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作文600字

时间:2022-06-06 07:18:40 600字作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精选】中秋节的作文600字三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秋节的作文600字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中秋节的作文600字三篇

中秋节的作文600字 篇1

  眉头深锁,举头对望,望着宁静的夜空,许下对月的思念与期盼。

  我透过玻璃望着天上的月亮,伴着朦胧的月色,月亮依旧那般素雅。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看到月亮,我心情急切地一把推开了窗户,盈盈的月色像是披上了一件轻纱似的外衣。我目不转睛地盯着月亮,刹那间像是有一个拖着长长衣摆的仙子在月亮之间轻盈舞动,不,那不是舞动,那是在梳妆打扮。难道她发现了我在看她吗,她在探头眺望人间呢。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思念总是让人撕心裂肺,这种撕心裂肺的痛苦,让人不堪一击。柔和似絮,轻匀如绢的浮云,簇拥着盈盈皓月从云层中冉冉上升。清辉把周围映成一轮彩色的光晕,由深而浅,若有若无,没有晚霞那么浓艳,因而更显得素雅;不像夕照那么灿烂,只给你一点淡淡的喜悦,而更多的却是哀愁。

  中秋节的月亮还是那么圆,那么明亮,但今晚的月亮却泛着淡蓝色而忧郁的光。我在月亮里依稀看见你的面孔,那双令我日思月想的眼睛。

  你的身影留在我的视野,或许天地曾一片苍茫,你知道吗?你永远走不出我的祝福,我的思念,我的心里。

  我常常在梦终于见你,你那无悔的.一跃,从此落入那凄冷的月宫。大理石砌成的石壁,氤氲着孤独的色彩,那一刻,怎能不让我撕心裂肺。

  当你的长袖,拂过我的面庞,我后悔没有抓住你,永远不放手,一放手,就是无边的苍穹。你的每一滴泪,都低在我的脸上,我的心里。你时常从月宫上看我,我时常从地上看你,但我们的目光永远无法汇聚。

  你的心我懂,我的心你懂。也许千年以后,岁月在时间的沧桑中摇曳,梦呓,一切被似水流年悄悄磨灭,我温柔的挽起如烟似梦的怀情,才明白,原来亘古不变的是我对你的爱。也许我会慢慢变老,当我老得只剩下回忆,才发现,原来我永远忘不了的,是那个中秋,那轮明月,那个令我魂牵梦绕的嫦娥。

中秋节的作文600字 篇2

  中秋节之夜虽不能赏月,因为今天阴天,但可以和家人一起吃个团圆饭。

  中秋前几天,大姑为了和爷爷奶奶还有我们一起过中秋节,特地从东北赶回来吃团圆饭。

  中秋节这一天,人们讲究吃团圆饭。于是爸爸妈妈大姑婶婶,还有叔叔和叔叔家的大哥、婶婶家的小表妹、表姐等,全都在爷爷奶奶家团聚了。奶奶今天精神特别好,看得出,她那一头白发是用心梳理过的。今天她的话也特别多,和大哥、表姐表妹说个没完。

  已是下午两点,厨房里头特别热闹,大姑揉面,妈妈剁馅,准备包饺子,婶婶忙着抄菜。我也凑起了热闹,扎上衣服(当围裙)擀起饺子皮来。而爸爸、爷爷、叔叔、姑夫他们却在一起打起了麻将,真是分工明确。

  开始包饺子了。妈妈从钱包里掏出1元钱,包了一个钱饺子,妈妈们说谁吃到钱饺子就送他一句祝福话。我一听,眼睛一转,灵机一动。便在没人的地方,把带钱的地方做了个记号。可是我的小动作被妈妈看到了,但她没有说话,只是笑了笑,我也笑了笑一挤眼……不多时,大姑把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递到每人的面前,我两只眼睛就像要把钱饺子挖出来似的,拼命的寻找。但我没有做到,最后我想出一个妙计,用筷子把没个饺子都扎上一下,有钱的话,就能知道了。

  立刻行动,我刚扎了六个就被爸爸看到了,真没想到,爸爸不但没说我,反尔和我一起并肩作战,也扎起饺子来。奶奶一脚门里一脚门外,看见了我们的行动,奶奶向爸爸喊了一声:“你还小啊。”爸爸不好意思的'低下头。嘿……我心想:“老爸你也有今天啊”。我虽然心里这样想但不能说,嘴上还得说:“老爸丢面子了,没关系,我不笑话你”。

  吃饭了,我跟爸爸扎的饺子只好自己吃了。突然有人说“哎呦,我的牙”一看是妈妈吃到了钱饺子。其实妈妈应该吃到钱饺子,因为她一年又一年的辛苦和操劳,在一家人身上倾注了她全部的爱,我们应该祝福她,也把所有的祝福送给她。

  团圆饭上,笑声不断。

  团圆酒里,幸福永久。

  虽然,中秋节已经过去,但我们的欢乐,我们的歌声还不断地回荡在我们耳畔,真希望天天能吃团圆饭,天天都唱幸福歌。

中秋节的作文600字 篇3

  月光皎皎,月饼甜甜,月桂香香,月儿圆圆,中秋节到了,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整理了中秋节高中作文 :中秋节,祝你中秋节快乐!

  中秋节的时候大家都要边吃月饼边赏月,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来告诉你吧!

  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处于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墨客骚人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