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有感作文

时间:2022-01-15 10:16:48 读后感作文 我要投稿

【热门】高中有感作文10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有感作文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热门】高中有感作文10篇

高中有感作文 篇1

  甲午之秋,七月至末,余游敦煌,平沙莽莽,直入天际,于大漠之中,顿觉世情之浩大,余生之渺小,不由顿生敬畏,信其然也。

  驱车北行,至莫高窟,其画有飞天入地,满袖风动,足见盛唐尊隆,威名远弘,近极西域,心甚乐之。但细思之,当年之盛唐,今何在也?昔日之盛名,今日之黄土也,不觉悲从中来,难以自抑。

  转瞬又思,人生于世,无物可长存,名随身逝,徒留一碑。功名利禄,过往云烟,纵使鏖战沙场三十载,难免白首华发十余年,万千功名都作土,不由扣问上苍,人生何意?一死生如叶落,一毁誉如云烟;欲齐天地之阔,坐看风起云落;欲效黄鹤之飞,闲上九天摘辰。欲睥王朝之起落,傲凌然而独立;欲绝人心之恶念,尽灵台之涤荡!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既出莫高窟,观四方之杨林,阻断风沙,隔离两地,林外为黄沙莽莽,林内有游人昌昌,一林以分天地,一带以阻风沙,此亦为生平乎?树且如此,人亦难免。且看千年之间,豪杰生而英雄起,谁人得鹿?合纵连横,六国一统;楚河汉界,垓下悲歌;隆中对谈,天下鼎足;闻鸡起舞,击楫中流;贞观开元,盛世经年;靖康之耻,黄龙欲雪;崖山一役,忠义不灭!千载而下,刀光剑影,英雄魂魄,浪淘不尽,或叱咤风云,名垂汗青;或白发渔樵,青山斜阳;是非成败,转头成空。

  出得杨林,回首黄沙,顿觉天地辽阔,功名利禄,可付笑谈。且化苏子《定风波》一词:

  莫追时长鼎沸声,何妨谈笑且徐行,短衣布鞋易于我。谁怕?轻衣若水淡一生。

  烈风吹面人微冷,长啸,沙丘夕阳却相迎,回首向来伤情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高中有感作文 篇2

  太阳正肆意炙烤着天空,知了的叫燥声响彻大地。在这样一个酷热难耐的午后,我静静地捧起《感动中国学生的100个品德故事》。蓦然中,双手似有一丝的虔诚与敬畏,因着全是励志的故事。

  一个个清新、隽永的小故事,一个个性格鲜明、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拂面而来。有悲伤,有感动,有哀愁…..。在困苦中体会生命的不屈,在平凡中回味人性的张扬,在琐碎的日子里感悟生活的美好…….

  正如文中所言,一本好书就是一汪清泉,涓涓流进心灵的深处,涤荡和净化着我们的灵魂。明丽清新、优美生动的文字,字里行间流露出的脉脉温情,时时带来生命的启迪和丝丝的感动。

  “孝,潜藏着一种巨大的能量,一旦发掘,即可摄人肺腑,感天动地。”刘芳艳,一个生长在黄土高坡的小个子女孩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着感恩奉孝的人性光辉。她出生于北方一个非常贫穷的小山村。那里的生活和环境与我们相比,简直恍如隔世。刘芳艳的家,一贫如洗。父亲身染重病、母亲双目失明,一切都显得那样的无助和绝望。但就是这个弱不禁风、从来没穿过一件新衣服,没吃过一顿好饭的女孩子,---- 一个和我近乎同龄的女孩子用稚嫩、单薄的双肩,把一个破碎的家庭撑起。

  在刘芳艳十四岁的那年,冬天冷得可怕。在凄风苦雨中,送走了一生悲凉的父亲。生活的重压没有摧垮她的意志,在艰难困顿中,她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学业,如愿考上了心仪已久的大学。一段时间后,又不忍年迈、失明母亲的孤苦生活,她毅然做出了休学的决定。从此,背起行囊、牵着母亲,四处打工,维持生计。经过一年的'省吃俭用,终于攒足了学费,带着盲母,重返了她日思夜想的校园。她用全部的爱为可怜的妈妈支撑起一片晴空。

  孝无声,爱无休,女儿就是妈妈的“眼睛”和“拐杖”。 刘芳艳背负起了一座感恩的大山,恪守着人世间最美好的人伦孝道。

  掩卷沉思,悲从心中来。所谓的梅花香自苦寒来,应是刘芳艳生活的全部写照。扪心自问,我们这些衣食无忧的温室“花朵”,从未经历过风霜的磨砺,怎会有如此坚毅、刚强的秉性。事事任性妄为的“小公主”、“小皇帝”,岂会真心关爱长辈,更别去奢谈博爱众生了。孝心不能等待,这是生命的一抹清凉,让我们用爱去铺就灿烂的前程吧!

高中有感作文 篇3

  奥斯丁在这部小说中通过班纳特五个女儿对待终生大事的不同处理,表现出乡镇中场阶级出身的少女对婚姻感情的不同态度,我看到书中五个女孩的婚姻,其中财富和地位是很重要的因素,但却不是决定性因素。爱情如若没有浪漫就会失去其美好的色彩。但那种纯粹的爱情,爱的不顾一切,单纯的洁白如雪的爱情只不过是人们心中美好幻想和追求罢了,而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寻找二者之间的平衡点。

  文章中的女主角伊丽莎白的做为也应该是作者婚姻观的体现。伊丽莎白聪敏机智,有胆识,有远见,有很强的自尊心,并善于思考问题,这对一个待宇闺中的小姐来说,是难能可贵的。正是由于这种品质,才是她在爱情问题上有独立的主见,并使她与达西组成美满的家庭。文章前部分伊丽莎白在知道威客姆的真实面目之前对其充满了好感。她的姨妈却说这样的青年托付终神不会幸福,因为他没有财产没有稳定收入,伊丽莎白接受这样的看法,并且主动克制了自己的感情,这样的做法并没有给伊丽莎白抹黑,只会让我们看到一个真实理智的伊丽莎白,聪明理智的姑娘。伊丽莎白是一个聪慧,坦率,思维敏捷,风趣活泼儿有教养的小姐。文章前半部分,伊丽莎白被威客姆一副“讨人喜欢”的外表所欺骗,而威客姆中伤达西的话伊丽莎白也都信以为真,加之伊丽莎白获悉促使姐姐与宾格莱先生分手的主使人竟然是达西。于是,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偏见达到了顶峰。最后达西给伊丽莎白的一封信是伊丽莎白重新认真冷静的审视自己,最终与达西喜结良缘。

  文中的男主角是出身于上流社会的达西。达西是傲慢的,他的性格和出身决定了这种贵族青年常有的傲慢。他明明喜欢伊丽莎白却又拉不下脸面去追求。明明是自己想请她跳舞非得说成“难道你不想抓住这个机会,跳一场瑞乐舞吗?”这样给人的`感觉是请他赏脸,而不是他请她了,其结果可想而知。爱了人家,就应该找机会向人家表白。但是达西拥有这样的机会时是怎样做的呢?他俩单独呆了半个小时,他却聚精会神的看书,看都不看她一眼。在夏洛蒂家,他可以看她就是不看她,在第一次求婚时,他把自己的爱,把和她缔结良缘的思想和她说了,还满心以为她一定也在期盼他向她求婚,而却还带有她不会拒绝的神情,如果不是傲慢还有别的理由可以解释吗。高贵的傲慢呀,差点葬送了一生的幸福。

  读完这本书后,我曾经上网查作者的生平简介,奥斯丁42年的人生中婚姻生活是一片空白。她创作《傲慢与偏见》的蓝本时年仅21岁,与其偏爱的主人公伊丽莎白同岁。这年她与一位爱尔兰青年相恋,但不久这位青年就离开英格兰,回到爱尔兰娶了个有钱的太太。1801年,她26岁时与一位青年情感甚笃,但他却在次年暴病身亡。有一位有产的庄园继承人向她求婚,也被她毅然拒绝,这些在她的书中都有体现。

  看完这本书后,我认为最大的收获便是懂得了怎样消去对人的偏见与平等的与人对话。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我们应该保持自身的谦逊。

高中有感作文 篇4

  不禁为傅雷给予儿子深深的父爱感动。

  185封家书,随着儿子的长大,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封封累积,从刚开始教儿子怎样做人,到长大一点时告诉儿子如何对待生活问题,如何劳逸结合,再到成人后如何正确理财,以及如何让正确处理恋爱婚姻问题。傅雷和傅聪其实并不像父子,更像一对良师益友。而这一封封家书带来的感动,却如山一般巨大,令人震撼。

  人的自爱其子,是一种自然的规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的.事业却永远无尽,通过亲生儿女延续自己的生命,更重要的是延续与发展一个人为社会、为国家、为人类所能尽的力量。傅雷是一个对自己、对他人要求极其严格的人,他曾让儿子立下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国籍。虽然听起来有些苛刻,但其爱子教子精神着实令人敬佩。傅聪在异国漂流的生活中,从父亲的书信中吸取了多么丰富的精神养料。有些家书简短精辟,有些洋洋洒洒上万字,使他在海外孤儿似的处境里,好像父母仍在他身边,时时给他指导、鼓励与鞭策,使他有勇气和力量,去战胜各式各样的魔障与阻力,踏上自己正当成长的道路。

  而如今在现代社会,随着网络的普遍,书信也逐渐被人们所淡忘。人们更喜欢以打电话,发邮件的形式去问候。虽然更加方便快捷,却拉大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生成很多的隔膜与冷漠。

  可悲的是现在的“家书”也变了味。一位老人曾拿着打印的书信惋惜地对我说过,虽然看起来工整干净,却怎么也没有从前温暖的感觉了,依旧冷冰冰的。是啊,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笔迹,字里行间,一撇一捺,都带着写信人自己的情绪,不管是乐是悲,都让人感到温暖、熟悉。而打印的家书,已经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了。

  可能有时我们会厌烦父母过于空唠叨,但他们其实是想时时刻刻、随处给我们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还是再艺术修养方面。我们应该给予他们理解。

  我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这里有他们的存在。

  虽然上帝没有给我们机会互相选择,但是,从我降身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永远确定了这种互相拥有的联系。无论环境是好是坏,是富贵是贫贱,是健康是疾病,我们都会彼此相爱,彼此尊重并彼此珍惜。

  至少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付诸行动的。

高中有感作文 篇5

  在一个古老而又充满仇恨的地方,没有人能逃得过命运的枷锁,在不断的复仇中不断轮回的传说。

  小说有幻想,却是真真切切的现实。

  小说描写吉卜赛儿希斯克利夫被山庄老主人收养后,因受辱和恋爱不遂,外出致富,回来后对与其女友凯瑟琳结婚的对象及其儿女报复的故事。全篇充满了强烈的反压迫,争幸福的斗争精神,又始终笼罩着离奇,紧张的浪漫气氛。这既是年轻女作家脱离现实的天真幻想,又结合了地区激烈的阶级斗争和社会现象。

  充满鲜血的马鞭鞭挞着他的.灵魂,眼前只剩下黑暗,自以为还有一心之人相伴随行,现实就是现实,她的离开,他的恨。

  记得那时年少,坐落庭前,他不爱说话,她却体会不到他的悲伤,他望着她幸福的模样,脑海里浮现出他们结婚时的场景,一切太美好,总会有突如其来的悲凉。父亲死了,她哭成那样,他却不知道怎么安慰。就像他爱她不知如何爱,打哪儿爱啊。无奈他又变成了任人使唤的下人,他受不了她与他的差距,受不了她将嫁与别人的事实,他选择了离开,选择了恨。

  “一个见异思迁的爱人,比盗贼更可怕,一个见异思迁的爱人会让我走向死亡,埋葬我的坟墓让我化为尘土。”

  再见,她已变成妇人,他也变成富人。人总是没办法,去明白,去原谅。报复,已经在他脑海里根深蒂固。他娶了她丈夫(画眉田庄文静青年埃德加)的妹妹伊莎贝拉,他不曾对伊莎贝拉好过,他不断地折磨伊莎贝拉,最后只有死亡能使伊莎贝拉超脱。他有一个孩子小林顿,她也有一个孩子小凯瑟琳,当他们都渐渐老去死去的时候,爱情才真的不再有悲伤,不再凄凉。哪里有灵魂,哪里就有深深地错误。

  希斯克利夫在绝望中把仇恨化为报仇雪恨的计谋和行动,但他最后还是理解了凯蒂,这是人性的复苏,使得恐怖色彩的爱情故事透露出一丝希望之光。

  作者刻画人物时有同情,有愤慨,有惋惜,也有鞭笞,及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没有狂热的爱就不会有火热的恨。哈里顿一直默默的爱着表妹凯蒂,他的爱是深沉的,不是狂热的。所以他们才能相爱并过上幸福的生活。

  旷野,西风,远处的城镇,崎岖的地形,苍凉的日落,避世的生活,艰辛的奔波,寂寞的岁月。艾米莉的文字是活生生有灵性的,他们在风中呼号,在矛盾中痛苦挣扎,在痴恋中撕心裂肺,他们点化了我钝拙的心智,引着我进入那癫狂,野性的世界,各色人物的脸或喜或悲,旋转着,在眼前变换着,冲突着,意乱神迷,再次陷入怪异的梦魇。

高中有感作文 篇6

  今天我看了开学第一课,有四讲:第一讲爱国、第二讲勇敢、第三讲团结、第四讲自强。

  一、爱国

  升国旗唱国歌是开学必不可少的仪式,我国的国歌是田汉和聂耳在抗战期间创造。高龄的秦

  坐着轮椅讲述国歌的故事。原来,秦怡的丈夫金

  焰和聂耳是朋友,聂耳创作进行曲时,因为没有

  钢琴,就请金焰把这首歌一句一句地试唱出,聂

  耳来听了再修改。秦怡反复告诉学生,“国歌的

  产生不是编出来的,而是在战斗中创作出来的”。

  二、勇敢

  儿童团里勇敢的王二小,只有13岁,在敌人扫荡中他把敌人引到了八路军的包围圈,却被敌人杀害,

  讲述人已是86岁高龄的老人。他唱起了八路军叔叔教他的童谣:“太行山上的月光,养育着破村庄,敌人来了……

  他告诉同学们,他能活到今天是因为二小将生的机会留给了他。

  三、团结

  孙九宏是一名卫生员,他虽是卫生员,却只有一小瓶红药水。当晚的战斗打得很激烈,战士被打伤了,他只能把红药水倒在他的伤口上,让战友抬下去。一直打到天黑。战斗中,身后突然传来的爆炸声,让敌人以为新四军有大炮,战友们将飞行员救走后,把敌人的飞机拆了,又用炸弹把飞机炸了。日本人以为新四军有大炮,也更不敢出来了······

  四、自强

  现场,TFBOYS还宣读《少年自强宣言》:“我们是英雄的子孙,未来是属于我们的时代。学习英雄先辈的精神,接过英雄前辈的旗帜。从现在起,坚定立志,把祖国的强盛当做自己的梦想。我们宣誓:诚实善良、勇敢自信、自立自强、做伟大祖国的接班人”。

  背后故事

  展现英雄的不同一面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与往年相比也有很多不同。央视综合频道节目部主任许文广表示,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因此,今年希望学生能铭记先烈的牺牲和付出。那段历史与现在的学生相隔很远,为了让同学们能够找到与历史的连接点,节目组经过反复讨论,最终确立“英雄”主题,希望让学生们触摸历史,并向英雄致敬。

  今年节目组请到了30位老兵到现场。许文广认为,面对面的讲述达到的效果远好于一部短片。除了抗战老兵,先烈的后人也来到现场。“希望通过第一课向学生们展示英雄的'另一面。他们不光是战场上的英雄,作为父亲、妈妈也有爱孩子的一面。对家人的爱和国家的爱,才能让他们在战场上英勇不屈。”许文广表示。

  看开学第一课让我们了解祖国,让我们了解死去的英雄们是多么的伟大,我要像TFBOYS说的一样要接过英雄前辈的旗帜。从现在起,坚定立志,把祖国的强盛当做自己的梦想。我们宣誓:诚实善良、勇敢自信、自立自强、做伟大祖国的接班人。

高中有感作文 篇7

  是日也,天阴气爽,春意盎然,莘莘学子,乘车踏青,至植物园游焉。,有感于此,故作此文。

  望长街,车来车往,单车汽车大卡车,车车满载;看商场,人山人海,小人大人老年人,人人争购。站正身,竖耳听,风声脚声叫卖声声声入耳。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然民应取其所需,购其所用。勿以购多为荣,勿以浪费为荣。且夫天地间,物各有数,我辈既为时代新生,当以节约为荣。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方如是,则人类大计可成也。

  长太息以掩涕兮,幸我日日悲饱食终日,伤他辈天天以命相搏。

  车回路转,路出植园。登临植园北门口,满眼风光尽春色。

  樱花桃花牡丹花百花齐放,樟树松树红杉树万树常青。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兴尽悲来,识光阴之有数。感悟生之行休。当以笑傲终生,放心遨游!

高中有感作文 篇8

  《无主之地》是一部战争讽刺片,是一部幽默机智的黑色喜剧,清新生动,情节扣人心弦,风格简洁明快,它从一个别致有趣的角度揭露了战争疯狂而荒谬的本质,它呈现出鲜明的反战立场。说它的角度别致是因为它没有战争电影中常见的枪炮轰鸣、千军万马、鲜血四溅、尸横遍野的场面,但没有人会不承认它是一部优秀的战争电影。它只需要一小群人就把战争的本质表现得淋漓尽致,比起巨大的打杀场景更能触动人的精神深处。

  四面楚歌、风声鹤唳、刀光剑影、血肉横飞、枪林弹雨、炮火连天、短兵相接当然有视觉冲击力,但这种镜头看多了也没意思了,不是人多的战争就好看,就能反映战争的本质。有一句名言说得好,"一千万人死亡只是一个统计数字,一个人的死亡却是悲剧。"《无主之地》就是"以少胜多",它把波斯尼亚和塞尔维亚两个民族、国家的命运浓缩在三个人身上,少数人就把战争的残酷、荒诞表现出来。《无主之地》的导演丹尼斯·塔诺维奇曾经在一篇访谈中说到,他不喜欢拍摄战争,战争从来不是优秀的电影主题,拍电影主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处理主题的方式。

  西基的情人曾经是尼诺的同学,如果不是战争,或许他们有可能成为朋友,可是他们有机缘巧合地被丢在同一个战壕,成为敌人,到最后双双死亡。拆弹专家帮塞拉拆除地雷的时候,塞拉把手上倒转的照片慢慢转正时,这是一张塞拉的心上人的照片,就是这个镜头让我觉得塞拉可能是没有获救的,总觉得这个镜头是塞拉走向死亡的铺垫和预告。

  在电影中,战争中一个小小的事件引发了世界媒体的注意,媒体在这场拆地雷的事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可以说,如果没有某国际电视频道的女记者简的帮助,法国蓝盔部队的马钱德军士也不能请来地雷专家,也不会有下面的情节发展。维和部队和记者的关系是对立的,维和部队的.虚伪,部分官员对战争不关心、不干涉,媒体对战争报道的无孔不入,使得战场上普通的拆地雷事件向着戏剧化的方向发展,到最后演变为一场荒唐的悲剧。

  我们可以看到,在战争的报道中,媒体为了获取消息,争取更多的新闻素材,吸引受众,他们真的是可以无所不用其极,甚至不惜采取偷听联合国维和部队的电台。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新闻媒体赋予战争更加深刻和广泛的内涵,日益成为左右战局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以往,新闻媒体可能被禁止向外界发布有关战争的信息,或者只能通过官方的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和通过对参与军事行动的军人进行采访获得信息,后来逐渐发展到媒体记者可以被安排到军队中去,与部队同住同行,甚至跟着部队上前线,这样媒体记者就能获得更多现场的信息。

  媒体具有舆论监督的作用,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官员由于电视新闻媒体对其活动进行报道,记者威胁将维和部队的"不干涉"行动曝光,官员迫于巨大的舆论压力而不得不对躺在地雷上面的塞拉实施救援,女记者珍妮的说的一句话"能监察数以百万观众的回响将极之有趣",可见,新闻媒体有着广泛的受众群,这也是维和官员所顾忌的。实际上,政府处理和媒体的关系是考量政府自信心、承受能力、透明程度和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勇气的一项重要指标。新闻媒体对战争的报道倾向、议题设置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背后所隐藏的利益关系。

  电影中,新闻媒体为了争取更多的新闻素材,想比同行挖取更多的独家新闻,他们忽略了战争带给士兵的痛苦,就如女记者珍妮在采访尼诺时第一个问题就是"炸药是你放在他身上的吗?"这个问题对尼诺来说是一种羞辱,而尼诺听了这个问题拒绝接受采访也是理所当然的。新闻媒体到底在战争中起到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在女记者珍妮间接帮助下,塞拉等来了地雷专家,联合国维和部队也采取一定的实际行动,这应该说是媒体的功劳,新闻媒体舆论的影响力很大,他们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但当塞拉身下的地雷无法拆除时,媒体却在官员的说服下离开了,这本来是一个很好的素材向世界报道的,可是媒体没有发觉这一新闻点。珍妮的摄影记者在将离开时问她是否真的不用拍战壕,珍妮说了句:"不用,战壕就是战壕,还不是一样?"

  这也反映出政府引导舆论的能力,官员为了顾及其公共形象而对记者说谎,无可否认官员说的这个谎言的确高超,他说塞拉已经获救了,而他们也将举行记者会交代事件,虽然这只是暂时掩盖问题,并没有解决问题。一旦谎言被拆穿了,影响的不仅是政府形象与声望,甚至还危机到社会的稳定。其实,官员也有他们的难处,他们不仅要把信息以适合媒体的有效方式进行发布,更需要应对来自媒体的质问与挑战,但这不能成为他们掩盖事实真相的理由。我认为政府应该加大信息的透明度和开放程度,提高自身引导媒体报道议程的能力,当然这要把媒体引导到正确的地方,决不是欺骗媒体,虚报事实。《无主之地》表现的新闻媒体形象是好坏参半的,但这些新闻媒体对战争有什么作用呢?他们的介入使得小小的战壕变成世界关注的焦点,但对于问题的解决并没有实质性的作用,司令部领导、地雷专家、维和部队都招来了,但地雷还是没有拆除、塞拉还是没有获救,战争还在继续,新闻媒体连最后的真相都不知道就离去了。

  媒体对战争的报道出于某些利益关系或许会有偏差,同时也有疏漏,即使是在有大量信息来源和大量信息输出的时代,我们还是能从战争的报道中看出许多疏漏,有一个外国杂志出版商曾经说过:"所有的战争都没有得到全面充分的报道,所有的战争都是一团糟,人们只能希望得到一些零零星星的消息。"有些媒体夸言可以让受众在第一时间,全面掌握事态的发展,不过是商业宣传的滥调,正如战争双方都在标榜"最后的胜利必定属于自己一方"一样。

  新闻传播的特性之一就是公开性,要将事实的本源和受众需要的信息最大程度地公开,以维护受众的知情权。现在战争由于媒体的介入,记者嵌入式的采访、现场直播等手段的出现,变得比任何时候都透明、公开,这有利也有不足。有些记者为了挖掘独家新闻,不惜一切代价,有时甚至泄露了军事秘密,带来军事损失。

  在所有人都走后,塞拉依然躺在地雷上,他只能和战壕一起沉寂下去,最后消失在黑夜里,塞拉是受苦民众的代表,电影的结局告诉我们,战争不仅是荒谬的,而且是绝望的。()波斯尼亚人和塞尔维亚人的语言是相同的,西基和尼诺虽然是敌人,但他们有着共同的语言,维和部队和记者需要尼诺进行翻译才能与西基和塞拉沟通,他们不只是语言上的不同,最深层的是身份、立场、利益的不同,我觉得这在侧面也反映出维和部队与记者并不能融入到战争的受苦人民中,不能站在战争双方的角度来看问题,到最后,就只剩下官员领导的一句"无论我们做怎么,也于事无补。"他们并不能真正体会受苦民众的悲痛。

  《无主之地》是一部机智幽默的黑色喜剧,透过这个黑色喜剧,导演揭示了战争的冷酷,同时也嘲弄了民族主义的狭隘,以及国际主义的虚伪脆弱。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战争、媒体、政府之间关系的思考,是一部值得用心感受的战争电影,是一部发人深省的优秀电影。

高中有感作文 篇9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经说过:“19世纪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是海伦·凯勒。”

  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坚强的毅力震撼了世界,征服了世界,她——海伦·凯勒,一个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的弱女子。虽然有过绝望,但是她还是以自己顽强的意志,活了下来。不仅如此,她活得更有意义,在迷失方向的前途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价值。她在一生写下了十多部震惊中外的著作,她的精神和意志赢得了所有人的`敬重与崇敬。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就是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

  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第一天,获得光明的海伦要看人,看他们的善良、淳朴与友谊使她的生活值得一过。她要长久的凝望我的老师——安妮·莎莉文,看看她的嘴巴和鼻子,以及她身上的一切。第二天,要看光的变幻莫测和日出 ,看看日出是怎样落下去的,它要奔向何方。看完日出,她要去探索与研究。她想奔向城市,去看看那些有名的艺术馆。第三天,她还要看日出。因为,这将是她能见到光明的最后一天。 她想和普通人一样,去为了生活而奔波。以一个盲人的身份想象如果自己能够有三天的时间看到世界,将会去做哪些事——我想,我要珍惜这短暂又珍贵的72个小时,4320分钟,去记住每一个爱我的人的样子,我要将他们脸的轮廓印在心里。在最后一天,静静的观赏天空——那个最广阔的地方……

  轻轻合上书本,心中溢满了感触:一个人,失去了视觉、听觉与说话的功能,几乎与外界断了所有的联系,身边的一切只剩下了黑暗与恐惧,那是怎样的可怕与孤独。但海伦·凯勒并没有失去信心,并没有绝望,在老师安妮·莎莉文的帮助下,她站起来了。这是一种多大的勇气与决心,说来轻巧,能做到的又有多少人呢……

  在这静静的感悟中,我似乎懂得了一个道理——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就,不在于条件的好坏,而在于他有没有奋斗精神。无论上天给予你的是怎样的起跑线,只要你有一颗顽强的心,有一份打不垮的信念,那总有一天,你会到达那胜利的终点。风雨之后会有彩虹的安抚,因此你更应感谢挫折,是挫折让你不断成长,在这磨练中,你更应该打败挫折,战胜挫折。我坚信,一个人只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就会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就不会被客观条件所束缚,就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实现自己的目标!

高中有感作文 篇10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在高中课本中读过片段,有感于文章中那宁静温润的环境,以及人与人之间纯朴赤诚的关系,我在课后找来全本阅读。

  一条小溪,一只方头渡船,一座白色小塔,一只黄狗。就可以是农村山城人家的一生!

  农村山城是一幅活动的图画。画中的一切都是鲜活的生命,千年万年时刻变更,生活于里面的人叫画中人。他们生存在所谓的世外桃源,承载着图画的完美与历史的厚重。他们无法掌控命运的快速旋转,只能任它摆布——这潜在流动的悲剧!

  一位慈祥质朴的老人,一条忠实可爱的小狗,再加上一位天真活泼的小女孩,还有里面许许多多的水乡村民,筑成了一方让作者沈从文先生为之沉醉的土地。这片乐土也许是作者一心向往的,是梦的起航。

  《边城》里的沉重古老永远让我觉得是悲剧发生的前兆,事实也正是如此。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悲凉的意境总是存在于茶峒人家的一角一落。(百团大战读后感)

  当然故事的主要情节还是翠翠、大佬和二佬之间的感情纠葛。翠翠的母亲与一个军官私生下她早死去了,父亲从她刚诞生就远去。从小相伴翠翠的是黄狗,爷爷,渡船,渡口以及对母亲依稀回忆。成年累月感受的是临溪石头,天光日月。虽然翠翠和二佬两情相悦,但夹杂在他们之间的,有兄弟之义,有习俗的束缚,也有翠翠羞涩的少女情怀的阻隔,这些都是他俩感情的无法避免的不确定因素;虽然翠翠有爱她、尊重她的爷爷,但爷爷太过以翠翠的意愿为重,而情窦初开的翠翠把心中情愫一直小心翼翼地收藏着,不对任何人提起,甚至是她至亲的爷爷,少女的羞涩使翠翠在面对二佬时更多的是出奇的冷漠,这便为翠翠的亲事埋下祸根;虽然傩送很爱翠翠,但哥哥对翠翠的心意,由于翠翠刻意的'冷漠而产生的不确定感,以及后来哥哥的死,致使傩送只要渡船不要碾坊的决心也变得不再坚定如初,加上家人的反对,他毅然离家闯天下,没有人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回来。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的黑黑。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一只小动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俨然图景中一道风景。风和晴朗的天气无人过渡,镇日长闲。祖父同翠翠便坐在门前大岩石上晒太阳;或把一段木头从高处往水中抛去,镞的使身边的黄狗自岩石高处跃下把木头衔回来;或翠翠与黄狗张着耳朵听祖父讲城里很多年前的战争故事;或祖父同翠翠两人各把小竹做成的竖笛含嘴里吹迎亲送女的曲子……

  遇到过渡的是新娘。翠翠必争着做渡船夫。站在船头,懒懒的攀缘缆索让船缓缓过去。花轿到岸拉,翠翠必战在小山头,目送这些远去,方回转船上,把船靠近近家的岸边。独自哼唱或采一把野花束在头上装扮新娘子……

  平静,古老而祥和,自然朴实。

  然而翠翠的内心却是孤寂的。自幼的父母双亡,让她从小就深感孤独。虽然有外公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但是并不能真正理解她作为一个青春少女的情怀。她“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薄薄的凄凉”。没有人能体会一个思春少女的感情,所以她感到“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她为这无奈的生活而痛哭,外公不能明白她内心的哀痛,只能哄劝她说:“不许哭,做一个大人,不管有什么事都不许哭。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才配活到这块土地上!”对于一个花季少女,这样的话太不切实际了。天保和傩送为了她唱歌“决斗”,她却毫不知情,只能在梦中希望爱情的实现,现实好像总和她擦肩而过。最后天保闯滩而死,翠翠还不知情就背上了莫须有的罪名。傩送却因为内心的愧疚与家庭的阻力而离家出走。翠翠的爱情自此破灭。外公为她的婚事忧愁而亡,她却并不能了解这一切的前因后果,只能凄凉地守着渡船,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

  到了冬天,那个坍塌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可是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茶峒……“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她不知道自己要孤独地等到什么时候。

  第一次的相见,却是生生世世的一场宿命。

  《边城》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除了是一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之外,也夹杂了兄弟之间的情义(天保与傩送两兄弟在得知双方心怡的是同一个少女之后,都是光明磊落地采取走马路的方式,在碧溪岨对溪高崖上唱歌,最终由翠翠做决定),朋友之间的义气(船总顺顺、杨马兵在老船夫死后对翠翠周全照顾),还有对感情的忠诚(翠翠在二佬走后坚定地一边渡船,一边等着他归来),以及全文所萦绕的淡淡的忧伤给以人的浸染。

  毋庸置疑的,《边城》是以悲剧结尾的,大佬死了,老船夫死了,二佬走了,翠翠至此只能无尽地等待,不过全篇还是不时会透露出温馨的感觉,包括老船夫渡船的规矩,顺顺船总对老船夫和翠翠的照顾,以及老船夫死后,顺顺船长和杨马兵对翠翠周到的照顾。这些无疑会让人在面对悲剧时有所慰藉,不至于太过伤感。

  另外,我总觉得翠翠的母亲也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角色,虽然没有太多有关于她的描述,但她的影子萦绕全文,无论是老船夫是由于翠翠母亲的缘故,才会至始至终的太过尊重翠翠的意愿,致使在处理求亲之事时遭到误会,一定程度上直接破坏了翠翠的幸福,还是翠翠母亲与其生父的相恋过程,以及她的结局,无一不暗示着翠翠的不幸结局。

  全文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结尾“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或许有许多人会和我一样,把这句话当做祝福的依据和凭证,想象着,傩送二佬回来了,顺顺船总为他们举行了婚礼,他们平静地守着渡船,过着悠闲和幸福的生活。无论我们的幻想是否成真,但不妨让我们这样想着,只为心头的那份希冀。

  遍读全文,字里行间充溢着浓浓湘西乡土味、乡土情,透析着醇厚的乡土风。他们身上渗着自然的气息,在茶峒这一小城里,人们过着,乐着,从不为世事而揪心,不为名利而争斗。他们远离喧嚣,保持着淳朴自然、真挚善良的人性美和人情美。他们诚实勇敢、乐善好施、热情豪爽、轻利重义、守信自约,“凡事只求个心安理得”,如老船家在拒绝过渡人的钱时理直气壮地说: “我有了口量,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这个!”

  茶峒,这个美丽的小城,有着深厚的乡土文化,故事中多次写到人们熟知的端午节、中秋节。端午这天,人们总会有很多流传久远的节日“小曲调”,如赛龙舟、赶鸭子等。据说赶鸭子是当地官员为更好地与民同乐而举行的活动。那天,当地的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以映衬节日的气氛。而茶峒人是饶有情趣的,当地的妇女在自己心属的男人外出行船时总免不了痴痴的等待,用作者的话说就是“做梦时,就总常常梦船拢了岸,一个人摇摇荡荡的从船跳板到了岸上,直向身边跑来。边城读后感3000字边城读后感3000字。或日中有了疑心,则梦里必见男子在桅上向另一方面唱歌,却不理会自己”。是啊,在一片风俗淳朴的土地上,人能很容易地忘却挚真的那份情吗?

  最令人揪心的当然是翠翠了。对于翠翠,作者怜由心生。翠翠,这位十六七岁的纯真的小女孩,秉着对纯真爱情的憧憬,一心爱上年少果敢的傩送。纯正的乡土气息始终萦绕着她,自小与爷爷相依为命。但这个正值花季的少女,不可幸免地步上她母亲的后尘,摆脱不了爱情的困扰,过早地陷入爱情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她和男主人公傩送之间自小就结下不解之缘,他爱她,她也爱他。但不幸的是傩送的大哥天保也对翠翠这个纯真少女一见钟情,他们三个就这样备受爱情的困扰,不能相让,但也不能相残。故事最终以天保的殉情,爷爷的溘然长逝,和傩送的音信杳无结束。

  虽然故事的结局是个悲剧,但充溢其间的人性之美,世事之沧桑,情节之扑朔迷离,是值得深思的。现在我们生在这个物质充裕的时代里,追求着实质的东西,而忘了把虚的但最能让人满足的情感找回来,把人性的美好一面找回来,使内心得到充盈。

  一方水土一方人,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有一种不为世俗所沾染的淳朴自然美。茶峒人也具有最原始的自然淳朴的品格。面对无法抗拒的春水上涨的考验,茶峒人或安之若素,或从大水中救人救物。这正是作者一如向往的美好的淳朴的生活。

【高中有感作文】相关文章:

高中有感作文05-04

高中作文军训有感12-09

军训有感作文高中12-09

高中军训有感作文04-26

高中有感作文(精选32篇)08-24

【精选】高中有感作文五篇01-20

【精选】高中有感作文六篇01-22

【精选】高中有感作文8篇02-17

关于高中有感作文六篇01-28

有关高中有感作文8篇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