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时间:2022-11-09 11:38:18 六年级作文 我要投稿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合集1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合集15篇)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

  端午节有包粽子和赛龙舟的风俗。我们淳安县虽然不赛龙舟,但还总是包粽子吃呢!

  对我们淳安来说,粽子不仅在端午节包,在其他时候也包。不过,在端午那天会包多一点,有时吃到明年都不稀奇。

  粽子是种吃食,主要由糯米、粽叶、五花肉、枣、栗来做。有时包腊肉香肠,少时还会放红豆排骨。粽子是从古代屈原跳江之后有的食物。传说,屈原跳江以后。楚国百姓怕鱼把屈原吃了,就包了粽子投进江中,希望鱼吃粽子就不吃屈原了。所以,粽子就传到至今。

  我喜欢粽子。不仅仅是因为粽子的美味,粽子的多样。还因为这表达了楚国百姓对屈原的敬爱与赞美。屈原不在了,但粽子却从两千多年前,一直传到今天。

  我们家经常包粽子。首先是准备好原料。把肉切块放盐和老抽腌渍一个晚上。把绿豆和糯米混合原料基本准备好了。将两张粽叶卷成一个斗状。往其中加糯米,尽可能填满,放上小块的腌肉。盖上,抓紧,手不能松。如果折口太小,还能再加一张粽叶。拿根绳子,要足够长,首尾相连。把绳子尾巴的.那两股扭在一起,然后开始绕。绕到最后在另外两个角上打个八字形。最后抽绳首,拉紧就好了。

  还有一个步骤,就是品尝粽子。粽子虽然有点难做,但吃起来却很美味。单看那样子,闻闻那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口大口的吃着,在嘴里品尝着人间美味呢!

  我相信,家乡包粽子的风俗,会一茬茬往下传,直到永永远远!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2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热闹,最隆重的节日,春节又叫做过年,还有辞旧迎新的寓意,我的家乡也有独特的风俗,就拿来过年来说吧!

  贴对联

  过年时每家每户门前都要贴红彤彤的对联,对联又叫春联,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家家门前贴上对联后年味浓浓,喜气洋洋,追天对量的时间是不同的,我的家乡贴对联在早晨,一大早起来我就急匆匆穿上衣服。挑拣春联:年丰人寿千家乐,莺歌燕舞万里春。我先把胶粘在对联上,再贴在门上。节日的氛围立刻有了,贴对联的寓意是祈求人们在新的年里,人们过着快快乐乐的日子。

  放炮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晚上我们在外面放炮。说起放炮就要从传说说起,每当大年30的时候年兽出来吃人,虽然他是年兽,但是他也有怕的东西呀。比如红色的对联和红色的鞭炮,年兽的嘴很大很大,就像个黑洞,身上黑黑的`所以当代人就把竹子烧得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就会把年兽给吓跑,所以过年就要放炮。

  30晚上时针指到12点,一瞬间噼里啪啦一阵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响起来,家家户户都开始放鞭炮了,天空出现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有的像菊花,有的像桃花……五彩缤纷的烟花,把天空装扮的真美丽呀!

  无论春节那些日子是怎么过的?每当想起她,我不禁为中国传统文化魅力而感到自豪。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3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端午节在中国历史上,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端午节有着许多习俗,比如: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草……

  在我的印象中,以往的端午节,都会吃粽子、插艾草。

  在端午节前一天,奶奶会先到街上去买糯米、猪肉、粽叶、大枣……先将猪肉用酱油和盐腌制好,再煮熟,再将糯米进行同步操作,之后,奶奶用漏斗把糯米和猪肉块放进去,然后加上一颗大枣,把粽子用丝线缠绕,放入水中小火煮一夜,再向艾草插入门前,在我很小的时候是听奶奶说这样可以避邪,防止鬼怪入侵,也能让插艾草的这家人百毒不侵,我听了觉得很新奇。

  端午节到了,还在床上的我就能闻到楼下的粽子的阵阵清香,我赶忙洗漱完走到楼下,大锅上热气腾腾,白烟袅袅,绿油油的粽子映入我的眼帘,使得我不得不大口称赞,我急忙拨开粽叶,软软的糯米便透了出来,咬的第一口我便吃到了肉,肉旁边的糯米十分鲜甜,我终于意识到了,肉旁边的`糯米就是这个粽子的好吃的所在,这糯米进入了我的味蕾,慢慢的滑入了食道……

  我细细品尝着这一口,仿佛回味到屈原所在的战乱时期,想到了那个时候的人们一点粮食都吃不到的样子,这粽子的味道好像有点凄惨而悲凉,我又想到赵国战败,屈原那痛苦的样子,我不禁感到惋惜。

  今天我们的一切都来之不易,请大家珍惜现在的时光。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4

  提起腊八粥,谁不想早上起来就来个两大口呀——那偏香芋紫的诱人色彩,嚼起来QQ弹弹的桂圆,一咬就碎了的红豆和莲子!

  腊八粥的食材非常丰富,里面有小米、红枣、莲子还有糯米等。奶奶从腊二十八早上6点就开始煮腊八粥了,刚进灶房,就能看见灶里一直在向外吐烟。奶奶过一段时间就进来看一看灶,灶盖打开时,整个灶方都有着腊八粥的香气。粥在灶里沸腾着,小气泡一个接一个的往上冒,脸一凑过去,整张脸就全是水蒸汽了,湿湿润润的。

  已经煮了一个小时了,奶奶抓来了一把枸杞放进了灶里,我一次又一次地看到灶里在向外吐气,肚子里的馋虫都要跑出来了。趁奶奶不在,我偷偷喝了一口,结果粥还没熟,反倒把我的舌头给烫红了。“咔”,木门被推开了,是奶奶!我连忙把灶盖抓起盖回了灶上,奶奶一眼看穿:“偷喝了吧?”我点了点头,“哈哈,就知道你这只小馋鬼!”“可是,奶奶你看,我的舌头都烫红了呀!”我仍嚷嚷道。“叫你不要那么急,还好没熟,不然现在喝了,中午什么都吃不下嘞!”奶奶指责道。过了大概三小时,香喷喷的腊八粥就出灶了。

  爷爷端来了一盘他最爱的白切羊肉,奶奶知道我喜欢吃甜的,把我那碗腊八粥放了两勺白糖,刚入口,黏黏的、滑滑的`,各种干果也都入口即化,一抿就碎,粥里的糯米软软糯糯的,真美味啊!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5

  在元宵节前一天的晚上就开始。晚上八点整,“老爷”出庙,十几个穿白色的衣服的人就在“老爷”的后面跟着。“老爷”身高一米,长四分米,宽三分米,穿着金色的`衣服,带着红色的斗风,在四个人架的轿子上,真是威风十足。当“老爷”经过时,家家户户都会放鞭炮。当架“老爷”的人要换时,先要把鞭炮放响。然后在换人。每隔四个小时,就换一次人。每隔四个小时,就会有人送来饭。

  通过我的介绍,相信大家也有点了解了吧。如果有兴趣的话,我可以做你的导游,为你服务,让你亲身体验一下。

  家乡有许许多多的风俗民情,如新年之夜十二点整,一起放鞭炮;元宵节,三天三夜架“老爷”满街跑;端午节全家一起吃饭,一起划龙舟……今天,我向大家介绍家乡元宵节,三天三夜架“老爷”满街跑吧。

  有一次,我因好奇心太强,就走过去摸了一摸“老爷”的头和脸。谁知,被爷爷看见了,接着我就被爷爷拉到“老爷”前两米处,然后,爷爷让我跪在地上,向“老爷”请罪。请完罪后,爷爷训斥了我:“老爷”,是神,不能乱摸、乱碰。”听完爷爷的话后,我转身往后看,看了“老爷”一眼,心里想:“老爷”真有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架“老爷”的这种风俗民情表面上是一个快乐的活动,但实质里却是一个严肃、认真的民俗。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6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习俗。我要介绍的习俗是家乡新年时的过庙会。

  新年,大家都不陌生,但新年的时候家乡都在干什么呢?我们家乡新年的时候会过庙会。

  过庙,乡称“赶庙”,“赶会”。在新年的时候,家家都会穿着新衣到庙会上去看一看。小孩子们去了,像撒了欢一样,庙会上有各种稀奇的玩意儿,孩子们走到这,停一停,走到那儿,睁大眼睛瞧一瞧。一切事物在孩子们眼里都变得稀奇古怪。大人们则是互相聊一聊今年的'收成怎么样,非常热闹。

  河北庙会的习惯由来已久,甚为普遍。以前河北一年就有72次庙会,旧时的庙会很复杂,有的还带着较浓的宗法观念和封建迷信色彩。而现在,人们将庙会当成了一种“旅游”和自我娱乐场所。像高跷、狮子、龙灯、旱船、跑驴、竹马、杂技、武术等绚丽多彩的民间艺术形成,多在庙会期间表演。同时,各地的“过庙”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各自的特点,比如:安国药王庙会,张北骡马大会,涉县娲皇宫奶奶庙会等。

  过庙既进行了物资交流,又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7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自古以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每家每户都会按照当地的习俗去吃年夜饭、守岁、拜年。而我认为最好玩、最有趣的事就是贴春联。

  春联,据说是起源于古代的桃符,最初的用意是保安的,但是由于时代转变,才渐渐演变成如今我们常见的红对联。

  大年三十晚上,吃完美味可口的年夜饭,我和爸爸便下楼换上新的对联。

  首先贴首联,我刚要把胶带横七竖八的.贴在对联的前面时,爸爸拦住了我:“不行!这样贴不仅不美观,还不牢固,很容易让春联掉了。”说完,便拿过我手上的胶带。那应该怎么贴才能贴得既牢固又美观呢?”我疑感不解地着爸爸。只见爸爸双手拿着胶带,将有粘性的一面朝上,用手指把胶带两角像包粽子一样向里对折,再粘在对联反面的一角上,接着又再在其余三个角上也贴上,再挂在墙上,一个张对联就贴好了。我好奇地碰了碰,拉了拉,竟然真的没有掉!我也没闭着,赶忙把其他对联都贴好了。最后爸爸拿起福字,准备像以往一样倒着贴,我马上说道:“爸爸,今年我们正着贴吧!因为这样福字不歪,财源进来嘛!”爸听了我的话,点了点头,笑嘻嘻地贴好了福字。

  这一次过年,是我最开心的一次过年,因为,它让我知道原来贴春联也有技巧和学问啊!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8

  我盼望的春节一步一步向我走来,街上的小吃,总能迷倒正在玩耍的孩子,四川的春节很特别,它和其他地区截然不同,今天,我就带领大家走入四川的春节。

  一走入四川的小吃街,便能闻到浓浓的辣椒味,街头巷尾的小吃个个都是火红的,麻辣的,代表着四川独有的味道!巷尾老爷爷家的麻辣兔头可是当地非常有名的'小吃,听妈妈说那可是火了整整20年的美食,老爷爷的叫卖声吸引了许多外地的游客来到这里,吃完还不忘打包带走,回去带给自己的亲朋好友。

  四川的火锅是风靡世界的美食,同时也馋住了某些人的嘴巴,无论是寒冬或是盛夏,勤劳热情的四川人民都喜欢围坐在火锅旁,哪怕汗流浃背也定要美美的吃上一顿,一阵阵笑声若隐若现。锅中沸腾的花椒辣椒和牛肉丸子不停地翻滚,如同跳舞一般,让人垂涎欲滴,可每次都能从我的筷子上正大光明的溜走……。路边,张大爷悠闲地吹着口哨,空气中弥漫着火锅的香气,小狗在四周徘徊,巷子口卖的粘牙糖那可是我的最爱,令我印象深刻,每次回到老家都要买上几个!那些有名的店铺门口总是悬挂着红红的大灯笼,再配着一串串火红的辣椒,还有的门上贴着财神爷和山水画,那些倒贴着大大地“福”字,处处都体现着“年”的味道。

  家乡的春节就是这样,每次回到老房子就能联想起家乡的无比美好,虽然时代变化很快,可是家乡的热闹和思念却永存下来,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它的年味总能令我念念不忘!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9

  盼呀盼,新年终于到来了。欢乐的气充盈着我们家,整个家里的样子经过一番打扫焕然一新,我写的`新对联贴在了门口。当然,来我们家拜年的人也络绎不绝,这也为我们家增添了不少喜庆气氛

  不过,我发现一个问题:来我们家拜年的人吃剩的糖纸会四处乱扔,妈妈却不劝阻。我向妈妈提出了心里的疑惑,还自告奋勇地去拿扫把。妈妈却一把拉住:“我不要去扫这些糖纸,这个不能扫!”不能扫地?真是奇怪。我理直气地反问道:“妈,我们家‘扫房’时不是弄得平干净净吗?要是这么个脏样来待客怎么能行?”

  妈妈语重长地说:“这个就是不能扫,至于为什么,你自己上网去查吧!”

  于是,我真的去网上找到了答案:原里糖纸代表着财气,如果扫出门,就相当于把财气扫出了门,所以不能扫糖纸。

  我还在网上找到了过年的多项禁忌,比如初一不能喝粥,因为这代表一年四季穷苦,是不吉利的;比如不能吃红薯,因为这代表着眼睛会出火毒;比如过年不能吃药,这个像象征着这一年会疾病缠身。还有一些言语上的禁忌,例如有船的家庭新年时不可以说“翻”这个字,因为这会让船翻掉……

  原来,过年也有不少学问,只要你用心发现,就能发现它的乐趣所在。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0

  端午节的前一天,妈妈就做好粽子。先要准备粽子的馅子,馅子各种各样,有花生馅的,红枣馅的,菜馅的,肉馅的;要准备好芭蕉叶子,洗净叶片,并将它剪成匀称的叶条。妈妈将糯米蒸熟,将芭蕉叶一卷,放入熟透的糯米饭,用手稍微一压就粘在一起,拿出花生红枣菜肉馅儿按入饭团里面,随后缠成一个菱形,用丝线一捆,小小的粽子就在妈妈的手中诞生了。包好的粽子一蒸,取出来就可食用了。撕开叶片,里面露出白白的`饭团,还可隐约看到馅儿的微红。此时的粽子,不但有饭团的味道,还夹杂着芭蕉叶淡淡的清香。吃在口里清凉还带点微微的甘甜,是饭后最好不过的点心。

  端午节的早晨,爸爸要趁早去砍那些还挂着晶莹露珠的艾叶,选出鲜绿的艾叶,挂在门楣上。爸爸说,艾叶越绿,它的气味就越浓郁,就越能清新空气。端午节那天,屋子里弥漫着奇特的清香。妈妈说待艾叶干了,可以用开水泡了喝,那样可驱五毒,治百病。每次端午过后,妈妈就泡一壶,让全家分着喝。艾叶水虽良药苦口,可苦涩得难以下咽,在妈妈面前勉强喝一口,妈妈一转身我就吐出来。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1

  一到过年的前几天,老家的村庄里总是热闹非凡,因为大家都聚集在一户人家里,准备轮流打糍粑。

  奶奶排到最后,所以前面我只在别人家看看做法,偶尔帮一点小忙,步骤还挺简单:把蒸了五到六个小时的糯米倒入一个很大的石窝子里,请村里的二到三个壮汉,分别拿着又粗又长的木棍,一般都是两个人砸,因为这样更有序,有时嘴里还唱着歌,特别有气氛。当糯米砸到没有一颗糯米的时候,就可以不砸了,这下糯米,可不粘石头,全粘到木棍上了,一个奶奶用绳子将粘在棍子上的糯米弄到了一个装很多面粉的框子里,这下,上面粘了面粉的糯米团算是被征服了,不再那么粘了。现在开始分工啦!一人把糯米团分成几个小团,要均匀,再请几个人,把小团放入模具中,也可以在把小团子放进模具之前,先放松柏叶,这样正吉祥,这小团子必须要非常用力压。这样才能有印子出来,最后在糍粑的正中间点上可以吃的颜料,糍粑便做好了。

  刚打出来的糍粑可以生吃,也可以用糖煎糍粑,煎到焦黄就可以吃了,一口下去,甜甜的,香香的,这可是过年的时候,我最爱吃的`美食,不仅是我们家的大人还是小孩,别人家的大人还是小孩都特别爱,最爱的还是糖煎糍粑。

  这糍粑,象征着团团圆圆,也代表甜蜜的生活,吃着糍粑,我觉得我自己好幸福!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2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虽普天同庆,可各地的风俗不同。我是泰州人,咱们的春节可有趣了!

  春节前最重要的是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家里的三大姑、八大姨,所有的亲朋好友都会聚在一起。除非有重要的事,即使身在异乡,也会赶回来,好聚一场。酒桌上大家互相祝福,人人脸上绽开了打心眼里的笑容。

  泰州人的新年离不开鞭炮,在天刚朦朦胧胧透出一点光亮时,鞭炮声就已经响彻天空。它成了人们大年初一起床的闹钟。看向窗外,家家户户的灯都陆陆续续亮起来,穿新衣,戴新帽,双手拱起敬菩萨。之后便是全家总动员,每个人都忙得不亦乐乎。白花花的'糯米粉,绿油油的馅料,包在一起,下锅。当听到“咕噜咕噜”的声音时,早晨的第一道美味—汤圆就出锅了。愿新的一年里阖家团圆,幸福美满。

  太阳升起,第一缕阳光洒落在大地时,人们更加忙碌起来。人们在家里纷纷热情迎接前来拜年的亲朋好友。小孩子们总是不约而同地排成一个小队,挨个儿去拜年,回来时总是收获满满,衣兜里被揣满了各种各样的甜美的糖果。有些好友相隔虽远,可情谊深如桃花潭水一般,纵使开几十分钟的车,也要去会友拜年。到了下午,电影院便成了人流众多之处,春节档的电影,往往会给人带来欢乐。夜幕降临之时,更是孩子们最兴奋的时候,个个拿出最大最好的烟花,一时间,烟花胜过了月光,在那一刻为漆黑的天空布上一朵又一朵绚丽的繁花。

  春节就这样短暂而快乐地度过,成为了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光。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3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们邵阳的春节也是如此。祭灶神,扫灰尘,杀年猪,打糍粑,煮年根。

  从前每家每户都会养几头猪,过年的时候杀一头来煮年根。现在和以前不一样啦,农村离养猪的很少,外婆去市场上买了几十斤猪肉,把猪肉切成大块,把上面的毛用烧红的铁烫干净,再杀几只鸡处理干净后,和肉一起放到一口大锅里,用柴火煮着。等绕组到可以把筷子插进去后就差不多了。拿一个不锈钢的.大盆装着放到堂屋门口,再倒上三杯酒,点上三柱香烧一些纸钱,再放一挂鞭炮。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我不经感叹,原来的条件艰苦却不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现在经济条件变好了。我们更要好好学习,让生活蒸蒸日上。

  传说是因为以前农耕社会不发达。杀猪杀掉自己养的猪,割肉拿去集市上卖过年的肉,但是当时的人都很贫困,所以只有在一年一度的春节才能吃到肉。固始春年跟流传下来的传统民俗是主年庚。

  主年庚一定离不开杀年猪,以前每家每户都会杀年猪,那时的猪养一年只有近百斤,是吃草长大的,所以比现在的味道要好很多,杀的猪肉用来煮,肉跟猪血都给邻居们分一碗。年味是真的非常非常的浓。

  现如今春节的年味越来越淡,只有一小部分人坚持传统,大部分把春节当做一个普通的假期,所以我们要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4

  这一家子四口人坐在饭桌前,桌上丰盛的年夜饭散发出迷人的香味,火锅里沸腾的猪排也在诱惑着桌前的人。四口人一边吃,一边说笑。姐姐运气好,一下子夹了个鸡翅膀,妈妈打趣道:“吃了鸡翅膀好会梳头。”淘气的妹妹放弃夹着的猪尾巴,将目标转移到姐姐身上,眯缝着眼睛:“唉,原来你把鸡翅膀都独占了,怪不得我不及你会梳头。”“你也不错呀,吃了猪尾巴也就不会流鼻涕了。”鸡翅膀长了脚的飞到妹妹的碗里。一家人大笑。,快乐和温馨在昏暗的灯光下弥漫。

  时钟已敲响了八点,一家人散了席。收的收碗,洗的洗盘,和谐的分配竟使这碗盘也发出叮当的.赞叹声。(《团年饭》曹芳媛)

  “啪啪啪……”鞭炮此起彼伏地响起来。“喔,过年啦,过年啦!”孩子们跟着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跳进跳出。父亲和叔伯忙着贴春联年画,母亲和婶婶忙着端菜上桌。平日里怕吵闹的爷爷奶奶坐着看着,脸上写满幸福。屋子里洋溢着节日的快乐气氛。

  “开饭了,开饭了!”随着这声吆喝,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涌向餐桌。速度有快有慢,让人联想到物体的分子作无规则运动时的状态。

  “菜好吃呀,到底是儿媳做的呀!”爷爷啧啧称赞道。奶奶也微微点点头,表示赞许。夫唱妇随,爷爷奶奶还是恩爱得很哩。面对满桌的好菜大伙可毫不留情,拿起筷子就风卷残云地大干起来。吃的吃,喝的喝,桌子上热火朝天,犹如节日的盛会。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5

  在辽阔无垠的草原上,一直以游牧为生的蒙古族,有着一个一年一度盛大的集会——那达慕。

  没来过内蒙古,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没吃过牛肉干,没看过那达慕。那达慕一开始只是为了祭祀山神,路神,也就是祭敖包,后来经过长期发展成为了现在的那达慕。

  由于我生在内蒙古,所以经常领略那达慕的盛况。那达慕那天,商贩云集,吆喝声四起,我混在人流里,不断有人对我微笑,拉着我推销他们的商品,人们热情高涨,有许多准备上场的人在场上拉着马转来转去,那天天气好极了,阳光明媚,万里无云,似乎也在为那达慕的开展表示祝贺。商铺出售的商品应有尽有,小到饰品珠宝,大到古董文玩,太阳伞。

  可那达慕的高潮不止于此,民族表演,竞技,更让原本就热情的人群更加激动。一般的那达慕可以持续三四天,第一天主要是开幕式和民族舞蹈,马上杂技表演,人们的'鼓掌声一浪高过一浪。

  竞技同样很受观众喜爱,小伙子们表演赛马,摔跤,射击,场上激烈极了,场下也毫不逊色,掌声四起。场上的运动员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给人一种蒙古族特有的豪爽感。

  总而言之,那达慕是蒙古族特点和文化的表现,也是一种传递文化的方式。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的风俗02-27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03-12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06-18

家乡的风俗初中作文03-25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09-27

家乡的风俗叙事作文11-19

家乡的风俗叙事作文10-15

家乡风俗小学作文06-18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07-29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