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品读的初三优秀作文

时间:2022-07-03 04:23:10 初三作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写品读的初三优秀作文

  摘要:最后的鸽群带着低落的噪音在微风里滑过一个圈子之后,消失在遥远的天际。不久,雨哗啦啦的,豆大的雨点从空... 如果觉得写得不错,记得转发分享哦!

关于写品读的初三优秀作文

  《关于写品读的初三优秀作文》,由作文网小编推荐,欢迎大家阅读与参考!

  篇一:雨中品读(初三作文)

  最后的鸽群带着低落的噪音在微风里滑过一个圈子之后,消失在遥远的天际。不久,雨哗啦啦的,豆大的雨点从空中倾泻下来,眼前一片白蒙蒙。

  我站在校门口干着急,因为学校离公交车站还有一段路,偏偏又没带伞。正不知怎么办时,一阵噼噼啪啪的脚步声引起了我的注意。一抬头,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撑着一把伞,睁着两只机灵的眼睛望着我:“姐姐,没带伞吗?”我点了点头。他立刻热情地问:“你家远吗?我有伞,我送你好吗?”我正在犹豫时,他便把伞罩在了我的头上,并用他那双乌黑明亮的眼睛真诚地望着我,我于是迈开了步子。

  男孩个子很小,我便接过伞,两人缓缓地向车站走去。一路上,男孩显得很兴奋,用高高上扬的语调告诉我,他在读三年级,期末临近,学校将要评选“三好学生”,他的成绩是前三名,很有希望呢。我望着他一路微笑的神情,似乎感受到他的快乐:“还真是一个真诚善良的好孩子!”我默默地祝福他能健康地成长。

  在他高兴的话语中,我们到了车站。我赶紧掏出纸巾,帮他擦了擦脸,可他仿佛一点儿也不在意雨水的浸湿,而是兴高采烈地从口袋里掏出了一个笔记本,塞给了我一支笔:“姐姐,我帮了你一次,你也该帮助我一次吧?请你签名,好吗?”我诧异地接过笔记本,翻开一看,上面已经写了三四个名字。我不解地问:“我又不是明星,为什么要我签名呢?”他晃动着小脑袋,一脸天真地说:“我们老师说了,做十件好事并且有人证明,期末就能当选三好学生了。”

  我顿时愕然,面对他饱含热切希望却依然真诚的眼神,我有一种被他愚弄了的感觉。我问他:“那你以前都做了什么好事?”“撑伞送人呀!我看见今天下雨,猜想肯定有人会没带伞,就特地出来做好事了。”他一边得意地说,一边有些不耐烦地催促我,“快点吧,现在我还来得及再送一个呢!”我木讷地签上我的姓名,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

  望着他远去渐渐模糊的背影,突然,一种责任心促使我冲进雨中叫回了他,并提笔把我刚签下的姓名“程杏”改为“诚信”。我希望他能懂。

  公交车来了,我坐在靠窗的位置,望着窗外的雨帘,品读着诚信,品读着今天发生的一切。

  雨仍不见小,真希望它能洗涤人间的污浊,还我们一个明净的世界!

  篇二:品读(初三作文)

  我们继续谈谈理解,只是这次不是关于数学的,这一讲我们来说说古文赏析,以及方法。

  首先,来看看这篇例文: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其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t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俊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在读文言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字的读音和意思,有的字还是通假字,所以我们一般都从文字上开始攻破。

  我们要注意的有以下几个字:阙(que)这就是一个通假字,同现在的“缺”

  嶂:像屏障一样的山峰。襄陵:涨上(水)山陵。襄,冲上,漫上。陵,大的土山。(别的自己去摸索才有意思,我在此就不解释了)。

  然后,让我们从段子上来品味它:看第一段,写的主要是三峡的山势(山高岭连),其次是水(汹涌湍急),接着介绍了春冬之时(清荣俊茂),最后写了晴初霜旦(寂静,凄凉)。我们来看作者的写作顺序是从主倒次,三峡它的主题就体现在“峡”字上,有山则有峡,多以作者抓住了这一重点,写出了三峡山势的雄魄和险峻。水,是三峡的灵魂,没有的水它就少了生气却多了几分空旷。光有大体的山水还并不完美,所以作者又利用我们的感官从不同的角度写了三峡的景色,如:素湍绿潭,就是从俯视的角度写了三峡的景色,而绝t多生怪柏,悬泉瀑布,又从仰视的角度写了其景色。

  纵观全文,给我以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虽然我未曾到过三峡(不久就能去了)但是我还是从文中领略了三峡的气魄和美感,我要感谢作者写出这样生动的文章,还要感谢指导我品读的语文老师。

  篇三:品读外祖(初三作文)

  我坏着一颗激动的心情读完了高尔基的三步曲,其中童年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当我读完这本书时,我的新犹澎湃的海潮,久久不能平静下来,我仿佛看到了俄罗斯那时在沙皇统治下的贫苦人民艰苦的生活和黑暗的社会风貌,同时我也深深体会到了字里行间的情感色彩:在邪恶之中我们可以看到善良的化身,黑暗之中我们可以触到光明,在冷血无情中可见人性的光芒,悲剧气氛中感受顽强的毅力,战胜苦难的力量。

  在这部小说里,就有这么一个善良的化身,最光明,最有人性的形象,同样也是最富艺术魅力的形象之一,这就是外祖母。

  文中的外祖母是作者最真诚深爱的一个正面人物,她身上所具有的善良,达观,有正义感,富有爱心,又毅志坚强,所反映了劳动妇女几乎所有的优秀品质。她是一盏明灯,驱逐黑暗与孤独,她是正义,怜悯穷人与弱者;但是,在她身上同样存在着姑息迁就,忍辱负重,任人宰割,听天由命,不思反抗的性格特征,比如她一直忍受甚至纵容着外祖父无理取闹的态度和方式,也许,这是那个时期的社会生活所迫。

  高尔基在书中这样深情的写到:“在她没有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她马上成为我终生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一应付困苦的生活”拥有一颗脆弱而敏感的新心的阿廖莎,在外祖母温暖如阳光的爱下成长,外祖母用博爱抚慰了他的心灵,同样也丰富了他。

  善良的外祖母用她讲述的童话装点着阿廖莎的童年世界,就像蜂房充满甜蜜一样,正是这些记忆给了作家以最初的滋养,外祖母总是用她的温存给予阿廖莎爱的种子,种子发芽了,长成了参天大树。有了羽翼的保护,阿廖莎的世界就不会在任凭风吹雨打了,外祖母一次次抚慰了他心灵上的创伤,这里表现出一个慈爱的外祖母形象。

  这位完美女性的形象在我的心头挥之不去,我情不自禁写下了我心中的这位外祖母,再我的眼里,她是善良的,她的善良表现在:小伙子茨冈是个弃婴,外祖母捡到了他,外祖父想把他送到警局,而外祖母却说服了外祖父,并收养了他。是勇敢沉着的,她的勇敢沉着表现在:作坊发生火灾时,所有的人都惊慌失措,只有她冲火海,拖出一桶硫酸盐,然后沉着的指挥着;有一次,外祖母看见五个小市民殴打一个乡下人,外祖母挥着扁担,勇敢的捅过去;真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客风范。

  外祖母的忍耐心也让人敬佩不已,她甘心情愿把生活中的一切压力承担下来而毫无怨言,生活的困苦,丈夫的殴打,儿子的叛逆都熄灭不了她内心深处的仁爱之光,这样的人怎么能轻易忘怀呢?

  阿廖莎在外祖母的哺育下,生成了一颗善恶分明,是非分明,能爱能恨的灵魂。

  外祖母这一形象也同样给了我们启示,,无论在怎样的社会生活中,我们都要怀着一颗善良的心对待每一个人,用仁爱之心换来生活的希望和光明。

  篇四:品读千秋诸葛(初三作文)

  英众之才,莫过于三国;三国英才,莫过于诸葛。如果说,诸葛亮是千里马,那刘备自然就是伯乐。但千里马终究是千里马,它起不到伯乐的作用。呜呼终于蜀汉变得人才枯竭,国力空虚。

  依我看来,你孔明是有野心的。若不如此,而像你所言:“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又怎会不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你是在等一位仁君,等刘备,你想借刘备之力成就你的霸业。你仰天长叹,空有经天纬地之才,却无法一展身手。终于你取得刘备的信任,受任于败兵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迎来了博望坡之战。你一把大火烧的曹军片甲不留,初试身手便大捷而归,你却一笑了之。因为对你来说,这不过是雕虫小技,你还有雄心成霸业,称帝王!

  时光如穿梭之箭,你已成为蜀汉的丞相,你身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你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只为亲掌实权。你派关羽镇守荆州,因为你熟知关羽心高气傲,他必然会挑拨蜀吴矛盾。而你又不让张飞在荆州,你深知,张飞在荆州必然会阻挠你的大计。

  先主逝世是你最接近目的的一次。先主让你接手掌管蜀汉,成为名副其实的帝王。而你拒不答应,只为在先主面前证明你的清白,得到大家的信任。然后像多年前先主夺取荆州那样,夺取蜀汉政权。可惜啊,孔明,你失算了,终于没能斗过刘备,众人拥护刘禅继位。

  阿斗这没本事的人也可以当王?于是你怀恨刘备与刘阿斗。你认为,得不到的东西,就是毁了它!别人也别想得到!你一心为灭蜀汉,毁了自己辛苦建立的帝国。你明知现今国力空虚,毅然决定“挥师北上,平定中原”想再衰蜀汉实力!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时,你“大展军事才能”:在安定,你智取三城;在祁山,你骂死王朗;在西城,你以空城吓退司马懿。你既通天文,识地理,知奇门,晓阴阳,看阵图,明军事。又怎会在上方谷之战兵败?你在众人面前仰天长啸“苍天助曹不助汉呐!”而你好像一个疯子!内心怎会欢乐至极!

  你临死前,还不忘记再给蜀汉一刀。你命人将魏延杀了,可怜一位忠臣猛将,葬送在你手中!

  有人说“你呕心沥血几十年,到头来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而我要说你“已达目标亡汉室”。好一个“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好一个“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你只身一人,改写千年历史。孔明啊,孔明,是否有才,就能让后人称奇?

  初三:苏白雨

  篇五:品读——《论语教育智慧》有感(初三作文)

  记得,第一次接触《论语》有关内容还是在初中一年级的语文课本上,其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已是耳熟能详,琅琅上口之句。当时,我作为受教育者在品读这些语录时,感受到的是一种学习的态度、思想和方法。

  而今,再次接触《论语》,其实也不是正文,而是殷海华编著的《论语教育智慧品读》一书,我已成为一名教育者,编者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本着“取其精华”“古为今用”的指导思想,带领我们重新审视的是《论语》中所体现的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引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去学习、借鉴。

  本书从教育目的、教育对象、教育方法、教学内容、师生关系和教师素质这六个方面展开对《论语》中的教育智慧的阐述与引领。通读过后,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并引起共鸣的有这样几则: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重在学习,贵在实践

  这是《论语》开篇首章首句,它的意思是要求学生不仅仅要精通书本知识,更需要亲身实践体验,否则最多只能够做个眼高手低之徒。它从属教育目的范畴: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在于“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知识。而反思现在的教育方式,不管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及社会各界人士还存在片面的教育思想即职位了分数,为了出人头地。只重视书本知识的掌握,只能塑造出高分低能的学生,它再次给我们以警世:我们的教育必须联系生活实际,切忌空谈,这也是提高学习效率、注重实效的最佳手段。著名诗人陆游也曾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行要躬行。”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才能好学

  孔子的这句话揭示了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一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们才会主动积极地思考和钻研,而不是被动等待接受知识灌输。作为低年级的一名数学教师,理解并运用这一条宝贵的教学经验是极为重要的。那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我想,需要做到的有这么几点: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情境;设计具有思维含量并符合各层次学生的问题;联系实际展开体验式教学;捕捉“闪光点”鼓励学生取得的微小进步,增强学习的信心;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等。这样,当学生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就愿学、爱学、乐学。而且学得活、学得好,有创新。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教胜于言传

  孔子这句话强调了教师自身的表率作用。教师应该以自己豁达的胸怀,自信的人生态度,乐观的情怀感染和教育学生积极面对人生,达观地学习和生活。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除了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树立科学的人生观。教师是学校里最重要、最直观、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一个老师自身的魅力在教育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说过:“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以此来勉励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为社会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

  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关于写品读的初三优秀作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网,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