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作文

时间:2024-01-24 15:44:48 语文作文 我要投稿

语文老师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老师作文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老师作文

语文老师作文 篇1

  我们班有个人很酷,三头六臂刀枪不入。他的要求有一点高,带着我们学会了知识,还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他就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张老师。他不仅是一个要求苛刻的.老师,还是一位幽默大师呢!有一天中午,我们班的“快嘴王”邓同学又管不住他的小嘴巴了,张老师发现后怒气冲冲地走过去把他揪了出去,只见邓同学从神气活现立即变成了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样子,同学们见了都暗暗发笑。 别以为我们张老师一直是这样凶的哦!他有的时候可幽默了,经常会逗得我们全班开心大笑呢!有一天下午上课,有的同学发困了,张老师发现了说:“我给大家讲个笑话吧。有一天,一个人的儿子死了,他的父亲一直说:爽啊!爽啊!......别人见了便问你儿子死了你还爽啊?他父亲又说:爽死了!大家便以为这位父亲是个神经病。原来啊他儿子的名字叫爽。同学们听了都大笑不已,再也没有人瞌睡了,都认认真真听课了。这就是我最喜欢的语文老师!

语文老师作文 篇2

  语文老师我想对你说谢谢!

  是您让我知道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闲安逸。可过上清闲安逸的生活谈何容易?在紧张繁杂的生活中,我从一本书中找到了片刻清闲。

  那是一个夏夜,明亮的月光穿过树枝照射在地上,形成一道道暗影。我伏在书桌前,正为考试卷子忧愁哀叹。这时候,姥姥慢慢走进来,递给我一本书,“来,看看。”这是本白皮书,上面三个大字“名人转”。我转过身,看到窗户栏杆在地上的影子,好像竹柏的影子,但愿它能带给我《记承天寺夜游》中的那片刻清闲。

  翻开书,我被书中贝多芬的故事深深吸引住了。他在用钢琴入迷地弹奏着,灵巧的手指在琴键上快速地挪动着。我整个身子都好像溶解在书中,好像我就静静地站在他身旁,端详他痴迷音乐的样子,聆听他扣人心弦的琴声,优美的音乐像一股涌来的活水,洗濯了我失意的心情,消除了我的焦虑不安。我的心随着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而时沉时浮,暂且忘记烦恼,避开紧张而繁杂的生活,这种感觉真是惬意,真是一种悠然的清闲!

  合上书页,我抬起头来看那明亮的月光,月光石那样清淡,地上树枝的影子似乎在翩翩起舞,让我想起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的诗句。哦,从落魄的失意到浪漫的`失意,也许只要抬起头来活着!我使劲回想《名人传》中的故事,贝多芬在失去听力后,不也是抬起头来呐喊“我要抓住命运的喉咙”么?

  片刻清闲,使我难忘。我从片刻清闲中驱散了心中的忧愁哀叹,换来了片刻的安宁平静。从片刻清闲中,我还重新拾起了曾经丢失的珍宝:自信,向上,抬起头活着。

  片刻清闲之后,我觉得自己像是又充满了力量和自信,于是,我把《名人传》藏在自己的枕下,重新做回到书桌前,熟练地拉开书包拉索,取出书本,摆在桌上。抖擞抖擞精神!片刻清闲之后,我要勇敢、自信地去面对生活中的挫败与挑战!

语文老师作文 篇3

  六年的时光一去不复返,我即将毕业了,回首六年的学习生活,有一位老师,她时而幽默,时而严肃,总喜欢给我们留一些出乎意料的作业,没错,她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这六年来,语文老师一直一丝不苟的教导着我们。她非常敬业,有好几次生病了,仍然坚持上班。她做起事来十分认真,她爱我们每一个人,我们也都爱她。有一句话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不正是来形容默默奉献的语文老师吗?

  我的老师,大家说您像园丁,可我更觉得您像我的父母,像我的朋友您的关爱总是那么无微不至。您用火一般的情感温暖着每一个同学的心房,无数颗心被您牵引激荡,您的背影凝聚着我们滚烫的目光

  刻在木板上的名字未必不朽,刻在石头上的名字也未必流芳千年,老师您的名字刻在我们的心灵上,这才是真正的永恒。

  您对我们严格要求,并以自己的`行动为榜样,这就是您在我心目中的伟大形象。啊!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唯有这光荣的名字,才有着像大海一样丰富的内涵!

  每次当我们考不好时,您总是鼓励我们说:“失败乃成功之母,人生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老师,您说的这句话一直萦绕在我心头,使我虚心拿起错题钻研。

  老师,谢谢您!在这六年里,您的爱如甘甜的泉水,滋养着我们,如清爽的春风,抚慰着我们稚嫩的心灵,老师谢谢您,我们爱您!

【语文老师作文】相关文章:

语文老师作文01-23

语文老师作文12-07

语文老师作文01-23

语文老师作文01-23

语文老师作文01-23

语文老师作文01-23

语文老师作文06-28

语文老师作文(精选)08-30

[精选]语文老师作文08-29

语文老师作文(经典)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