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作文

时间:2022-02-07 08:39:31 读后感作文 我要投稿

【实用】读后感的作文集锦七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后感的作文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用】读后感的作文集锦七篇

读后感的作文 篇1

  这是一本关于艺术的书。书中作者抒发了对中国历朝历代的陶瓷器皿、来自名山大川的奇石异卉、书画,及一些世界名画的欣赏和对几位艺术大师的议论。这些名画和大师们的作品,是人类艺术的瑰宝,他们栖身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中,被无数爱好者膜拜。

  本书的作者是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赵丽宏所著。之所以取名《灵魂的故乡》,全由作者对画家高更(油画大师,名画《山脚下》的创作者)离开他熟悉的繁华都市,在遥远贫穷的塔希提岛上找到了他所向往的艺术和人生。在常人眼里,这有点不可思议,但画家对他的选择致死不悔,他把在海岛上寻求到的欢乐与美定格在画布上,成为不朽的艺术。高更是在塔希提岛,可以说是贫病交加的客死他乡,但是人们在他的小屋门口看到一块牌子,上面是高更自己刻的字“快乐之家”。由此作者感慨画家找到了灵魂的故乡。

  “罗丹的两刀”这一章节中是这样写的。有人问罗丹:雕塑的诀窍是什么?罗丹回答:凿去多余的一切。这真是极其精彩、及其精辟的结论,高度概括了雕塑家的创作过程。然而、何为必要,何为多余,这也许要使所有的艺术家反复思索斟酌,甚至苦恼,罗丹自己也不例外。有时候连人的双手也成为多余,这似乎不可思议。罗丹用无数心塑成了巴尔扎克雕像,身披长袍的文豪高昂着雄狮一般粗狂威武的头颅,傲然面对着污浊的世界,长袍中伸出一双手,一双精细的、有力的、活灵活现的手,这双手写出了《人间喜剧》的手,曾使雕塑家花费了许多的功夫。然而当有人指出这双手和整个作品粗狂雄健的风格不协调时,罗丹毫不犹豫的削去了那双进行雕凿而成的手。这狠心而又大胆的两刀使《巴尔扎克》成为一尊独具魅力的不朽之作。

  罗丹的这两刀,使所有从事艺术创作者的人都得到了启示——为了得到艺术的完美,必须尽可能地删除一切冗枝赘节。有时候你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动了很多脑筋,留了许多汗水,却造就了一些节外之枝,写诗、作文、编戏、绘画,都会遇到这种情形。这时候,不妨学一学罗丹。如果发现赘笔而不愿意删除,那大概永远也成不了一流的艺术家。深思,难道只有艺术创作上是这样的吗?……大师说的`真好:凿去多余的一切。

  “圣母与民女”中说道: 达.芬奇500年前的预言在当时引起了整个世界的惊讶。现在看来并不是异想天开,人类的飞翔早已超越了地球。在达.芬奇的年代,还没有解剖学这门科学,人类对自己身体的了解非常可怜。达.芬奇冒着风险解剖尸体的故事,几百年来一直广为流传。在中世纪,这样的行为被认为是对上帝的冒犯或者是疯子行为。在黑暗中,年轻的达.芬奇就着微弱的烛光解剖尸体,研究人类的肌肉骨骼和身体的结构,需要何等的勇气和胆量。被解剖的尸体不会醒来,而正是因为对人类的构造有了科学准确的了解,作为一个现实主义的画家,他的作品中所展示的人物形体,可以说是无可挑剔。即使是在摄影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达.芬奇依然显示出了他的高超。很多画家可以根据照片把人的形态和肌肤描绘得分厘不差、纤毫毕现,然而和达芬奇相比,在真实这一点上,仍然看不出有多少高明之处。而对达芬奇而言,在他的时代能将写实的风格发展到这样,实在是一种了不起的发明和创造。这样的发明和创造,正是建立在科学的态度上。

  “谁不尊重生命,谁就不配有生命”达芬奇正是怀着对生命的尊重在进行着他的艺术创作。《蒙娜丽莎》是世人最为熟悉的一幅油画。但是与之媲美的还有《持花圣母》和《利达圣母》这两副作品。前者神秘、端庄,后者秀美。……

  每次翻开这本书都感觉是站在博物馆的巨作前,它告诉我有关这件作品的作者的经历、创作背景、作品的亮点……从中获得的不仅仅是美得感受,更是对艺术家创作精神的尊重、人格的尊重。

读后感的作文 篇2

  《历史深处的忧虑》是“近距离看美国系列”的第一本书。作者林达夫妇以信件的形式讲述美国现实生活中的故事,生动地介绍了美国法律、政治制度的思想原则,建立与发展过程,操作方式,历史价值以及为实行这套制度已付出的和将要付出的沉重代价。

  美国是当今世界的一个超级大国。以前,我对美国的印象仅仅停留在美国电影与各种旅游攻略上。除此之外,就是在历史课本上看到的独立战争、民权运动还有“自由与民主”。我从来没有仔细了解过这个超级大国是如何运作的。林达在书中所讲述的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我能够走进美国,了解它历史深处究竟有着怎样的忧虑。

  美国的自由早已从我爸那里听到了许多。比如“911”事件,当时碰巧在看电视直播的他对此是深有感触,每每提起自由与民主,他就要拿这件事发表长篇大论,仿佛这件事情必须和美国的自由挂上钩。我自己也对美国允许持枪和言论自由攻击宗教,最后导致极端行为的事件而感到十分疑惑。这不禁让我想问,美国的'自由究竟是有多自由?

  作者在书中给了我答案。“要想理解美国的自由,你得先看到美国的不自由。在欣赏美国自由的同时,我们所不能忽略的,是美国人为了自由所付出的代价。”在了解到美国人为了自由付出的代价后,我为他们对自由与民主的狂热追求感到不可思议。即便付出巨大代价,他们依然乐意用生命甚至是牺牲国家利益来换取自由与民主。

  自由与权利是密切相关的。而权利又与法律不可分割。书中提到了关于华人因为不了解当地法律,做了在中国人看起来十分正常的事情而被邻居举报,最终被指控“欺负儿童”的案例。美国警察的严格执法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你如果被指“贿赂警察”,那你可摊上大事了。还有许多案例和故事都让我对美国人极强的法律意识感到惊讶。因为和中国比起来,这种反差实在是太大了。中国人经常会以对错来判断事情,而美国人经常是以合法或不合法来判断事情。对于这个移民国家来说,确实是需要严格的法律才能治理好“文化大熔炉”。

  在大篇幅的有关辛普森案的介绍中,案件的来龙去脉、法庭上的精彩辩论、“无罪推定”和“陪审团制度”的解读、给美国带来的影响,还有相关的死刑在美国的发展历史,这些都让我大开眼界。公正、平等的法律精神令我十分敬佩,从美国故事中我对于法律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每一缕阳光下,都有一片阴影。就好像我身边那些移民到美国的同学,他们为了在自由的国度,实现自己的美国梦,付出了许多代价。不过这与美国和美国人民200多年来付出的巨大代价相比,只是冰山一角。愿他们能在新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归宿,实现自己的价值。

  其实就像照镜子一样,我现在也理解了中国为什么要推进依法治国与健全法制体系。虽然美国式的自由在我们身上并不适用,但是我相信未来的中国人民可以更自由、幸福地生活在这广袤土地上,历史深处的忧虑可以越来越少。

读后感的作文 篇3

  作者威廉格拉瑟博士是国际知名的心理学家,"现实治疗"理论的倡导者,"选择理论"的创始人,现任洛杉矶"威廉格拉瑟协会"总裁。自1955年以来,格拉瑟博士倾注了半生的精力专注于发展并修正"选择理论",一直到二十世纪末,他的理论终告确立,遂于1998年出版《选择理论:个人自由的新心理学》一书。随后,他除了致力教导世人运用这个理论来改善各种人际关系的问题,更全面改写旧著,本书即为其中之一。主要著作有:《没有失败的学校》、《每个父母都能快乐》、《每个学生都能成功》、《你在做什么》、《认同社会》等。

  这本书剖析了传统教学的缺失及其对治之道,协助我们了解选择理论的原理,提供实例说明如何将选择理论以学习团队模式激发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充满激情。作者主张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是一种自我选择,所有的行为都在于满足内在的心理需求或心理图像。他认为,教育最该关心的是那群不愿好好用功读书的贫困生。如何运用选择理论的概念,来帮助那些有着错误"学习图像"的.孩子,更新其学习图像,便是教师的责任。严格催逼一个无心学习的学生,并不可能让学生变得用功。教师必须要让学生相信,用心学习会带给他们需求的满足,他们才有向上的动力,这便是学习图像的转换。

  作者小时候就是一个很让老师头疼的学生,其中他将自己作为例子:我记得那时上学的第一天,我举手准备回答问题,她点我起来。我说出答案,她说:"你怎么会知道答案?我都还没问问题呢!"我很讶异,因为我确信她已经问过这个问题,但是我却看到她身边一张张茫然的脸孔。马上,换成我被吓坏了,心想糟了,看我干的好事!她是学校出名的严厉老师,接下来他会怎么对我呢?但是她只淡淡地说,我已经回答了她准备要问的问题的正确答案。接下来,就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下课后,她把我叫到她的办公室桌旁,我一点都不害怕,因为她面露好奇的表情,显然,她并没被我激怒。她温和地说道:"如果下次又有我还没问你就知道答案的问题,你可以随时举手告诉我答案,我不晓得你是怎么办到的?但这实在太神奇了!"我不太记得这种情况后来是否又发生,但我知道自己不懂读心术。在新学年开始,我预计会挨骂的时刻。却又老师这么挺我!或许这个意外的小插曲激起我探究人类心灵运作的兴趣。

读后感的作文 篇4

  学习完余世维老师《管理者的情商》,使我从一、什么是三Q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智商是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学习、逻辑、思考能力;情商是人际关系的运作激励信心,领导团队的作用力及热情;逆商是对逆境的反应,遇到困难怎么办);二、高智商低情商的一般现象及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改变,抗环境力差,不能适应环境;传统忠诚度瓦解,向心力低,不能委曲求全;传统的个体户时代已经过去,凡是要求团队效率,不能顾全大局;功利主义抬头,道德屈服于现实,不能领到群众);三、怎样正确认识运用情商(情商不是情绪的发泄,是对情绪的察觉与利用;察觉自己的情绪,善用别人的情绪);四,情商对管理者的重要性(领导者的三力:思考力、决策力、执行力);五,情商的`基本元素——诚实(认识自己,了解客户,投入工作);六,情商的最高风范,负起责任,培养自信。(直接面对问题,迅速解决困难;鼓励他人冒险,积极给予支持)这六个方面全面、深刻、具体领会了管理者的情商的重要性。使我认清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为今后的工作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现就个人的实际情况及工作表现结合学习的具体内容谈几点感想。

  一,认识自己。本人学历不高(高中毕业、湖北函授大学肄业),但一直虚心好学,从不墨守成规,出生于物资和文化生活都很匮乏的六十年代,踏入社会几十年,从事过多种行业,经历过工作、创业、婚姻感情等方面的失败,抗逆境的能力特别强,深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崇尚言行一致、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与人交往真诚热情、直言不讳,不善于阿于奉承、溜须拍马,嫉恨两面三刀,阴奉阳违;做事竭尽全力,一丝不苟,力求完美,敢于付出,乐于奉献;以企业、团队利益为重,不在乎、不计较个人得失。敢于承担错误与责任。

  二,了解他人。本人加入大北农已三年有余,为了融入集体和团队,我从没放松过学习,无论是企业文化还是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也许是本人深知时间的宝贵与成功的机会不多的缘故,在工作中始终有一种使命感、紧迫感、危机感,把行动、立即行动、马上行动看得相当重要,虽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但是凡事都从大局出发,善于发现和思考问题,并尽自己的最大能力解决问题,所以在工作中难免得不到别人理解,加上沟通上的不到位,也难免与别人发生摩擦。这也与本人激进的血型与性格有很大的关系。

  三,投入工作。我把工作当做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我热爱自己的工作。从没把工作与生活区分开来。工作中始终把争创第一作为自己的目标,我想过失败,想过成功,但是从来没想过放弃;虽然跌倒过、痛苦过,但是我把它们当做生活的试金石与历练,当做一种乐趣,在我眼中再大的困难都是可以战胜的!我不敢说自己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但是我会竭尽所能用心去做好每一件事情;也许有时依然不很完美,但是我问心无愧;我也不祈求我的付出能得到他人的认可与赏识,但是我会一如既往地热爱自己的工作,不达目标誓不罢休!我会调整风帆,但是决不会改变人生的航向;我会纠正自己的错误与不足,控制自己的情绪,让情商管理助我成功!

读后感的作文 篇5

  一

  初次了解美学这门学科,一般会感性地认为这是一门关于美的学问,什么是美,怎样欣赏美。在阅读美学的相关经典著作之后,对美学会有一个更为全面深刻的认识。比如李泽厚的《美的历程》,这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重要美学著作,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作为读者自然很好奇,这究竟是本怎样的小书,在当时影响了那么多的年轻人。

  由于一开始就对本书存在阅读的“期待视野”,希望从书中了解作者对美学独特的见解,而《美的历程》让人印象最深的,可能也是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作者在介绍 “美的历程”时的连贯性、简洁性。

  虽然本书也像其他著作一样分了章节,按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介绍从远古图腾时代的艺术萌芽到明清文艺思潮的兴起的各时代艺术特征及美学思想。“那人面含鱼的彩陶盆,那古色斑斓的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秀骨清像的北朝雕塑,那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还有那些著名的诗人作家们屈原、陶潜、李白、杜甫、曹雪芹……的想象画像,它们展示的不正是可以使你直接感触到的这个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么?”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冻、积淀下来,传留和感染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意绪,经常使人一唱三叹,流连不已。我们在这里所要匆匆迈步走过的,便是这样一个美的历程。作者在开篇就以各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美学意象吸引着读者。

  二

  在本书中,作者以细密的考察论述了绘画、雕塑、建筑、文学、书法等艺术门类在各个时代的兴起与演变,并在充足的个例分析之下以凝练的语言指出了各个重要对代的艺术精神,“汉代文艺反映了事功、行动,魏晋风度、北朝雕塑表现了精神、思辨,唐诗宋词、宋元山水展示了襟怀、意绪,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明清文艺所描绘的则是世俗人情”。

  但作者却没有把各朝代的界限分明地划分出来,反而让人感觉本书有故意化解朝代之间的隔膜的迹象。读者在历史教科书上面读到的一直都是清晰的朝代界限,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在很长一段时间让普通读者曾经认为唐诗就是唐代才出现辉煌的,却不知道诗歌从内容的广度到形式的完美都经历了前代的积累;误以为宋词是不可逾越的高峰,却不知道唐朝也有不一样的“唐词”风格,清代的词却是在内容形式上臻于完美了。

  作者的这种做法使得每个时代不同的艺术特征之间的衔接十分自然,而读者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到两个相邻或间隔的时代之间的历史联系。正如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里所说,“延绵不断”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放之于中国美学史的发展里自然是合理的。李泽厚先生正是自觉地注意到了这一特点,才使读者在阅读本书时能够感觉到中国古代“美的历程”并不像西方艺术发展一样断断续续,而是浑然一体的。我们从此可看出李泽厚先生在连贯性、简洁性方面所作出的努力。

  三

  书中对于青铜饕餮的美的欣赏印象深刻。饕餮之所以美,不在于这些形象如何具有装饰风味,而在于这些怪异形象的`雄健线条、深沉凸出的铸造刻饰,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一种无限的、原始的、还不能用概念语言来表达的、原始宗教的情感、观念和理想,配上了沉着、坚实、稳定的器物造型,极为成功地反映了“有虔秉钺,如火烈烈”那进入文明时代所必需的血与火的野蛮年代。因此李泽厚说,这些饕餮尽管极力夸张狰狞可怖,但其中仍然存留着某种稚气甚至妩媚的东西,有一种原始的、天真的、拙朴的美。

  至于后世的狞厉作品之所以缺乏美感,是因为青铜时期所有人都非常信奉巫师的话――包括国王和巫师自己,所以他们所创造的饕餮,饱含作者的思想情感;而后期那些造型,作者里许多人也许本身就是无神论者或怀疑论者,他们的作品即使非常夸张、恐惧,也缺少了因真情而带来的美。

  创造和欣赏美都是需要真情实感的参与。“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审美艺术的创造就同文学一样,“一代也有一代之审美”,读者应该抱着一种真诚了解和同情的态度去欣赏各种不一样的美,不应该以当代的标准去苛求前人,每一个时代独特的美都能够被了解被欣赏,这才是时代文明进步和艺术精神的体现。

  阅读美学经典著作,需要读者自身有一定的文学素养积累,对美学相关基本概念要有清晰的认识,对中国古代的文学、雕塑、音乐、建筑、生活都需要有一定的了解,最好是之前对其它的美学大家的观点也有宏观的把握,不然就无法领略本书的精妙独特所在,在比较、融汇、思考之中不仅欣赏到作者的观点,也锻炼了自己的审美死亡能力。

  阅读《美的历程》,读者往往会有一番惊喜的收获,就像在别人的引导下解答了自己一直忽略或疑惑的问题。细细回味《美的历程》,确实如书名所说,阅读的过程你自己的看法会不自觉被它所引领,作者在书中对中国数千年的艺术和美学作了宏观把握,为读者梳理中国古代“美”的发展脉络,我们按照作者的思路进行了一场中国古代的“美的历程”。

读后感的作文 篇6

  妈妈假期给我买了一本注音读物《史记》,它以通俗简洁的文字,将中国古典史学名著《史记》中记载的精彩故事和著名人物,做了精心编选和生动形象的讲述。故事讲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到西汉武帝年间共三千年历史中所发生的重大事件。读这些故事可以使我们从中学习做人、做事和治国的`道理。

  在《史记》里,我认识了智勇双全的蔺相如,立木取信的商鞅,巧言退兵的陈轸,少年有为的孟尝君,错失良才的魏惠王,贪利失地的楚怀王……其中最吸引我的是不从浊流的屈原。

  屈原是楚国著名的大诗人,他知识非常渊博,口才也很好,无论是对外交际,还是管理内政,他都能处理得有条不紊,楚怀王很赏识他。可是,屈原的才华受到了上官大夫的嫉妒,只要一有机会他就在楚怀王面前造谣生事,楚怀王听得多了,也就信以为真,渐渐地疏远了屈原。德才兼备又清高孤傲的屈原,怀着悲愤的心情,写下了长诗《离骚》。多年来,屈原报国的愿望未能实现,最终跳进汨罗江自尽了。

  读了这篇文章,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也因此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我现在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才能报效祖国,做一个爱国的人。

读后感的作文 篇7

  假期里,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意大利亚米契斯着的《爱的教育》,我非常喜欢,一口气就读完了。

  “爱的教育”这四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又何其难!在安利柯的生活中,父母老师如此细腻的用行动教会孩子怎样去爱。《爱的教育》中,作者将爱比成很多东西。的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

  透过安利柯的描述,我了解到什么样的师爱才最让学生感到温暖:将学生当亲人的老师!当安利柯的老师说道:“你们以外,我没有别的家属在世界上,除了你们,我没有可爱的人!你们是我的.儿子、女儿;我爱你们,请你们也喜欢我!你们之中,我一个都不愿责罚,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让我们全班成为一家,给我慰藉,给我荣耀!”先生的这些话,让所有的学生都信服于他,这位老师的坦诚深深地打动了我!他让我们意识到,老师或家长用平等的目光看待孩子是多么重要!

  每个人在生活中,在成长过程中,不可能不犯些错误,可是我们作为小孩子,却常常受到严厉的批评;而我们的进步却常常会被忽略!每个人都不希望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差生,或者爸爸妈妈不喜欢的坏孩子。“只要你们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我绝不会责怪你们”这是安利柯的老师给我们最好的安慰,也是最深刻的爱。

  这本书教会我们要真正的将爱心,献给需要的人,应当从点滴的小事做起,从换位思考做起,学会理解、谅解和宽容。这不仅是大人们的事,我们逐渐长大了,很多事,同样也需要去理解辛辛苦苦教我们的老师,和养育我们的父母。

【读后感的作文】相关文章:

读后感的作文06-09

读后感作文06-18

作文读后感范文04-07

《围城》读后感作文03-13

活着读后感作文03-25

《掌声》读后感作文03-25

匆匆的读后感作文03-18

《作文笑传》读后感05-21

写景作文读后感06-03

英语作文读后感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