典雅、栩栩如生。它带过来的风,比白天的更为清爽;它带过来的雨,比白天更为清彻。令人惬意的是,它总会带上一点疯狂,让大家更能够感受到它的气息。半夜里,它会鬼哭神豪。论气势,什么百丈峡,什么一线天,对它而言根本就是个小不点,人们也不会感觉到那些东西很惊悚。

  论胆大,什么狮、熊、虎、豹,它一律不放在眼里,它想闯就闯,想撞就撞,好不威风。今夜的‘启明星’来得格外的“眩”。它不停地在闪耀着,好似在跟我说话呢。有时它穿过一层‘纱衣’照射到水面上,那微波轻轻流动,在和月光一起翻滚。月光很调皮,它在微波里时明时暗、若隐若现。余辉里,留连着人们的身影,这个憧憬的冬天,如何不让大家去眷恋。

  冬天的气息,深深地在我的心上雕镂了一个奇丽画图,让我终生难忘。

【中学写景作文】相关文章:

中学写景作文04-20

中学写景作文11-15

中学写景作文(精选26篇)09-26

【精选】中学写景作文八篇06-04

【精选】中学写景作文四篇06-06

中学写景作文九篇06-05

中学生写景作文09-13

【精选】中学写景作文9篇05-12

中学写景作文15篇11-15

中学写景作文八篇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