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作文

时间:2023-11-17 09:54:17 语文作文 我要投稿

(集合)语文作文10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作文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集合)语文作文10篇

语文作文 篇1

  他可是一个爱管闲事的人。春天,他教育我们抓紧黄金季节;夏天,劝我们到树荫底下玩耍;冬天,他提醒我们别摔跤······但是,一看见他那脏兮兮的衣着,我们就躲着他远远的。

  一天放学后,我向同伴提议比比谁的下坡技术高,谁知,又被修车的听见了,他飞快地跑过来,十分严肃地说:“千万不要骑,出了危险可不得了呀!”我悄悄地给同伴递了一个眼色,急急忙忙地离开了。

  我们两部车像两头发怒的豹子从坡上飞快地往下冲去。忽然,我的.自行车变成蛇似的,剧烈地摇晃着,又像一匹脱了缰绳的野马,箭一般地冲向大树,“嘭”车撞在树上,我的手上擦破了一大块皮,腿也磨破了,血一滴一滴地渗出,滴落下来,我的全身好像在燃烧,疼痛难忍。

  修车的叔叔三步并两步,冲到我的面前,缓缓地蹲下,用他那粗糙的手轻轻地握住我的胳膊,把我慢慢地扶起。接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塑料袋,奔到河边,装了满满的一袋水,摇晃着,大步拎了回来。然后用手在袋里舀了一些水,对准我的伤口处,微微一斜,水就从他的手中淌进了我的伤口。我真感动,感到一股暖流涌满我的全身。

  接着,他为我包扎伤口,从口袋里拿出一块干净的手帕,叠了又叠,不紧不松地系了起来。他仿佛是一位医生。我的疼痛减轻了一大半。看着他那认真的样儿,我十分感动,感到眼睛模糊了······

  修车的叔叔处处为他人着想,有着一颗金子般的心!

语文作文 篇2

  在中学作文教学中,有这样一种论调影响非常深广:文无定法。意思是作文教学中不要用任何模式框住学生,应多搞求异思维,让学生写各有千秋的文章。中学生作文到底要不要定法,要不要传授一些最基本的写作思维模式,我们不妨看看古今有识之士的议论和中学生的实际状况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刘勰云:“文场笔苑,有术有门。务先大体,鉴必穷源。”(《文心雕龙·总术》)这位古代文艺理论家认为为文是有“术”的。他还说:“执术驭篇,似善弈之穷数;弃术任心,如博塞之邀遇。”你看,刘勰多么看重“执术”。他所谓“术”,就是为文之“法”。

  姚鼐云:“为文章者,有所法而后能,有所变而后大。”姚鼐是散文大家,他认为应先有所“法”而后才能写作。

  曾国藩云:“以脱胎之法教初学,以不蹈袭教成人。”他也认为对初学作文者应教以“脱胎之法”。

  综上所述,古今有识之士都主张初学写作者作文应有定“法”。中学生应当是初学写作者,对初学写作的中学生来说,教给他们写作文之“定法”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说起“文无定法”,当首推金人王若虚。但正是他说:“定体则无,大体须有。(《滹南遗老集·文辨》)固定的体式虽则没有,大体的法则(即我们这里所说的为文的思维模式)却是须有的。清代的章学诚也是主张“文成法立”,没有“定格”的,但也还是他说:“无定之中有一定焉。”(《文史通义·古文十弊》)在看似没有“定格”之中实际上却是有“一定规则”的。这不也是在那里肯定作文有“法”吗?

  再看看我们学生的实际状况吧。笔者曾对本校初高中学生1100人做过调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作文素质较差,他们不懂写作常规,不知作文有哪些思维模式。一般只晓得一篇文章由开头、中间、结尾构成。因此写出的文章总是三段。到了高中毕业还是如此。高考阅卷中我们也发现,有不少作文立意虽好,但是有佳意而无佳篇,常因结构形式及表现方法安排不当而影响了表达效果。

  学生的现实状况,映出了我们作文教学的影子。考其原因,一是由于现在语文教学课时减少,课文多。课文教学在课内完成,而作文则只能放在课外作,教师没有时间传授“法”,有些教师则以“文无定法”为依据。无视‘法’的传授:二是在课文教学中注意了作文之“法”的传授,然而一篇文章一个法,学生无所适从。殊不知中学生的阅读远远大于写作,有些“法”根本不能用上,可仍然向学生灌输。

  鉴于此,笔者主张:对中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应传授“定法”。这里所说的“法”,指的是表情达意的思维模式。因为学生作文是不同于作家文学创作的。作家的创作已是作文技能的运用阶段,为文的纯熟时期,他们的责任就是不断地尽可能地创造出更多的适合于内容的新式样。因此,文学创作最忌雷同、模式化。而中学生作文则是用笔的起始阶段,是打基础的时期。按叶圣陶先生的观点:中学生的写作训练只能以象样为目标,至于好的要求,就已经超出了国文学习的范围了。他的话具体是这样说的:“记事物记清楚了,说道理说明白了;没有语法上的毛病了,没有论理上的毛病了,这就是象样。至于写得好,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中学国文学习法》)既然中学生写作训练的目标“只能是象样”,而象样也就是合乎“规矩”,亦即得“法”。习武最初须一招一式地练,中学生作文亦须循“法”入门。传授给学生的为文之“法”,不能过多,过多了学生感到眼花缭乱,训练不能落实;也不能过少,太少了则不够用。所以,中学生作文应有“定法”的“定”,就是说要大体规定他们作文依循的“法”的数量。总之,传授的“法”,应能有利于学生打好扎扎实实的作文基础,尤其是要能快速提高中、低基础的学生的作文水平,而在群体进步的刺激下,使基础好的学生的作文水平达到更高的层次。

  那么,中学生作文应有哪些“定法”——表情达意的思维模式呢?笔者在此不揣浅陋,撮其要简述如下:

  一、插入式。

  插入式的特点是:在原来的叙事记人的进程中,插入一些与所叙之事、所记之人相关的事,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事写人。这种思维模式适用于训练记叙文。范文可选用鲁迅的《故乡》来印证。

  二、悬念式。

  悬念式的特点是:把人物或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设置悬念,引人入胜,然后再从人物事件的开头叙述,探因释疑。这种思维模式适用于训练记叙文,范文可选用鲁迅的《祝福》来印证。

  三、串珠式。

  串珠式的特点是:以一件“道具”做为结构线,连缀与此“道具”相关联的多个材料。这种思维模式适用于训练写抒情散文,散文可选用秦牧的《土地》来印证。

  四、转换式。

  转换式的特点是:将喻体转换为本体,将部分转换为整体,将自然现象转换为社会现象,将具体的个别的社会现象转换为抽象的一般的事物。这种思维模式可用来训练学生写托物抒情、借事说理的文章。范文可选用陶铸的《松树的风格》来印证。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种思维模式很重要,全国高考有几年的作文试题写作时都必须运用这一式写才能成功,运用这一“法”的关键在于要善于找出甲事物的特点,然后根据这些特点,来寻找具有一些相似特点的其他类事物,把握住了相似点,就完成了思维的转换。

  五、总分式。

  总分式的特点是:先总起来说,然后分开说,最后又总起来说。分开说时,有时它们各层次间表现为并列关系,有时则表现为对比关系。这种思维模式可用来训练写议论文和说明文。议论文范文可选用苏洵的《六国论》来印证;说明文范文可选用梁衡的《晋祠》来印证。

  六、推进式。

  推进式的特点是:思维的发展是纵向延展的,文章的各个层次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各个层次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变动。这种思维模式可用来训练学生写思想评论,范文可选用毛爷爷的《反对自由主义》来印证。

  七、射靶式

  本式的特点是:有意识地树立“对立面”,把已有的或可能的错误观点及有害论调“标举”出来,作为自己主动出击的“靶子”予以反驳、批评,使文章呈现出生动、锋利的“论战”色彩。这一式可用来训练写驳论文章,范文可选用鲁迅的《文学与出汗》、《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八、评介式。

  本式的特点是:先评说某工艺产品的价值,然后再依次介绍其制作程序。这一式可用来训练学生写产品制作工艺流程的说明文。范文可选用叶圣陶的《景泰蓝的制作》来印证。

  程千帆教授说:“其在初学,始入文囿,回翔歧路,靡所适从,势非取法前修,无以正其涂辙。故炼字安章之道。命意取材之方,莫不绳武往制,以期肤功克奏,是即所谓模拟也。及学习既久,成效渐生,不特篇章字句,可以操纵自如:即情势体势,亦堪积储立,而一已之精神面目出焉,是即所谓创造也。故初学而不事模拟,则不得其门而入。”以上粗略地列举了可供初学写作的所谓“定法”八个,这只是最基本的,当然不是中学生作文之“法”的全部罗列。它做为“定法”,只是提供给中学生进入写作大门的几根拐杖。如程教授所说,使“回翔歧路,靡所适从”者有所模拟而已。况且,“熟能生巧”,若能在模拟上述几种模式的基础上加以变通,则可收益良多,可望中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一个档次。

语文作文 篇3

  挣脱课堂的束缚去寻找语文,才发现原来它也是无处不在的。

  从电视中,我就学到了语文。

  成语,蕴藏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记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为了让这一宝贝得到更好的传承,自XX年起,央视推出了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之后有一档文化节目——《中国成语大会》。

  与前者不同的是,我可以在轻松中学习,在欢笑中学习。

  选手来自全国各地,两人合作,一人猜词,一人描述。描述者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描述,有些猜词者则对成语了如指掌,几乎是一猜就中。在他们开玩笑似的比赛中,我也学到了很多新成语,同时也加深了我对一些以前知道的成语的理解。

  从由“苏秦与张仪”猜到“捭阖纵横”之类的例子我学到了这些成语背后的故事;从由“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猜出“机关算尽”之类的.我学习到了许多成语的出处……成语就像一本史书,电视则是图书馆,它让我学到了语文。

  选手们也是极其默契的。比如这一届来自“成语之都”邯郸的“灵赵菡芮”组合,当我们都还没明白描述者她说了什么、是什么意思的时候,猜词者就以惊人的速度猜出了正确的答案。在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之时,她把这背后发生的故事一讲,我顿时茅塞顿开,而这个成语也就从此牢牢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连它的意思也不例外。

  《中国成语大会》这档电视节目给我带来了不少知识和乐趣,也让我从中学到了语文,爱上了语文。

  所以说,学习语文的途径有很多,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用途,这种用看电视学习语文的方法很轻松,又比玩游戏丰富课余生活更有意义。

语文作文 篇4

  九月三日,我们正式上学,带着全新的感觉我来到学校。

  首先,在学校门口最惹眼的就是墙壁上的电子屏里出现一排红色的“祝同学们新学年快乐!学习进步!”的祝福语。老师们和同学们也都在校门口互相问好,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进校园,只见校园里打扫的干干净净,同学们有说有笑并且有序的回到各自的教室。

  我们班的班主任卢老师站在教室里微笑着等待着我们班的同学返校。同学们都一一向卢老师说新年祝福语,卢老师也同样回复祝福语给同学们,并给同学们每人一份新年礼物。全班同学都到齐,也各自坐在自己的`坐位上,卢老师开始给我们讲新年返校的第一节课。在课堂上,老师幽黩的语言,生动的比划,都深深印在我们的心上,引得同学们不时哈哈大笑,课堂上的气氛高涨,同学们求学的信心,更是高涨。卢老师这时语重心长地说一句话:“同学们,在新学期里,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们也同样可以做到,而且做的更好,希望我们四(二)班全体同学都 以优越的成绩迈向五年级。”掌声随着卢老师的话响成一片。

  听完卢老师的课,我心里暗暗下决心,在新的一学期,一定要努力学习,争取把自己的排名向更前迈进,让老师开心,家长省心。

语文作文 篇5

  窗外,风,雨,雷,电进行着一场音乐交响曲,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无法安然入觉,我只觉得浑身冰凉,上齿和下齿在互相打架。头有一点痛。我想告诉妈妈,但望着窗外的倾盆大雨,到了嘴边的话又吞了回去。

  坐在沙发上的妈妈发现了我异常。“恬恬你的身体不舒服吗。脸色怎么这么苍白,是不是生病了。快告诉妈妈。”妈妈关心地问。“我我可能只是有一点感冒了。”我吞吞吐吐的'说。“妈妈,不用了,我能坚持的,你不用送我去医院。”妈妈说:“不,你都生病了,还是去医院看一下吧。”妈妈背起我向雨中冲去。在路上妈妈叫我把雨伞往后面移,自己却被雨淋湿了。我趴在妈妈的背上看见了原本飘逸的黑发已经增添了数根银丝。这时我心想,妈妈您太辛苦了。你刚下班回来还没有休息又背我上医院。我下定决心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我的好妈妈。

  妈妈您太辛苦了,您对我的爱,我会记在心里。妈妈,我爱你。

语文作文 篇6

  小猫去公园了,看见好多小女生在玩。小女生们个个穿得花枝招展,辫子也梳得十分漂亮。有的是马尾辫,有的是麻花辫,有的是羊角辫,有的是公主辫。小猫十分羡慕,心想,我要梳个辫子多好啊。小猫回到家,开始梳辫子。可是头发太短,扎不住呀。“还是给耳朵扎两个小丫角吧!”小猫扎上耳朵上街了。一辆车开过来,小猫挡着路。喇叭响了,“哔—哔—”小猫听不见。这小猫聋了吗?司机下车一看,原来小猫的耳朵扎着呢。司机对小猫说:“这可不行呀,你听不见声音啦。”小猫只好回家。“我把辫子扎在尾巴上吧,”小猫瞅着自己的长尾巴,“不行不行,辫子都是在头上扎的.,要是扎在尾巴上,不笑死人才怪呢!”“头发太短,又非常想扎辫子,怎么办?”小猫在网上查一查,答案很简单:等着长呗。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

  小猫的头发终于长长了。小猫扎上她最喜爱的马尾辫,还给辫子系上铃铛,又去公园了。一走进公园,小女生们都围了上来,纷纷说小猫的马尾辫实在漂亮极了,小猫高兴得跳了起来。一跳两跳,一下子跳到滑滑梯的小房子顶上。可是,一个问题出现了:小猫抓不到老鼠了。因为小猫一走动,铃铛就叮铃铃响。老鼠一听,知道猫来了,赶紧藏到鼠洞里。

语文作文 篇7

  我们班新来的语文戴老师聪明又幽默,眼光可准了,在课堂上常常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

  瞧,戴老师要检查预习作业了。她先让杨圣麟朗读课文。没读多久,她就喊停了,不是因为他读得不好,而是她的眼睛有了“新发现”,康同学被叫起来接着读。康同学慢吞吞地站起来,摸着头发犹豫了很久也不知道该读哪里。会表演的戴老师在康同学的脸上用隐形刀划了个“x”,冷冰冰地说:“你这一关已经被咔嚓了,你想‘活’吗?”康锦坤像疯子似的猛点头。戴老师又用斩钉截铁的口气说:“那你还有一次机会,如果没抓住,你就完全咔嚓了!”我们被逗得哈哈大笑。同学们有的`抱着肚子笑得前仰后合,有的拍着桌子傻笑,还有的捂着耳朵、嘴巴也合不拢,特别是张锦浩,笑得耳朵都红了。戴老师见大家没了分寸,做了个“收”的手势,教室里便安静下来。戴老师又叫了个同学,他犹豫了半天,直到老师说“你也要被咔嚓吗”的时候,他大概找到了脑子里的光和热,突然读了起来。看来我们班同学很要刺激呀!

  这就是我们活跃的语文课,这就是我们的戴老师。指导老师戴秀叶

语文作文 篇8

  摘要: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当下正推陈出新,但另一个也相对重要的基础--作文教学却似乎被人搁之高束了,笔者愿此一探其究,意在实践中寻找把握作文教学的方法,以期能做到在作文教学的观念上正本清源,在实践上也有了探索和尝试,打破作文教学的瓶颈。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瓶颈

  有一点不可忽视的是,语文教学的进步,主要还是体现在阅读教学的进步,比如:阅读素材的推陈出新和与时俱进,课堂阅读教学形式的多元化与生本化。现在层出不穷的教学技能比赛、优质课比赛、示范课比赛等等,说来说去,还是围绕着阅读教学而展开。而对于语文教学的另一个重点,对于语文教学的基础--作文教学,则鲜有所见。之类的研讨、比赛,有;但比起阅读教学来说,却明显是少的。就拿笔者来说,所经历和观摩的关于阅读教学的优质课、示范课等等数不胜数,但作文教学课比赛(如作文指导课)却只有一次。虽然,那唯一的一次作文教学比赛课曾经收到了良好的比赛效果。因此,我以为,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这个占据语文科分数三分之一强的教学内容,这个语文教学的基础和目的所在的内容,是普遍受到忽视的。这,本身就是语文教学的瓶颈。

  当前的中学作文教学,同样在语文教学改革的阵痛中缓慢发展。艰辛,是显而易见的;进步,是有的,但确实不大。如果要概括制约中学作文教学发展的瓶颈,我认为:功利化和形式化是制约中学作文教学的不可回避的负面因素。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 重应试不重素养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这两个名词,自诞生以来,就是两个纠结不清的.冤家。应试教育是实,素质教育是虚;应试教育是方向,素质教育是基础;应试教育是目的,素质教育是幌子……这样的矛盾关系,也同样反映在作文教学之中。纵观所有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规范的学校教育,还是外面层出不穷的培训教育,只要与作文教学有关的,都是在"作文高分的技巧"等问题上打圈圈。也就是说,都在围绕分数打转。而分数,当然是应试教育的产物。面向分数,就是面向了应试;面向了应试,就是面向了功利;面向了功利,作文的教学就自然走向了技巧化、形式化。教学的目的,只是为了满足考试的需要。对于作文教学的基础与源头的积累,则视而不见或无暇顾及。于是,层出不穷的简妙作文、快速作文等等,都在教你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写出一篇天花乱坠的作文。对于文学素养的培养、文学功底的打造,虽然知道,却真的是无暇顾及,甚或,是觉得不必要顾及了。可是,每一个对作文教学负责任的教师都知道:语文素养的培养,文学知识的积累,才是我们作文教学乃至文学教育的真正的永不枯竭的源头之水。谁忽略了它,谁就断绝了作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 重形式不重内容

  形式与内容,本来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但我们在处理二者关系时,往往很难做到真正的科学和均衡,这是辩证法的结果,也是事物局限性的体现。而因为功利的关系,反映在作文教学中,就往往是形式大于了内容。因为形式是显性的,而内容是隐性的;形式见效快,内容见效慢。常见的作文教学,都是教学生如何立意、如何选材、如何布局。更具体的,是教学生如何拟题,如何开篇,如何入题,如何起承转合,如何过渡,如何照应,如何点题,如何结尾。当然,也有许多生动的鲜明的例子,确实也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但,不管如何多的方法的引导,如何多的浅显生动的例子,始终关注的是形式,而不是内容。或者说,关注的,始终是应急式的"小技",而不是终身受用的、以不变应万变的"大巧"。我们也知道:内容,是作文大厦的砖瓦;形式,只是讨巧的外观。但就算是比较切近内容的作文选材的指导,也往往是为着应试的需要,提供的是形式的选择和分析。对于作文内容的积累、遴选和谋划,往往也是有心无力的了。要么,是顾不上;要么,是来不及。

  3 重技巧不重心灵

  据说,中国武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招胜有招"、"内力胜外力"、"手中无剑,心中也无剑",太极、八卦、形意等等,好像都是以此为最高法则。流传千年的中国武术能得出如此结论,自然有其令人信服的依据。如果依此推理和扩展,在文学写作和作文教学上,不也有同理同源之处吗?写作的最高境界,是"心中无法",是笔随心走,文随意走,任意而行,当行则行,当收则收,在自由而适意的收放之间,佳作竟浑然而成。如果一味关注着谋篇布局,关注着语言推敲,文体语意好像都提升到了境界,但看文章的感情和寄寓,怎么看都是如此牵强和苍白。要么闪烁其词,在似是而非中状多情之态;要么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文章是有了表象,有了华丽的外表和肉体,但却缺乏了精神,缺失了心灵或者灵魂。因为,我们老师在作文教学和学生在作文写作的初衷中,已经是没有把"心"放进去。所以,什么都有了,唯独"心"没有了。所以,考场作文中,不管是话题作文、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中上水平之作的,在技巧和内容上,几乎都如出一辙,鲜有不同。要么拟题新颖,要么立意独特,要么选材精当,要么结构新巧。而真正能直抵心灵的佳作,是少之又少。

  如何破除制约中学作文教学的瓶颈与障碍,从理论上说,是不复杂的。源头上讲,是要改变作文教学的观念,改变作文教学的目的,去除作文教学的功利化和形式化倾向。从操作方法上讲,是要与当下的作文教学模式"反其道而行之"。即做到:重素养不重应试,重内容不重形式,重心灵不重技巧。但是,具体来说,在实践中如何把握作文教学的方法,需要达到或能够达到怎样的效果,就不是能够一以概之的了。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实践方法;不同的教学力度,也会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但我想,如果真正在作文教学的观念上做到了正本清源,在实践上也有了探索和尝试,作文教学的瓶颈总会被打破的,作文教学的实践,也是会开出成功的花的。

语文作文 篇9

  里尔克在《安魂曲》里这样写道:“残酷的现实与美好的理想之间,总存在着一种古老的敌意。——题记

  在这样一种敌意下,生命里便出现了一道道围城。突围是实现理想的不二法门。

  突围,是用有劲的双手推倒高耸的墙。

  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

  脚下风景无限,心中音乐如梦。那曲流转无滞的《梦中婚礼》响彻维也纳金色大厅,无臂钢琴家刘伟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突围。

  突围,是用有限的生命交换无限的价值。

  汉乐府《长歌行》中“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的告诫,陶渊明“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的规劝,王贞白《白鹿洞》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妙喻,明代文嘉《今日诗》中“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的感叹,让我们感到时间的围城所带来的窒息感。

  时间的围城令人逼仄,却也有突围重生的人。那汨罗河畔追求理想至死不渝的屈原,那塞北边疆忠于大汉甘于牧羊的苏武,那赤胆忠心精忠报国的岳飞,他们都是在时间的围城中突围而出的英雄,用有限的.生命换取无限价值。

  突围,是以隐忍的心襟去平息古老的敌意。

  史铁生曾言:“此岸一定是残缺的,否则彼岸将会坍塌。”在残酷的现实中,怀有一颗隐忍的心是实现突围的前提。

  愈穷而愈工,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突围,需要张载“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般的出发点。需要纪德那“为美好的事物消耗自己的感情,它的辉煌来自我的燃烧般的风雨兼程”,才能平息敌意,实现突围。

  在古老的敌意中,只有冲破藩篱,挣破桎梏,实现突围,才不会让现实比理想先撞南墙。

语文作文 篇10

  池鹤

  白居易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它生活在像樊笼般茂密的竹林中孤寂无伴,在喧闹的山鸡群里显得高雅不凡。低头饮水时,我唯恐它那鲜红的鹤顶会突然掉落;展翅晾晒时,我常常担心它那雪白的腰身会融化消失。转眼看到鸬鹚觉得它毛色污浊,又讨厌鹦鹉的叫声太谄媚。对风鸣唳想的究竟是什么呢?惆怅地望向青青的田野和天之遥的云水之间。

  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当时官场失意,对那些妖媚献宠的人极度厌恶,而归隐田园又遥不可及,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与无奈,从而写下了这首诗。

  作者借物抒怀,把鹤想象成自己。只是在囚笼里长唳,惆怅的望向远方,那遥不可及的云水之乡才是梦想的天堂。

  这首诗描写了鹤的生活环境和风格的与众不同,突出了它的'形态美、色彩美和声音美。以鹤与鸡、鸬鹚、鹦鹉作对比,表现了鹤不事权贵的孤高品格和超凡风姿,同时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仕途沉浮、官场黑暗的厌恶。

【语文作文】相关文章:

有关语文的作文:语文的身影06-08

语文的作文06-08

语文作文05-15

★语文的作文06-18

语文作文06-18

语文的作文11-09

语文作文(经典)09-02

语文作文【经典】09-04

【经典】语文作文08-27

语文作文08-25