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

时间:2020-11-23 13:20:40 1000字作文 我要投稿

实用的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集锦6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集锦6篇

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 篇1

  独立金秋,群山绵延,菊花怒放,纸鸢漫天,放飞金色梦想。

  在那连绵不绝的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一个个流传至今的传统节日化作无数晶莹的浪花,翻滚而来,其中李东阳的一句“万古干坤此江水,百年风日几重阳”见证了重阳佳节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众所周知,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从古至今,重阳节在人们心中早已生根。孟浩然的“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的豪爽,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思念,李清照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哀伤,如此名篇数不胜数。今天,我们吃重阳糕,登最高峰,赏菊花,放纸鸢,敬老人,献爱心,体现了一代又一代人积极向上的精神接力。

  在那金色的秋日里,天高气爽,万里无云,人们结伴而行,攀登生命高峰。一步步的艰难攀行,一次次的勇往直前,重阳节给了亿万炎黄子孙一次展现自我的机会。立于山顶,俯瞰脚下,祖国的大好河山尽收眼底。金色的果实是农人一年劳作的汗水结晶,金色的落叶装点了群山大地,诠释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无上的人生价值。瞧,远处的孩子们正在放飞他们“亲手制作”的纸鸢。五彩缤纷的纸鸢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这是孩子们金色的笑脸,金色的理想,金色的心。

  金色的秋风带来丝丝凉意,凌霜不屈的菊花也在悄悄的绽放。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俗的组成部分。菊花是寒秋之魂,自古以来被看作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它与梅、兰、竹并称为“四君子”。唐代诗人元稹的《菊花》一诗“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就精辟地道出菊花神韵清奇的特点。菊花有的形神一体,风流潇洒;有的群芳簇拥,体态婆娑;有的玲珑俊秀,生动传奇。重阳节给我们的不仅是视觉上的欣赏,还是精神上的升华。“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吟出了南宋诗人郑思肖对菊花那种坚持正义、矢志不渝精神的赞美之情。菊花还是长寿的象征,让我们在这重阳佳节里向长者们献上金色的菊花,道出自己金色的祝愿。

  金色的秋天也给老人们带来了长寿与活力。每逢重阳佳节,敬老院里人流如潮,热闹非凡,我也有幸能身临其境。那天清晨,往常静谧的小巷一改常态,脚步声、欢笑声在院子里荡漾起伏。原来是重阳佳节热心的人们都来看望这些孤寡老人,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我也赶去四宜糕团店买重阳糕以赠老人。门口大红的灯笼,里面朱红的雕梁画栋,张显这节日的喜气,这是老人们的金色假日。提着糕团,我快步走到敬老院,里面早已是人山人海。人们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物,带着自己最真挚的祝福,与老人们共度佳节。我急忙献上热乎乎的重阳糕,软软的甜糕是爱的传递。老人们那些饱经风霜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正如窗台上那株迎风怒放的黄菊。

  金色的重阳,带给我们金色的希望,奋斗的汗水,浇灌祖国壮丽的河山。让我们将爱传递下去,让爱之芳香沁满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 篇2

  独立金秋,群山绵延,菊花怒放,纸鸢漫天,放飞金色梦想。

  在那连绵不绝的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一个个流传至今的传统节日化作无数晶莹的浪花,翻滚而来,其中李东阳的一句“万古干坤此江水,百年风日几重阳”见证了重阳佳节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众所周知,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从古至今,重阳节在人们心中早已生根。孟浩然的“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的豪爽,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思念,李清照的“莫道不*,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哀伤,如此名篇数不胜数。今天,我们吃重阳糕,登峰,赏菊花,放纸鸢,敬老人,献爱心,体现了一代又一代人积极向上的精神接力。

  在那金色的秋日里,天高气爽,万里无云,人们结伴而行,攀登生命高峰。一步步的艰难攀行,一次次的勇往直前,重阳节给了亿万炎黄子孙一次展现自我的机会。立于山顶,俯瞰脚下,祖国的大好河山尽收眼底。金色的果实是农人一年劳作的汗水结晶,金色的落叶装点了群山大地,诠释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无上的人生价值。瞧,远处的孩子们正在放飞他们“亲手制作”的纸鸢。五彩缤纷的纸鸢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这是孩子们金色的笑脸,金色的理想,金色的心。

  金色的秋风带来丝丝凉意,凌霜不屈的菊花也在悄悄的绽放。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俗的组成部分。菊花是寒秋之魂,自古以来被看作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它与梅、兰、竹并称为“四君子”。唐代诗人元稹的《菊花》一诗“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就精辟地道出菊花神韵清奇的特点。菊花有的形神一体,风流潇洒;有的群芳簇拥,体态婆娑;有的玲珑俊秀,生动传奇。重阳节给我们的不仅是视觉上的欣赏,还是精神上的升华。“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吟出了南宋诗人郑思肖对菊花那种坚持正义、矢志不渝精神的赞美之情。菊花还是长寿的象征,让我们在这重阳佳节里向长者们献上金色的菊花,道出自己金色的祝愿。

  金色的秋天也给老人们带来了长寿与活力。每逢重阳佳节,敬老院里人流如潮,热闹非凡,我也有幸能身临其境。那天清晨,往常静谧的小巷一改常态,脚步声、欢笑声在院子里荡漾起伏。原来是重阳佳节热心的人们都来看望这些孤寡老人,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我也赶去四宜糕团店买重阳糕以赠老人。门口大红的灯笼,里面朱红的雕梁画栋,张显这节日的喜气,这是老人们的金色假日。提着糕团,我快步走到敬老院,里面早已是人山人海。人们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物,带着自己最真挚的祝福,与老人们共度佳节。我急忙献上热乎乎的重阳糕,软软的甜糕是爱的传递。老人们那些饱经风霜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正如窗台上那株迎风怒放的*。

  金色的重阳,带给我们金色的希望,奋斗的汗水,浇灌祖国壮丽的河山。让我们将爱传递下去,让爱之芳香沁满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 篇3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习俗。下面我就来介绍一种“登高”习俗。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有人丧命,这些百姓受尽了折难。它也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恒景自己病倒了愈后,他辞别了妻儿,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害[注:替百姓除祸害。]。他四处访师寻道,最终在一座最古老的山,找到了一个法力无边[注:法力:佛教中指佛法的力量;后泛指神奇超人的力量。佛法的力量没有边际。比喻力量极大而不可估量。]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终于找到了那个神奇法力的仙长,从此恒景刻苦练出了非凡的武艺。一天仙长把恒景叫来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恒景回到家,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突然闻到香和酒气,便戛然止步,这时恒景手持宝剑几个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重阳节便被做为老人节。

  这使我也有所感受,在这一星期天中,我们老师让为自己的长辈洗一次脚或洗一次头等。我突然心血来潮[注:来潮:潮水上涨。指心里突然或偶然起了一个念头。],准备,在星期天给来我家串门的姥姥洗一次脚。

  “灿灿,灿灿……”哦,我姥姥来了,我赶忙把姥姥请进屋里。赶紧把妈妈叫来。趁着妈妈与姥姥交谈这来之不易[注:来之:使之来。得到它不容易。表示财物的取得或事物的成功是不容易的。]的机会,赶忙拿来盆子,倒了一些热水,一摸水,呀,烧死了!我又倒了一些凉水,哎,又凉了。此刻,想起了“永不气妥”这个词,顿时提起精神,又倒了一些热水,这会算是差不多了。我又拿起肥皂和擦脚布。摇摇晃晃的端到姥姥面前说:“姥姥,马上就要过重阳节了,我今天特意为您洗一次脚。”姥姥说:“呀,灿灿真的是长大了,懂事了,姥姥为你感到骄傲啊!”我把姥姥的脚放入水中,泡了一会儿。又用肥皂把脚周围搓了一遍,在用清水冲洗。连续重复几次,就差不多ok了!但是,当我摸到姥姥脚跟时,有什么扎了我一下。我一看,原来是一层厚厚的茧子。我想起姥姥操劳日久,每天洗衣,做饭。便更加仔细的去洗脚了!洗完后,望着姥姥干净的脚,喜出望外[注:望:希望,意料。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姥姥和妈妈都欣慰的笑了!

  这一年的重阳节让我过的很充实,很完美!即使在平时,我也会多多的为长辈做事。为什么呢?因为我是一名少先队员!

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 篇4

  独立金秋,群山绵延,菊花怒放,纸鸢漫天,放飞金色梦想。

  在那连绵不绝的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一个个流传至今的传统节日化作无数晶莹的浪花,翻滚而来,其中李东阳的一句“万古干坤此江水,百年风日几重阳”见证了重阳佳节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众所周知,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从古至今,重阳节在人们心中早已生根。孟浩然的“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的豪爽,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思念,李清照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哀伤,如此名篇数不胜数。今天,我们吃重阳糕,登最高峰,赏菊花,放纸鸢,敬老人,献爱心,体现了一代又一代人积极向上的精神接力。

  在那金色的秋日里,天高气爽,万里无云,人们结伴而行,攀登生命高峰。一步步的艰难攀行,一次次的勇往直前,重阳节给了亿万炎黄子孙一次展现自我的机会。立于山顶,俯瞰脚下,祖国的大好河山尽收眼底。金色的果实是农人一年劳作的汗水结晶,金色的落叶装点了群山大地,诠释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无上的人生价值。瞧,远处的孩子们正在放飞他们“亲手制作”的纸鸢。五彩缤纷的纸鸢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这是孩子们金色的笑脸,金色的理想,金色的心。

  金色的秋风带来丝丝凉意,凌霜不屈的菊花也在悄悄的绽放。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俗的组成部分。菊花是寒秋之魂,自古以来被看作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它与梅、兰、竹并称为“四君子”。唐代诗人元稹的《菊花》一诗“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就精辟地道出菊花神韵清奇的特点。菊花有的形神一体,风流潇洒;有的群芳簇拥,体态婆娑;有的玲珑俊秀,生动传奇。重阳节给我们的不仅是视觉上的欣赏,还是精神上的升华。“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吟出了南宋诗人郑思肖对菊花那种坚持正义、矢志不渝精神的赞美之情。菊花还是长寿的象征,让我们在这重阳佳节里向长者们献上金色的菊花,道出自己金色的祝愿。

  金色的秋天也给老人们带来了长寿与活力。每逢重阳佳节,敬老院里人流如潮,热闹非凡,我也有幸能身临其境。那天清晨,往常静谧的小巷一改常态,脚步声、欢笑声在院子里荡漾起伏。原来是重阳佳节热心的人们都来看望这些孤寡老人,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我也赶去四宜糕团店买重阳糕以赠老人。门口大红的灯笼,里面朱红的雕梁画栋,张显这节日的喜气,这是老人们的金色假日。

  提着糕团,我快步走到敬老院,里面早已是人山人海。人们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物,带着自己最真挚的祝福,与老人们共度佳节。我急忙献上热乎乎的重阳糕,软软的甜糕是爱的传递。老人们那些饱经风霜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正如窗台上那株迎风怒放的黄菊。

  金色的重阳,带给我们金色的希望,奋斗的汗水,浇灌祖国壮丽的河山。让我们将爱传递下去,让爱之芳香沁满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 篇5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各地流传着许多重阳风俗,其中最普遍的是吃“重阳糕”了。重阳节吃重阳糕风俗在北宋已十分盛行。据《东京梦华录》说:当年汴京(今开封市)城内,重阳“前一二日,各以粉面蒸糕馈送,一插剪彩小旗”。南宋时,重阳糕已成为时令佳品在店肆中供应,“此日都人店肆,以糖面蒸糕,插下彩旗,名曰‘重阳糕’”(《梦梁录》)。

  定九月九日为重阳节一般认为开始于汉代。据周处《风土记》)说“九月才日……俗于此日,折茱萸以插头,言避恶气而御初寒。”又说:“以重阳相会,登山饮菊花酒,谓之登高会,又云茱萸会。”关于重阳节和重阳风俗的起源有这样一个有存的故事:汉代恒景随《易》学大师费长房游学多后。一天,费大师对徒弟说,九月九日你家里有大祸临头,你必须立即回家,叫家里的人用茱萸系在臂上,举家登高。果然九月九日这一天恒景家的家畜全部瘟死,而恒景及家人听师言而得幸免(事出《续齐谐记》)。

  实际上重阳为节起源于汉代的道学。道家奉为经典的《易经》中把阳爻“九”是“阳”和“阳性”的代词,所以古人称九月为“阳月”,九日是“阳日”,九月九日是两阳重叠,因此叫作“重阳”。阳为刚,重阳为二刚相逢,道家称之“二刚相克”而被视作“厄日”,也产生了解脱“厄日”的方法,所谓登高插茱萸仅是解脱“厄日”方法之一种。

  茱萸是一种落叶乔木,有山茱萸、吴茱萸、食茱萸之分,其味辛辣,是中药的常用药材之一,也可用于食品中的调味品。记录的唐诗中提到重阳插茱萸风俗有数十处之多:“学他年少插茱萸”(朱放),“茱萸插鬓花宜寿”(王昌龄),“舞鬟摆落茱萸房”(白居易),“强插茱萸随众人”(杨衡),而杜甫“明年此会知谁处,醉把茱萸子(仔)细看”(《九日兰田崔氏诗》)和王维的“遥知兄弟维登高处,遍插茱萸随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至今还是脍炙人口的唐诗名句。从这些诗文中可以看出唐代重阳节已演变为文人学士登高赏秋,结社吟诗的节日,原来插茱萸驱邪的风俗也一变为远离他乡的游子遥思兄弟父母的日子。“世路山河险,君门烟雾深。年年上高处,未省不伤心”(刘禹锡《九日登同》诗)。

  宋代,重阳节登插茱萸又演变为登高吃重阳糕风俗。据说,重阳节吃重阳糕风俗是出于文人的笔墨官司。宋人宋子认为刘禹锡作《九日登高》诗,本来想写“年年上糕处”,但当时经典中没有“糕”字,被迫写作“高”字。他还作诗嘲笑说:“刘郎不敢题糕字,虚负诗中一世豪”(事见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实际上以粉面蒸糕唐代已出现,不过并不是重阳节风俗。宋代,城市经济逐渐繁荣,都市出现了独立经营糕饼食品的店铺,“糕”与登高之“高”谐音,于是吃糕逐渐代替登高风俗。店主们为招揽生意。,又仿“插茱萸”故事央每块糕上插上一而小彩旗以代替“茱萸”,专门在重阳节前出售,美其名曰“重阳糕”。可见重阳糕是宋人依照汉唐故事设计的食品新产品,它既融合了古代重阳风的习惯,又是一种精美的节令食品。古人独具匠心的食品设计不也值得今人学习吗!

  “蒸出枣糕满店香,依然风雨古重阳。百工一钦登高酒,灯火鸣机夜作忙。”重阳节多吃重阳糕,祝君事事如意,步步登高。

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 篇6

  说起来母亲已经去世十一年头了,除了她老人家的生日,每到重阳节我都会很自然的想起母亲来,这到不是因为菊花,而是因为每到重阳节,母亲总会给我们讲起的一个故事,它给我的童年留下了一个很深的印象。故事的梗概大约是这个样子的。

  有一位姓王的父女俩相依为命过日子,父亲只有一个嗜好爱喝酒,常和一帮酒友相聚赌酒。是一个著名的酒鬼。闺女很聪明,知书达理,人前人后从来对父亲恭敬有加,其父排行第九,小名为老九,人称王九。却被大家戏称为王老酒。但女儿从不称呼“九”这个讳字,甚至连九的同音字也有意避开不说。很懂得维护自己的父亲名誉。

  父亲对自己的宝贝女儿十分疼爱。平时听人夸自己的闺女懂得孝顺。也美滋滋的附和几句,一次在重阳节前大家喝的半酣时,和酒友又夸起闺女的聪明和孝顺,引得酒友不服,“你说侄女聪明孝顺,怎么证明给我们大家看看?”酒鬼父亲就又举了那几个嘴边上例子,结果大家都不服气,“说那不能算数,要证明侄女孝顺和聪明,得能答上来我们所出的题目,答上来我们不仅真服了她,而且送给你们父女俩一桌酒席。”双方打赌击掌,众人并告戒王老九不可预先泄密,大家挥手而别。

  重阳节的早晨,王老酒的几位酒友抬着一坛酒来到门口叫门,姑娘开门一看这几位的架势就愣住了,这时俩酒友上前答道:“我们两位一个叫张老酒,一个叫李老酒,二人抬着一坛酒,手里拿的是韭菜,今天本是九月九,特来请我九哥到酒花园里去喝酒。”二人说完瞪着眼睛看着姑娘的反应,姑娘略一沉吟就明白了,此刻,恰好装睡的王老九在屋里问道,外边是谁来了呀?她马上机智地答道,“是来人了,爸爸,咱家来了贵客了,两位长辈一个叫张三三,一个叫李四五,二人抬着灵丹曲,手里拿的是扁叶葱,今天恰是重阳节,几位叔父邀请父亲您到菊花园里去赴宴。”话音未落王老九已经得意的踱到门口,冲着几位老友哈哈一笑。而门口的几位老酒友无一例外的伸出大拇指,对姑娘的机灵赞不绝口。心服口服。大家摆上酒席,轮流为王老九有此孝顺和聪明的闺女敬酒。大家大醉一场。

  重阳节又到了,母亲早已不在人世,可这个故事蕴含的传统美德和做人的智慧,依然令人赞赏和回味。不知母亲讲这个故事时是有意还是无意,时至今日,这个故事还一直影响着我的价值判断和为人处事。直到今天我还会在重阳节上讲给孩子们和晚辈听,尽管他们提出了许多质疑和不屑,但我相信我们这个社会的道德和信仰的根基,肯定会因为这个故事的吸引力逐步降低的原因而被消弱。不知是否是故事的内在说教韵味太强了还是社会进步太快了?

  社会进步发展应该和道德意识同步得到提升,但现在这两者间联系的纽带似乎被生生的扭断了,在经济高速繁荣发展的今天,传统道德的退化和人们社会行为的失序不幸成为了我们要面对的事实。社会的经济发展繁荣若以道德信仰水平的降低为代价,这肯定不是好事,我们必须思考如何做出改变!

【实用的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集锦6篇】相关文章:

实用的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集锦10篇11-25

【实用】重阳节的作文800字集锦十篇12-22

实用的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三篇11-14

实用的重阳节的作文800字集合九篇12-30

实用的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集合9篇11-25

实用的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汇编8篇11-19

实用的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集合6篇11-17

实用的重阳节小学生作文4篇03-27

实用的重阳节小学生作文5篇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